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厘米》基礎知識及同步練習
小說主要體現了陶影作為一個母親的社會責任感,這是對孩子的負責,也是對社會的負責。從這個意義上說,陶影是令人敬佩的。“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陶影是不完美、有缺點,作為一個普通人才顯得更真實;另一方面,正因為她的不完美才反襯出她的偉大,才使她作為母親的形象更感人。
2、小說結尾.真相大白了,面對五元錢的賠償,陶影“沒有接”;對兩張參觀券,陶影“毫不遲疑地搖了搖頭”。那么陶影為的是什么?
她之所以要這么做是為了向兒子證明自己沒錯,因為“她對誰都不重要,可有可無,惟獨對這個男孩,她要成為完美而無可挑剔的母親”。所以她要求的是“只請兩位爺爺把那天的事情同孩子講清楚,告訴他,媽媽沒錯兒……”
“那一天失去的快樂,是多少錢也買不回來的”陶影不為錢;“她是一個生性平和的女人,別說是兩位素不相識的老人登門致歉,就是紅衣青年本人來,她也不會刁難他的。”陶影也不為斗氣,借機刁難。她要的只是自己在兒子心目中完美的形象和作為一個母親的尊嚴。
3、句段理解:
⑴“她很普通,對誰都不重要,可有可無,惟獨對這個男孩,她要成為完美而無可挑剔的母親。”這句話的理解。
作為一位母親,雖然自己很普通,但懂得養兒且教的道理,希望兒子成為一個完美無缺的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兒子,因此在兒子面前,需嚴于律己,做得完美而無可挑剔,體現了陶影強烈的責任感和對孩子深情的愛。
⑵“陶影用目光包裹著兒子,隨著小也的步伐,這目光像柔軟的蠶絲從繭中抽了出來。”這句話的理解。
這是一個比喻句,生動形象地寫出陶影看兒子的目光充滿了溫柔,充滿了慈愛,且這種愛像蠶絲一樣連綿不絕。
【練習解答】
一、她為此所做的努力,在課文中很多情節表現了出來。如:①她為了兒子快樂,毅然為兒子買了一張并不需要買的票;②為了兒子,她放棄用票根報銷的計劃;③她特意倒休陪兒子逛寺院長見識,她面對紅衣青年的苛薄無禮強壓怒火不與其爭吵;④為了能向兒子證明自己沒錯,求人幫忙寫信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苦苦等待一個多月,拒絕數目不小的補償費和價格不菲的贈票。她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她愛小也,正是這種愛,使她具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她要把兒子培養成誠實、正直、善良、有責任感、有教養的人。
二、文中描寫陶影心理活動的地方有:
1.“為什么一定要買票呢?就是沒有她,車也要一站一站開,也不能因此沒有司機和售票員,也不會少燒汽油。”
2.“她很看重兩毛錢,它等于一根黃瓜兩個西紅柿,如果趕上處理就是三捆小紅蘿l或者干脆就是一堆夠吃四天的菠菜”。
3.“她很普通,對誰都不重要,可有可無,惟獨對這個男孩,她要成為完美而無可挑剔的母親。”
三、1.這段話形象地說明陶影培養兒子的艱難,但同時也表明了她堅定的決心和信心。
2.這個比喻句形象地寫出陶影看兒子的目光充滿溫柔和慈愛,這種愛是連綿不斷的,“春蠶到死絲方盡”,母愛也是一樣,這愛里有責任,她要好好地養育兒子,保護他,讓他快樂,讓他健康成才,讓他成為有教養的人。
3.寫出了陶影意識到小也對自己的不信任后的驚愕神情。在兒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將被擊碎,陶影感到巨大的不安,甚至是恐懼。比喻句形象地寫出了她此時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