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兒的信》說課教案
③了解愛情的真諦,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2、教學難點:
①品味含義深刻的語句。
②了解愛情的真諦,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六、課前準備:
1、搜集有關蘇霍姆林斯基的資料,同時搜集有關愛情的詩詞、名言警句及感人的故事。
2、掌握本課生字,生詞的音、形、義。
3、讀課文,思考:上帝在創造了人后,幾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后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這三者之間有什么聯系?作者為什么把他們放在一起來解釋“愛情”?
4、讀文時,找出含義深刻的語句或自己不理解的語句。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語:莎士比亞曾經在一首詩當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告訴我,愛情生長在何方?是在腦海,還是在心房?它是怎樣發生?它又怎樣成長?”這是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可能也是同學們想知道的。當你遇到這樣的疑惑時,你會問你的父母嗎?(不會)可有一個14歲的小姑娘代我們向她的父親提出了這個問題。她的父親是如何回答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她寫給女兒的這封信。(板書課題,作者)
(二)預習檢測:
1、關于作者,你知道哪些?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在這里,將學生搜集到的有關文學常識進行交流,實現資料共享。)
2、利用屏幕顯示本文的生字、詞,找學生讀并要求在練習本上寫出加點字的讀音,然后對正,再交流釋義遇見困難的生詞。
3、讀文反饋:(用屏幕顯示思考題,找生回答)
(1)故事中的上帝在在創造了人后,幾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后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
(2)你認為這三者之間有什么聯系?為什么把他們放在一起來解釋“愛情”?
(利用這一環節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長此以往促使學生養成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對于這里的第二個思考題,學生回答起來可能困難,由此導入下一環節。)
(三)讀文感知,把握大意:
要求邊讀邊完成下列要求:
1、“我”為什么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說到了我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利亞所講的故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你能為大家概述這個充滿詩意的故事嗎?
(提示:復述時應抓住關鍵詞語:上帝、三次、人間、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勃然大怒、怒不可遏、佇立離去)
3、故事中為何要把這對男女的愛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時間歷去表現呢?在這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維系了他們的愛情?
4、現在你明白“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這三者之間的聯系了嗎?
5、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愛情?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先拋出這些要求,然后讓學生有目的地讀文思考,堅持以讀為本的策略,讓學生在自讀自思中感知內容要點,在讀中領悟故事的寓意,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策略。)
(四)讀后交流,合作探究:
1、學生組內交流思考結果。
2、班內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適時點撥疑難之處。
(鼓勵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自己的心得,并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體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間的對話及教師與學生的對話,真正實現師生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