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黑羊
【一文不名】一個錢也沒有(名:占有)。
【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堵墻,形容十分貧窮。也說家徒壁立。
2.學生討論交流上節課布置的作業3。
〔問題回放〕誠實人最后的結局。
3.師生交流,明確:
可能的結局:
a.誠實人死了。(餓死的、窮死的、自殺的……)
b.誠實人瘋了。
c.誠實人也成賊了。
d.誠實人變窮人,被富人雇傭。
〔參考比較資料1〕原文作者有一個結尾。寫道:“唯一誠實的只有那個誠實人,但他不久也死了,是餓死的。”
〔參考比較資料2〕課文中預示“誠實人”結局的相關資料:
“誠實人感到他無力反抗這樣的邏輯。”
“不到一個星期,誠實人就發現自己已經一文不名了;他家徒四壁,沒有任何東西可吃。”
“現在,那些富人發現,如果他們天天去橋上,他們很快也會變窮的。”
〔學情預測〕這是全文提綱挈領的一道題。學生在回答時需要調動和運用自己的理解力、想像力與表達力。因此,教學進行的時候,還應該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來解釋他所想像的結局。這方面的訓練對于一位初三學生來說,大部分應該都能有基本合理的判斷,只是需要引導他們在解釋過程中深入文本,以期讓學生在交流討論時更充分地進行思維與能力訓練。
4.圍繞“誠實人”進行課文精讀。
(1)學生閱讀課文,教師板書問題。
a.請從課文中查找并概括誠實人到來之前的社會生活情況。
b.請從課文中查找并概括誠實人到來之前的社會生活情況。
〔學情預測〕這兩道題是上一個教學環節的深化延伸。目的在于訓練學生的檢索與簡單的概括能力。就“查找”能力而言,初三的學生應該是有能力。難度將出現在概括的環節,尤其是b題。但這樣的概括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把握課文主旨,這就要求教師要能分解這些問題,為這些問題設置相應的階梯,以逐步引導學生的思想。
(2)師生討論,明確。(具體分析見后附板書)
四、作業布置。
1.文中三次談到人人“都是賊”,對于這“賊”的含義,你是怎么理解的?請結合課文分析。
2.總結歸納課文中關于貧富分化的原因。
3.閱讀第一單元課文《為什么有貧窮和富裕》,總結歸納作者對于貧富分化原因的判斷。
〔附〕板書設計
〔板書一〕
誠實人可能的結局:
a.誠實人死了。(餓死的、窮死的、自殺的……)
b.誠實人瘋了。
c.誠實人也成賊了。
d.誠實人變窮人,被富人雇傭。
〔板書二〕
誠實人到來前后社會生活比較:
到來之前 誠實人 到來之后
幸福:偷竊上的平等
貿易的實質:雙向欺騙
日子平衡:沒有貧富分化 更多的人變富,也有更多的人在變窮
富人越來越富,窮人是越來越窮
形成了不同的社會分工與新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相同點 個個都是賊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參考方案〗角度:從課文寓言旨意相關的內容入手設置導語。
《黑羊》是一篇理解難度較大的寓言。但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有更飽滿的斗志與熱情。
我們的理解力需要幫助與啟發,更需要趣味,那么,就讓我們今天的學習從一則有趣的寓言里起航——
古老的從前有一個城邦,城邦里有位智慧而受人擁戴的老國王。一切都顯示這將是一個童話般美好的世界與人生。
但是大風起于青蘋之末,一眼無名的泉水改變了這一切的美好。
一位樵夫上山打柴時發現了這眼泉水,在喝過之后發現它異常的甜美。于是,這眼泉水所在地便成了旅游圣地,而那水也便被神話為“神水”,據說有許多神奇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