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詞二首
為這樣,從最嚴格的要求來看,詩是不能翻譯的。——由于譯文的蹩腳而使原詩受到損失,相形減色,這是很自然的,有如摹描之于原畫,有如模型之于雕塑,其真贗高低的差距,是難于避免不能彌補的。
這是為什么呢?
第一,從文藝形式上看。詠雪是一首詞,是一首律化的、長短句的、有固定句數字數的詩。它用的是《沁園春》這個詞牌,是一首長調。它那種錯落有致的鏗鏘和諧的音韻,它那種符合于現實生活形象的整齊工穩的對仗,不僅僅是我們表情達意的方法或形式,而且也影響著我們的情感或美感。因此,把這樣一首完整精練的《沁園春》詞一經語譯,改變成一首自由體的白話詩,這些特點就大部分失掉了;正如一支優美完整的歌曲,不是通過歌唱,而只是概述它的歌詞大意,我們能夠把這歌曲作為一個藝術作品全部加以領略嗎?當然不能夠。此其一。
其次,從語言技巧上看。請把譯文同原作對比讀一讀,加以仔細推敲,我們便會驚訝地發現,在用字造語方面,毛澤東詩詞是多么精審、巧妙,簡直到達了極峰。
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種啟發:詩的語言與詩的構思是同時到來的。語言的苦吟推敲過程也就是構思的明確深入過程,其結果便是詩的形象的塑造與完成。這是一首詠雪的詞,也就是所謂“詠物詞”。而所詠的雪不是一般的雪,是特定時期特定地區的雪,是結束了空前壯舉的長征,一連粉碎了蔣介石國民黨的三次“圍剿”,正要揮師東征抗日之際,在中國北方秦晉高原所見所感的雪,且是偉大詩人、革命導師在此時此地所見所感的雪。雪的形貌,雪的神態,雪的氣魄,都是客觀存在;而熔鑄為詩的形象,則顯然又融入了詩人的胸懷,詩人的抱負,詩人的理想,這些并不是什么神秘的東西,它無非是從歷史地發展著又歷史地規定著的民族的、人民的、階級的心理狀態、思想感情中所凝練出的精華。因此,我們通過詩篇所看到的雪,就具有了一定的特色、一定的性格:起句就指出了“北國”,二、三句又緊承起句,寫得那么開闊,“千里”“萬里”,極言降雪地區之廣,“冰封”“雪飄”,極寫嚴冬寒威之烈。兩句總寫就使“北國風光”落實了。“望長城”以下七句,又進一步細寫“北國風光”的具體內容。詩人置身高處,極目遠望,只見“長城內外,惟余莽莽”,這“莽莽”乃是望中所見,而既曰“惟余”,則意中所想又不只此;又見“大河上下,頓失滔滔”,這“滔滔”乃是意中所想,而既曰“頓失”,則望中所見不言而喻。這些既緊緊上承“千里”“萬里”兩句,又隱隱下啟“須晴日”三句,構思的謹嚴,正于用字的精審處見之。更妙的是“銀蛇”“蠟象”的比擬,詩人望中所見,實際上只是覆蓋白雪的連綿的山巒與起伏的原陵罷了;可是,通過想象,卻化做銀蛇舞動,蠟象奔馳。本來不說白蛇、白象,而說銀蛇、蠟象,已經經過了一道聯想的橋梁;假如說這還不怎樣困難,現在又把它們同山和原連結起來,并且不是用比喻語詞,而是用動詞“舞”與“馳”連結起來,不但色彩鮮明,而且神態生動,這就于事物的形神中融入詩人的情理了,不是高手是萬萬辦不到的。寫望中雪景到此已止,
而詩人的遐想卻遠遠超過了這個界限:“須晴日”以下三句,更設想出紅日白雪交輝互映的奇麗景色,使人仿佛看見溶溶漾漾的一片晴光。這是虛筆,卻生發于前面的實寫。虛實變化,飛動靈活,于雪晴的對比描繪中,更縱情歌頌了祖國的偉大山河,直賦予它以美的性靈,以人的形象:“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極贊景色之美,這是指晴日而言,但也連帶地贊美了雪時;因為既然設想晴后“分外妖嬈”,那么,當此雪時也定是“妖嬈”的。同時,詩意如此酣暢,熱情如此洋溢,它更引導著我們進一步推想:冬天的景色如此,那么,春天的更可知;北方的景色如此,那么南方的又可知。啊!“江山如此多嬌”,換頭處一方面總束上段,一方面又領起下文,過渡得多么巧妙。下面一句:“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接得又多么自然,多么挺勁。江山既然像一位美人如此多嬌,英雄們當然要爭相傾倒,順理成章,天衣無縫,所以說自然;上面全是寫景,到此一轉評論人物,別開生面,異軍突起,收縱聯密,所以說挺勁。“惜秦皇”以下七句,舉出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只是“無數英雄”的幾位代表而已。這七句同上段“望長城”七句,結構全同,唯于彼是空間的描寫,靜中有動;于此是時間的敘述,夾敘夾議。就筆勢論,都是板上走丸,累累如貫珠,一氣呵成,各極興酣墨飽之致。一個“惜”字,直貫到底,揚中見抑;“略輸”“稍遜”“只識”,同是評價,各有分寸。而列舉古人,也還是為下文作勢:“俱往矣”,三個字像一把鐵掃帚,一揮掃清萬古,就勢折入今天:“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以“今朝”作結,一山飛峙,崚嶒嶒而起,突出主題,落在對新時代、新人物的歌頌,也就是對人民、對階級的歌頌,從而表現出對革命前途的無限樂觀,對祖國未來的堅強自信。戰馬收韁,戛然而止,興會淋漓,氣勢磅礴,真是字字敲打得響;水窮云飛,有余不盡,神韻雋永,意味深長,更覺句句顛簸不動。這是何等功力,這是何等手筆!如此種種,這僅是詠雪嗎?如此種種,又哪不是詠雪呢?這是偉大詩人、革命統帥于特定時間空間,用特定語言形式所詠之雪;是通過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