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教材復習——詩歌賞析匯編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早春生機)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早春美景)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流連忘返)
(主題:描寫西湖蓬勃的春意,贊美西湖美好的春色)
11、觀刈麥 唐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矛盾心理)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同情和關心農民)
(主題:揭示賦稅的繁重、人民生活的困苦不堪,表達作者對農民的深切同情。)
12、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遠望之景)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近望之世)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細望之景)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名句,議論)
(哲理:只有不畏艱險地去攀登,才能進入俯視一切的境界。)
13、石壕吏 唐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戰爭造成民不聊生)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雨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主題:反應戰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表達詩人對人民的同情。)
14、春望 唐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感時恨別之情移于物)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對偶,憂國思鄉之情)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主題:這首詩寫于安史之亂爆發后,寫春城敗象,飽含哀嘆;抒思鄉之情,充滿離愁。反映詩人憂國思鄉之情。)
15、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16、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
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
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
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
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
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
破受凍死亦足!
(主題:表現杜甫關心社會、兼濟天下的情懷。)
18、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寫暮春之景)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主題:這首詩表達了李白對被貶
的友人的同情和關切,也流露出
對自己遭遇的感傷情緒。)
19、渡荊門送別 唐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長江兩岸壯闊之景)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