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課堂教學實錄
主持人乙(與嘉賓親切握手,用筆記本卷成話筒):請坐。您是第幾次來中國?您對中國的總體印象怎樣?
羅迦乙:(翹起拇指):我認為中國是一個很文明、有著豐厚的歷史底蘊,具有很大發展潛力的國家。另外,我覺得中國的朋友們真是太熱情了,美味的食物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持人乙:羅迦·費·因格先生,您認為創造力和知識哪個更重要?
羅迦乙:那當然是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曾說過他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偉大的科學成就,就是因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在我看來,這個巨人就是偉大創造力的化身。當然,創造力也要由牢固的知識打下基礎的,還需要那么一點點的靈感,一點點的奇思妙想,這樣把三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偉大的創造力。
主持人乙:那是不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創造力呢?
羅迦乙:sure。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非凡的創造力。我們不可以把創造力僅僅視為發明大王愛迪生,音樂家貝多芬那些名人的專利,我們只要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我們去發現,我們去探索,我們去思考,我們去體驗,這樣我們每個人都有所收獲的。
主持人乙:您講得太精彩了!羅迦·費·因格先生,我們把熱心觀眾提的問題放在了三個氣球中,請您選中一個氣球,并當眾踩破它,ok?請工作人員上場!
【三個工作人員各持一個氣球上臺,羅迦·費·因格先生略加思索后選中一個氣球,當眾踩破了它,取出一張寫有問題的紙條,交給主持人。】
主持人乙(接過紙條,當眾展開):您在《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篇文章中提到“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必需要素之一是精通各種知識,”而我們中國古代有個叫黃道婆的農村婦女,她發明了紡織術,顯然她不可能精通各種知識,您是不是把話說得太絕對了呢?
羅迦乙:這個問題真是very good!我們不禁要問,知識從何而來?知識就是從實踐中來。我們只有精通各種知識才能把事物融會貫通在一起。當然,中國的黃道婆發明的紡織術是中國響當當的一塊牌子。我們不能排除這個特殊的例子。
主持人乙:thank you very much.下面一個板塊是觀眾自由提問。誰先來跟我們的嘉賓零距離交流一下?
觀眾1:您是美國知名的實業家,怎么會想起來寫《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篇文章呢?
羅迦乙:眾所周知,整個社會已經進入信息時代,新技術革命風起云涌,各國都把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放到了異常突出的地位。我寫這篇文章就是要告訴讀者,任何人都
不能沒有創造力,任何行業都不能沒有創造力,當然也包括我們搞實業的,任何人經過努力,都可以成為一個富有創造力的人。
觀眾2:在您成功的時候,您最想感謝誰? 羅迦乙:我
font-family: 隸書; mso-hansi-font-family: 宋體; mso-ansi-language: en-gb\\\'>您最想感謝我的母親。是她給了我生命,給了我思想,給了我創造的智慧。
主持人乙(起身):不知不覺中我們的節目已經接近尾聲了,讓我們再一次用熱烈的掌聲對羅迦·費·因格先生表示感謝。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人物資訊,那就下周同一時間鎖定我們cctv10 “人物”節目。不見不散!(揮手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