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期中測試題
⑥一掀開氈帳我就暗暗叫苦,里面只有一位哈薩克族老太太,臥在床上,似有重病。她抬起眼皮,目光像風沙天的昏黃落日,沒有神采;而那身軀枯瘦衰老,連自己站起來也很困難似的。看樣子,她至少有八十歲;垂暮之年,枯坐僵臥,誰知哪一刻便靈魂離開軀殼呢?可是既然進了門,總不好扭頭便走,我只好打著手勢告訴她我的困難和請求,雖然我自己也覺得等于白說。
⑦她聽懂了(其實是看懂了)。擺擺手,讓我把她從床上挽起來,又讓我扶她到外邊去,到了河邊上,她又示意,讓我把她扶上馬鞍。我以為老太太的神經是不是也不對勁兒了?我無論怎樣欽佩哈薩克人的馬上功夫,也不能相信她眼前這種可笑的打算。
⑧可是當我剛把她扶上馬背,我就全信了。她那瘦小的身軀剛剛落鞍,那馬的脊背竟猛然往下一沉,仿佛騎上來一個百十公斤重的壯漢,原來的那種隨隨便便滿不在乎的頑劣勁兒全不見了,它立得威武挺直,目光集中,它完全懂得騎在背上的是什么樣的人,就如士兵遇上強有力的統帥那樣。(這馬不愚蠢,倒是靈性大得過分了)它當然還是不想過河,使勁想扭回頭,可是有一雙強有力的手控住了它,它欲轉不能,它四蹄朝后挪蹭的勁兒突然被火燒似地轉化為前進的力,踏踏地躍進河中,水花劈開,在它胸前分別朝兩邊濺射,鐵蹄踏過河底的卵石發出沉重有力的聲響,它勇猛地一用力,最后一步竟躍上河岸,濕漉漉地站定。
⑨我把老太太扶下馬,又把她從獨木橋上扶回對岸。然后在她的視線里牽馬揮手告別(我不敢當她的面上馬)。她很弱,在河對岸吃力地站著,久久目送我。
⑩此事發生在一九七二年冬天的鞏乃斯草原,而天山,正在老人的身后矗立,閃閃發著光。
14.為何我最初覺得馬“愚蠢”,后來又說它“不愚蠢,倒是靈性大的過分”?
15.老太太示意我扶她上馬鞍,我卻以為她的神經“不對勁兒”,請結合上下文展開想象,在文中橫線處補寫一段表現“我”心理活動的語句。
16.文章在寫法上出色地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請分條列舉出三處對比。
17.有人認為這位老太太身上有一種令人感動的胡楊樹精神,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這種精神的主要內涵。
相關鏈接:胡楊樹是生長在沙漠惡劣環境中的一種樹。作家余秋雨曾經贊美它說,胡楊樹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
寫作創新吧[這是一塊自由而廣闊的天地,請以你的真實體驗、豐富情感、獨到見解,向老師展示你的才華吧!]
18.歌,詠嘆生活的酸甜苦辣;歌,抒盡人間的喜怒哀樂;歌,穿透歷史,在文學藝術的殿堂里余音繞梁;歌,跨越地域,在千千萬萬人的心靈里引發共鳴。 展開豐富的聯想與想像,你會發覺:山水有歌,風雨有歌,歲月有歌,親情有歌,校園有歌……請以“歌”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友情提示:“歌”既可作名詞,又可作動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