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森林斷想》九下3
《地下森林斷想》教學設計
大靖初級中學 趙楷平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瘠薄、沉湎、孱弱、遮天蔽日、浩瀚無垠、山崩地裂”等詞語的語義并學會運用。
2.了解張抗抗其人及作品。
能力目標
1.品味本文充滿激情、生動形象的語言。在寫作中借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2.學習詠物抒情的藝術表現手法,逐步培養學生的散文鑒賞能力。
德育目標
體會作品引出的深刻哲理,并把它內化為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
教學重點
1.學習本文敘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藝術表現手法。
2.體昧作品寫景語言精煉、優美的特點及其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注重發掘課文的人文精神資源,體會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蘊。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討論點撥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親愛的同學們,一提到森林,我們便不由地會被它那雄偉壯麗,遮天蔽日、浩瀚無垠的氣勢所震撼。然而,你們見過地下森林嗎?在遙遠的年代的火山爆發的火山口里長出了一片片參天大樹,連成了一片地下森林。那種蔚為壯觀的景象更是震撼人心。今天,就讓我們隨著著名作家張抗抗的筆觸,一起走進地下森林,共同去感受那非同尋常的力量吧!
二、資料助讀
張抗抗,浙江杭州人。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在黑龍江一國營農場生活了8年。1972年在上海《解放日報》上發表第一篇小說《燈》。1975年出版反映邊疆農場建設和知青生活的長篇小說《分界線》。1977年入黑龍江省藝術學校編劇班學習。1979年發表短篇小說《愛的權利》,反映新的歷史時期,青年們對不同的婚姻愛情的認識與追求。1986年出版長篇小說《隱形伴侶》,在更廣闊的社會背景下,展示一代知青輾轉矛盾的心路歷程。
三、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檢查字的注音和詞語解釋
①生字注音
浩瀚無垠hàn yín 裊裊niǎo 鼎盛dǐng 沙礫lì 萬籟俱寂lài 啾啾jiū 鏡泊湖pō 嶙峋lín xún 瘠薄(jī bó) 郁郁蔥蔥cōng 沉湎miǎn 吝嗇lìn sè
徘徊pái huái 窺測kuī 憤懣mèn 孱弱chán 簌簌sù 崛起jué
②詞語積累
浩瀚:形容廣大,繁多。 黑黝黝:光線昏暗,看不清楚。
裊裊:形容煙氣繚繞上升。 鼎盛:正當興盛或強壯。 山崩地裂:山塌下來地裂開來。
萬籟俱寂:形容一點聲音都沒有。萬籟,各種聲響。籟,從孔穴中發出的聲音。
啾啾:象聲詞,形容許多小鳥一齊叫的聲音。 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疊。
瘠薄:(土地)缺少植物生長所需的養分.水分;不肥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