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文言文復習課標重點篇目
⑷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⑸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靈公》)[注釋]①[由]指孔子的學生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1.下面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溫故而知新 b.誨女知之乎c.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d.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下面句子中的“之”指代的分別是什么?a.誨女知之乎:b.擇其善者而從之:c.其不善者而改之:3.“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這句話告訴的是一個什么道理?4.選文的第二則,孔子這番話的意思是:答案:1.c(通“智”,其余解作“知道”)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個道理。善者不善者3.只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能見出真正的君子。或:實踐出真知,只有經過實踐才能真正了解事情的真相。4.“言行要謹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識本領”或“要有謙虛的學習態度”。第二類:寫景抒懷篇第二課:《桃花源記》——陶淵明一、精要筆記:
(1)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對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
(2)以漁人進出桃源為線索,以時間的先后為順序。
(3)采用虛虛實實的寫法,開頭、結尾的神秘的文字,暗示桃花源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想世界。二、古今異義詞
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3、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4、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5、不足為外人道也。
答案:1、古義:鮮艷美麗。今義:味道好
2、古義:交錯相通。今義: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3、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男子的總稱。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今義:走投無路的地方4、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
5、古義:不值得。今義:不夠。三、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答案:
1、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沿著
2、落英繽紛 繁多的樣子
3、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整齊的樣子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類
5、具答之 詳細地
6、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通“邀”邀請
7、來此絕境 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8、便扶向路 沿、絕
9、尋向所志 尋找
10、遂迷 終于
11、尋病終 隨即、不久
12、無問津者 渡口
四、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3、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答案:1、老人和小孩都十分安適愉快。2、問起現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了。
3、這個人(為他們)詳細地說出自己所知道的事,(他們)都感嘆驚訝五、簡答填空題
1本文出現的成語豁然開朗世外桃源兩成語的意思是:2漁人離桃花源,“便扶向路”,又“處處志之”,而后來尋找桃花源的人“尋向所志”,卻“不復得路”。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