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兒》教學設計
師:除這以外,還有哪些地方能夠看出人物形象特點?
生23:可以從舞臺提示中看出來。比如寫老人神態,劇本先寫“威嚴”“自豪”再寫“大笑”“心事重重”“激動不已”,將老人孤單無助的形象刻畫出來了。
生24:寫男孩也有許多舞臺提示:吃棗的時候“喜出望外”“津津有味”,想念父親時“垂頭喪氣”。這些都可以看出男孩天真可愛又可憐的形象特點來。
在分析人物的基礎之上理解社會意義。 □專家點評
師:分析得好。看來無論是從人物對白,還是從舞臺提示,都可以認識劇本中的人物。我們在認識人物的基礎上想想,這部劇本有什么啟示意義或者劇本想告訴我們什么東西呢?
生25:現代社會中老人與孩子更需要關愛。
生26:現實生活中老人與孩子常缺少親人的關心,生活在孤獨與寂寞之中。
生27:這部作品實際上在呼吁我們去關注我們身邊的親人、朋友甚至陌生人,讓我們的社會充滿希望與溫馨,不再孤獨與寂寞。
師:很好,同學們用詩一般的語言傳達出自己對作品的主題及社會意義的理解,很有說服力,看來我們對作品的理解還是很到位的。剛才大家說舞臺提示主要對人物形象塑造有作用,那么除此以外,舞臺提示還有什么作用?
生28:有利于劇本情節的發展。
生29:交代了劇本故事發生的環境及背景。
生30:還有就是為別人表演提供了示范與提示。
師:嗯,說得很好。我們知道劇本除具有文學欣賞的價值以外,還有一重要的作用,就是為舞臺表演提供最詳細的依據。下面就請同學再讀劇本,找找作品中哪些地方最適合表演?
從表演的角度去讀劇本,可以將劇本中許多對白及提示形象化、直觀化。
生31:我認為是老人給男孩講故事這一部分。
師:嗯,你的理由呢?
生31:因為講故事時,老人與男孩的表情最豐富,也只有這時才能體現老人與男孩的快樂與期望。
生32:我認為是最后結尾部分,因為在這個地方老人與男孩的共同期望表現得最為明顯。
師:好,分析得不錯。下面我們就選擇老人給男孩講故事這一段來現場表演表演。哪幾位同學想起來表演?
(眾生舉手躍躍欲試)
表演劇本部分內容,這是學生劇本學習最有特色的地方,戲劇是一種表演藝術,劇本學習就應該體現這種特色,這也非常有利于學生理解劇本人物形象、情節與主題。
師:在表演之前,我有個要求:觀看演出的時候,想想表演者與劇本要求之間哪些地方很相符,哪些地方有差距?
(眾生表演劇本中節選的一段)
師:非常感謝剛才幾位同學的大膽表演,我想正是你們的真誠與勇敢給了我們親身感受的機會。下面我們就請我們的觀眾同學來談感受。
生33:表演很自然,動作也不錯。
生34:演得很投入,我真為他們而感動。
生35:“男孩”演得比“老人”要好些。可能是“男孩”與我們差不多吧。
從表演的角度來看劇本的理解,這種形式便于學生從不同角度來理解劇本。
生36:如果有背景就更好了。這樣表演起來就更能身臨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