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日和暴雨下》課堂教學實錄
……
笑聲沖出銀線織的雨簾,笑聲掀動金黃的大斗笠。
“同學們看,這篇文章中夏天的雨可就是充滿歡聲笑語的啊!”我總結道,“可見,‘一切景語皆情語’啊!”說著,我把“一切景語皆情語”幾個字寫在黑板上。寫完后,我繼續說道:“夏天的雨當然要猛烈一些,用它來寫祥子的苦難生活當然要貼切些;但主要是因為老舍先生寫作時飽含特定的感情,所在他的筆下,自然界的一切都有了特定的感情!”
我又提到結尾的“樹葉”:“在這樣惡劣的天氣下,在這樣殘酷的社會里,老舍的命運當然就只能是一片風雨中哆嗦的‘樹葉’!”
幾乎是全班學生齊聲糾正我的口誤:“老師又錯了!是祥子,不是老舍!”
我一驚:果然說錯了!但我馬上將錯就錯:“是的,應該是祥子像風雨中哆嗦的樹葉。但我說地也不錯——同學們可能不會想到,就在老舍先生寫《駱駝祥子》三十年后的1966年,他會遭遇到和祥子一樣的社會的暴風雨!面對文革的暴風雨,他的命運也曾如風雨中哆嗦的樹葉!”
此時我感到,學生們的心已經被震撼了;教室里頓時彌散著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我接著緩緩說道:“我們今天學習老舍的作品,決不能僅僅學習他的寫作技巧,還要學習老舍先生偉大的人格。以前,我們從課本上已經讀過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從《濟南的冬天》,到《小麻雀》再到《在烈日和暴雨下》。我們看到老舍先生一顆真誠愛心,看到了他那博大的人道主義情懷!老舍在寫這些作品的時候,是無法預料自己的未來的;但是今天,在老舍誕辰100周年的時候,我們閱讀《在烈日和暴雨下》,卻分明從中讀到了老舍在文革中的影子!他和祥子一樣,都曾遭受嚴酷的‘烈日暴雨’的欺凌和折磨;但和祥子不一樣的是,老舍先生沒有墮落,而是以死抗爭,用生命為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悲慘遭遇劃了一個觸目驚心的嘆號!也樹起了一座中國知識分子人格的風雨中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