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匆匆》教案
時間能“跨”能“飛”,作者用排比、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
小結: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除了運用了排比、擬人的手法,寫出時間像個小精靈,將時間流逝的特性揭示得栩栩如生。還巧妙地運用大量的疊詞,如“匆匆”“默默”“斜斜”“茫茫然”“輕輕悄悄”“伶伶俐俐”,讀起來令人感到格外的輕巧,婉轉。
(四)第四段
6、理解“我留著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地來到這世界,轉眼間又將赤裸裸地回去吧?”
作者為自己虛度光陰感到無奈和惋惜,又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作者在時間重壓下的感傷與苦悶。人生苦短,事業難成,青春易老。
(五)第五段
以一個問句結束全文,既與開頭形成照應,又將讀者引向更深遠的思考。
四、談談你的讀后感。
啟發學生思考歷史上惜時如金的典范,思考各時代做出杰出貢獻的英雄,思考身患絕癥而忘我奮斗的強人。與課文作者的感觸融合起來,領悟到自己的責任感——不光是眼前的珍惜時間努力學習,更重要的是將來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才。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章以哀婉的筆調抒寫了一個舊時代文人處于一個動亂的年代里,面對“逃走如飛”的匆匆時光而產生的那種無奈與悵惘。
文章用語講究:一是巧用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為可視可感的物象。二是句式 口語疊詞的運用,讀來很有音樂的節奏美,典雅至致。本文也初步顯示了朱自清散文特色:詩意的語言,細膩的感受。
六、布置作業
1、積累有關時間方面的散文、詩詞、格言警句。
2、課外閱讀建議:
閱讀朱自清其他文章:如《背影》《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