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教學案
教學目標:
1、品味作品對童年生活狀態的描寫,體會作者贊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鑒賞本文的語言藝術,學習用鮮活的語言描摹事物。
教學重點:學習平實貼切的景物描寫,體會“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教學難點:當人們回頭去看自己的童年時,對新鮮的、活潑的生活的認識總是美好的、值得懷念的,并有了更清楚的界定。體會這種感情。
一、導入 :
詩人白居易曾寫過這樣的詩句:誰能更學孩童戲,尋逐春風捉柳花?以此來感嘆自己已經失去童年,無法追尋了。每一個人在回想童年時,總覺得美好。同樣,每一位作家,無論他的個性如何,他作品的風格如何,對童年的描寫也總是歡喜的,天真的。如魯迅的童年:好奇、淘氣…….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我們再隨著女作家蕭紅,也是魯迅的好友的筆跡回到她那美麗的后花園再次領略“樂土”的真正含義。
二、檢查預習:
(1)作者:
(2)字詞:
三、課文研讀
(1)作者在自己童年時代的后花園里欣賞了哪些自然景物?
(大花園 蜂子 蝴蝶 蜻蜓 螞蚱 花 果樹 榆樹風雨小白菜 草 韭菜 谷穗 黃瓜太陽 鳥 蟲子 玉米 白云等)
(2)找出文中描寫顏色和動作的詞語和句子:
(3)不長的文章中出現了這么多的事物,這本不多見,并且你也不覺得很枯燥乏味,這是因為作者抓住了它們的共同特點來寫的。共同特點是什么呢?請用原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自由)
(4)園里的動物植物是自由的,那么置身在這樣的環境當中的人,也會怎樣?你能舉一兩個例子來說明嗎?(和祖父鋤地,隨便亂弄,祖父也不責備;不仔細聽祖父的話,又去吃黃瓜‘沒吃完黃瓜又去追蜻蜓;祖父澆菜,我反把水往天上拋,嘴里還嚷嚷著下雨了;玩累了就找個陰涼的地方睡著了,不用枕頭與席子)
(5)小的時候,你會有這樣調皮的舉動嗎?自由發揮,鍛煉學生短時間內的語言組織能力。
四、提高與拓展
(1)作者筆下園子里的一切包括人與動植物都是活潑的、自由的,健康的,請思考一下,人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會回想起以前的美好生活?
(合理即可 與同伴聊天時 聽到一首熟悉的歌曲時……)
(2)蕭紅一生坎坷,9歲喪母,在暴虐的父親和繼母那兒得不到應有的關愛,只有在祖父那里才能享受到些許溫暖。20歲起就漂泊流浪,生活極不安寧,一再遭受感情挫折,病魔纏身,她曾說過:“若是那時候能回呼蘭我的家鄉去多好啊!”寫本文時,作者已是一位很成熟的作家了,為什么她這樣懷念童年的生活?
總結 :(在蕭紅的心里,真正想回到的,真正眷戀的是后花園里祖父和她構成的溫馨世界,是過去自由、幸福的生活。這個后花園已和魯迅筆下的百草園一樣成為了人類童心和自由本性的一種象征。)
(3)很多人去過魯迅筆下的百草園,都覺得平淡無奇,根本沒有寫的那么讓人心動;同樣,如果現在給你機會去一下蕭紅筆下的后花園,你也許會和許多人一樣,覺得那里的生物們并沒有那么多的靈性,這又是何因呢?
總結:(許多人的童年都有這樣一片屬于自己的自由天地,不知道成人世界的各種憂患與煩惱,所以無憂無慮,能在一片小天地里尋求快樂,別無他求,幸福無邊。兒成人不得不為生計奔波,心酸勞累之時往往會懷想童年。但昔日不能重來,兒童的天性早已湮沒在人生的波瀾中,所以,童年的一切美好的東西,感覺才會是那樣鮮明而富有朝氣地展現在我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