鄂教版《重復與變化》教案
[教學目標]一、深入理解作者揭示的“千篇一律與千變萬化辯證統一”的藝術規律,體會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藝術之美。
二、學習作者舉一反三地說明抽象事理的方法以及深入淺出、明白曉暢的說明語言。
三、培養學生梳理思路和概括內容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體會作者引入音樂、舞蹈、繪畫藝術來說明建筑藝術特點的方法。
二、理解“千篇一律與千變萬化”如何有機統一。
[教學設想]
分汲取、解讀(第一課時)與探討、拓展(第二課時)兩個學習步驟,引導學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有所拓展,有所發現,體會作者廣博的學識,領略中國藝術博大精深之美。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說明:在于引發學生對作者以及作者的學識深入探討的興趣)
你去過西安、見過西安的城墻嗎?你能想象如果北京城墻不拆,現在將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嗎?
“北京的城墻可以建成環城公園,這將是一個長達3975公里、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立體公園。夏季黃昏,可供數十萬人納涼游憩。秋高氣爽的時節,登高遠眺,俯視全城,西北蒼蒼的西山,東南無際的平原,居住于城市的人民可以這樣接近大自然,胸襟壯闊——”這段話是著名建筑家、本文作者梁思成在50年代對保留北京城墻的意義所作的形象展望。如今,“文化遺產”意識深入人心,人們保護古建筑的覺悟越來越高,當年,梁思成為保留中國古建筑和北京城墻的奔走呼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是什么賦予了這位建筑學家極富穿越感的遠見卓識呢?今天我們學習他的文章或許能夠找到一些答案。
二、通讀全文,整體把握
1通讀全文,你能否把握本文的主要內容在哪幾段?并試著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觀點。
點撥:學習運用關鍵句(體現行文思路的句子)確定文章主要內容,學會從各段的重復性語句中提煉概括作者觀點。
明確:作者觀點——重復與變化的有機統一構成了建筑之美,兩者缺一不可。
(可通過關注第1段對“重復與變化”的解題和第2段段尾、第8段過渡段落中反復出現的“統一”一詞,作出提煉與概括。)
主要內容在第8段到文章結束,舉例談重復與變化統一的審美原則是如何在建筑上體現的。
(根據第8段明顯的過渡語句“上面所談的那種重復與變化的統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藝術效果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判斷。)
2第1段到第7段談的是什么?與文章的主要內容有什么關系?
學生閱讀之后提煉各段內容要點:
第1段是全文的總綱,談的是在有持續性的藝術作品中,重復與變化缺一不可。
第2、3段,談在音樂中是通過主題(重復)與變奏(變化),體現重復與變化相統一這一審美原則的。
第4段,談舞蹈也是通過動作的重復和音樂的重復結合,又給以相應的變化,來突出要表現的某種感情和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