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語文考點梳理二十三:說明文閱讀
這是自然界中生物長期進化的結果。正是這種特殊的超微結構,使得蓮葉表面不沾水滴,可以保持清潔:當蓮葉上有水時,水會在自身表面張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狀,風吹動水珠在葉面上滾動時,水珠可以沾起葉面上的灰塵,并從上面高速滑落。這種自潔能力對于防止病原體的入侵也有著特別的意義。像蓮花這樣的植物,就是生長在很“臟”的環境中也不容易生病。因為即使病原體到了其葉面上,一經下雨就會隨雨水沖走;如果不下雨,葉面很干燥,病原體還是生存不了。
蓮花的這種自潔功能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他們努力模仿這種表面,使應用研究迅速發展。20世紀末,基于“蓮花效應”的涂料陸續問世,在越來越多的建筑中得到應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周圍將會出現不會臟的地板、墻壁和沒有灰塵的無線電用品。
1.第一段中寫到“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格,其作用是什么?
2.請根據第二段文意,簡要解釋“蓮花效應”。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劃線詞所指代的內容。
、龠@是自然界中生物長期進化的結果。
、谏徎ǖ倪@種自潔功能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
4.“蓮花效應”能給植物本身帶來哪些好處?請根據文意簡要回答。
(XX年浙江杭州市中考試題)
答案:1.形象地點出說明對象的特征;引發讀者閱讀的興趣。(答出兩個要點,意思符合即可) 2.葉面上的灰塵經雨水清洗能變得清潔干凈。(意思基本符合即可)3.①葉表面存在著非常復雜的多重微米、納米級的超微結構。(或:葉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蠟質顆粒,覆蓋著無數的突包,每個突包的表面又布滿了更細的絨毛,在突包間的凹陷部分充滿著空氣。) ②蓮葉上的水會在自身表面張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狀,風吹動水珠在葉面上滾動時,水珠沾起葉面上的灰塵從上面高速滑落。(意思符合即可)4.使得葉面不沾水滴,保持清潔;能防止病原體的入侵,不易生病。(意思符合即可)
分析:這是一篇生動形象的科普說明文,取材于我們身邊熟悉的事物——蓮花。文中提出的“蓮花”效應,讓我們對司空見慣的蓮花產生興趣,激發我們對事物的好奇心與探知欲。文后共設有四道題,分別從手法作用品析、語言表達、詞句理解、文意概括幾方面對考生的閱讀能力予以考查。
第1題考查對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與品析。此題易誤處在于,有些考生可能誤解開頭的“閑語”:說明文簡潔平實,寫到文學作品中的蓮花形象,有何用處?于是,便隨
意地答“為增加文采”。但這樣的作答是不符合說明文閱讀思路的。作者開頭的“閑筆”不閑,正是以大家熟知的文學形象蓮花,來生動形象地點出說明對象的特點——高潔;并引發讀者閱讀的興趣。
第2題考查語言概括、表述能力。題干中已給定閱讀范圍“第二段”,如果忽視這一點,就有可能答成“蓮花效應”的作用、功能等,而不是針對第二段中的實驗得出的結論。
第3題考查對詞句的理解。要“還原”加點詞指代的內容,首先要把加點詞所在的句子“還原”到原來的位置,聯系相應的上下文,予以概括。①句是一個段首句,它的作用是承上啟下,并對上段內容作出高度概括。因此要鎖定第四段,圍繞“葉面超微結構”等關鍵詞來組織語言。②句同樣也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段首句。答這兩個小題,如果不能準確找到題目語句所對應的信息范圍,即鎖定相應段落,則回答就會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