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經典通行 與好書為伴》綜合性學習集錦
有的書給了我許多啟發,有的書令我失望。即使在那些令我失望的書面前,我還是感覺有收獲。那就是:道路沒有完畢,還得繼續走下去。
書籍默不作聲,帶著神秘的笑容等待著我們。當你打開任何一本書籍的時候,馬上你就會聽到許多聲音,美妙的音樂或刺耳的噪聲。你可以停留在里面,也可以馬上退出來。
至于我,即使那本書里有魔鬼在嚎叫,我也要聽一聽,這是為了辨別小夜曲、牛鳴、蒼蠅的嗡嗡、獅吼和魔鬼的歌唱有什么差別。這些差別也是知識。
書籍對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即使你沒有上過任何學校,只要你愿意去求教,它們都不拒絕。
我讀過一點點書,最初是為了從里面尋找快樂和安慰,后來是為了從里面尋找苦惱和疑問。
只要活著,我今后還要讀一點點書,這是為了更深地認識我自己和我同輩人知識的貧乏。
書籍,在所有動物里面,只有人這種動物才能制造出來。讀書,人才更加像人。
七,名人讀書對聯拾趣:
古往今來,讀書與對聯結下了不解之緣,涌現出了許多妙聯。
1、明代顧憲成為無錫東林書院題留了一副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對聯表現的是讀書人既認真讀書,又關心國家大事的胸懷。數百年來這副對聯曾激勵和鼓舞過許多仁人志士走出小家為大家,步出書齋奔天下。
2、清代蒲松齡科舉屢試不中,很不得志。為了鞭策自己,他寫了一副對聯懸于書房:“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此聯巧妙地嵌入了項羽破秦。勾踐滅吳這兩個歷變故事,以此來激勵自己努力讀書寫作,終于完成了《聊齋志異》。
3、“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這是著名歷史學 家范文瀾 先生的自勉聯。以此來督促自己甘于寂寞,認真讀書,寫出有價值的文字。范爺爺用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實踐了諾言。
4、周恩來在天津南開學校讀書時,寫過一副自勉聯“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可見,青年時代的他就見解獨到,志向宏大。他認識到要改造舊中國必須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奮斗,必須走出書本,學以致用。
5、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求學時,也寫過一副自勉聯:“貴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如一日暴十日寒。”從中可見毛澤東主張堅持不懈的讀書方法,反對疲勞戰和冷熱病。
6、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7、清初民族英雄鄭成功:“養心莫若寡欲,至樂無如讀書。”
8、清代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咬成幾句有用書,可以充饑;養培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
9、清代學者包世臣:“喜有兩眼明,多交益友;恨無十年暇,盡讀奇書。”
10、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愿乘風破萬里浪,甘面壁讀十年書。”
11、近代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