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
2.題目解說 【明確】“家”是人們很熟悉的名詞,以此為題的文章也有很多,而且各有千秋。周國平這篇散文從三個層面寫出了自己對家、對人生的深刻理解。3.對文章結構的理解【明確】(1)段落分析第一部分(1):由對人生的比喻引出對家的思考,并引起下文。第二部分(2-16):由三個比喻句作為小標題,抒寫自己對人生對家由淺入深的哲學思考。第一層(2-6):由漁民以船為家的生活實況深入思考,得出家是一只船的結論。第二層(7-12):由人生是一次遠航想到家是溫暖的港灣,是休息放松的樂園。第三層(13-16):在前兩節的基礎上,用“永遠”一詞把家的本質特征給以鮮明的定位——家是永遠的岸。(2)文章結構圖4.句子剖析1. 中心句:(1)家是一只船。【剖析】這句話來自于引子中 “人生對于所有人來說是漂過歲月之河”,這是作者用一個比喻句表達了他對人生的基本觀點。家是本體,船是喻體。這個比喻是后面兩個比喻的基點。家是港灣,家是岸,都是由家是船生發出去的。(2)家是溫暖的港灣。【剖析】這個比喻句是上一個比喻句的深入,又是下一個比喻句的出發點。本體是家,喻體是港灣。對于在歲月之河中漂泊的人來說,家是船;對于航行在人生河道上的船而言,港灣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家就是為船提供停泊、休憩、躲避風浪的港灣。(3)家是永遠的岸。【剖析】本體是家,喻體是岸。這個比喻是“家是溫暖的港灣”的深化,是三個比喻所傳達的思想的完成,在邏輯上既是對前兩個比喻的升華。表達了家不僅是港灣,從人生的起始到終結來看,家是永遠的岸――它既是每個人登臨人生世界的起步之岸,也是每個人離開現實人生的離別之岸。(4)總結句: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種漂流――它確實是的。【剖析】本文是一篇充滿人生哲理的散文。把人生比作一種漂流,把家比作船、港灣、岸的前提和基礎,也是話題提出的引子。(5)過渡句:①那么,家是什么呢?【剖析】設問句,引起下文作者對家的三個層次的認識和思考。②當我欣賞遠處美麗的帆影葉,耳畔響起一位哲人的諷喻:“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麗的帆影上也有著太多瑣屑的噪音!”【剖析】承接上文“點點帆影”,引出話題,把作者對家的思考引向深入。5.作者把人生比作“一種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灣、岸。細讀課文,說說這幾種比喻間的內在聯系。【明確】把人生比作一種漂流,是把家比作船、港灣、岸的前提,是后邊幾個比喻的基礎。“家是一只船”,其中,家是本體,船是喻體。這個比喻的前提是把人生比作一種漂流。這個比喻是后面兩個比喻的基點。家是港灣,家是岸,都是由家是船生發出去的。“家是溫暖的港灣”,這里家是本體,港灣是喻體。而港灣這個喻體是以家是一只船為前提的。因為航行中的船是需要港灣的。這個比喻是第一個比喻的深入,又是下一個比喻的出發點。“家是永遠的岸”,這個比喻是“家是溫暖的港灣”的深化,是三個比喻所傳達的思想的極致和完成,在邏輯上既是對前兩個比喻的承接,又是對前兩個比喻的升華。表達了家不僅是港灣,從人生的起始到終結來看,家是永遠的岸――它既是每個人登臨世界的起步之岸,也是每個人離開現實人生的離別之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