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出師表》教案
5. 在第6自然段里,作者所表達的感情,可以用文中哪六個字來概括?結合你對諸葛亮的認識,你認為這段里哪兩個字能夠概括諸葛亮一生的辦事態度?明確:“報先帝”“忠陛下”;“謹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發言,結束后,教師進一步明確,對不確切之處要予以糾正。四、整體把握,課外延伸,深入探究。(教師點撥)1. 下面是后人評論《出師表》的兩段話,讀一讀,體會本文的思想感情和語言特色。武侯在國,目睹后主聽用嬖昵小人,或難于進言,或言之不省,借出師時叮嚀痛切言之。明白剴切中,百轉千回,盡去《離騷》幽隱詭幻之跡而得其情。通篇專以小人君子為言。一字一句,都從肺腑流出,不假修飾,而自為文章之勝。明確:全文語言質樸真切,措辭深淺適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字字句句似從作者肺腑涌出,析理透辟而又情深意切,確實感人至深。2. 此文歷來被后人認為是“表”中名篇,傳誦不已,你認為其原因何在?明確:這篇表文的用意是作者希望后主能夠親賢遠佞。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作者以議論為主而輔之以敘事,更以抒情貫穿其中。在談到國家的形勢、任務、治國方針和歷史經驗時,字里行間流露著感情色彩,既表達了對先帝的崇拜、愛戴之情,又激發劉禪效法先人的作為。在敘述作者個人身世、追隨先帝創業經過和“受命以來”的工作的同時,再一次抒發了對先帝的感激之情,表達了效忠劉氏父子的心愿。而結尾“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這句話更是情詞懇切,催人淚下,是諸葛亮感恩圖報心情的集中表現。這種表達法既符合表文“表以陳情”的特點,又恰到好處地諄諄勸誡劉禪尊賢納諫,嚴明法治,說明出師的目的和任務,披露自己的忠心,肝膽照人,是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的典范之作,因而備受后人稱贊。五、課堂小結。本文是傳統名篇,文質兼美,從本文的學習中同學們要做到待人誠懇,做事應該忠心耿耿,說服別人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六、布置作業。1. 課下背誦全文。2. 課外從圖書館或網上搜集關于諸葛亮的事跡、材料或傳說,講給同學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