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教材復習——詩歌賞析匯編
便引詩情到碧霄。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a、《秋詞》的作者劉禹錫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馬致遠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勝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認為秋天的景致勝過明艷美麗、萬物更新的春景。
c、《秋詞》中“排云上”的鶴矯健凌厲、奮發有為,這一形象沖破了秋天的肅殺之氣;《秋思》中“枯藤老樹昏鴉”等形象,則寫盡了秋天的肅殺之氣。
d、這兩首詩同是詠秋之作,所寫之景雖不同,但均沒有擺脫“悲秋”的情調。讀完后,使人悲情頓生。
思維啟迪:本題主要考查了對《秋詞》、《天凈沙●秋思》兩篇作品的比較賞析能力,比較閱讀時,要注意體會詩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也要緊扣住文眼詞和運用某些修辭手法的詞語,如“排云上”、“斷腸人”等。結合以上兩點,不難分析出《天凈沙●秋思》為“悲秋”之作,而《秋詞》則寫出了秋高氣爽的感覺。因而,d項是錯誤的。
例3: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1-2題。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1、詩人用 、 兩字寫出了江水的浩大聲勢,用 、 兩字寫出了江流回旋激蕩之態。
2、請借助詩中表示色彩的詞語加以想象,用簡明的語言描繪出詩中的圖景。
思維啟迪:這兩道題考查的主要是推敲詩的“煉”字和再現詩中圖景的創造想像能力。符合新課程標準中關于學習欣賞文學作品,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的要求。解題時只要仔細品味詩中幾個動詞的作用,第1題就容易解答;第2題只要抓住幾個表現“色彩”的詞語,略加想像,用簡潔的語言將它們連綴起來,就展現出一幅美麗的圖景。答案為:1、斷 開 流 回;
2、略(提示:答案須扣住“青”“碧”“日”“帆”四個字,描繪出佳木蔥蘢,澄江如練,紅日、白帆相映成輝的圖景)。
本題更多地受到高考題的影響,將選擇題變為主觀分析題,使原有的賞析模式被打破,這就更真實地考查了學生真正的欣賞能力。
三、好題多練
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當的一項是( )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a、“明月”“清風”點染了夏夜美景,“驚鵲”“鳴蟬”以動襯靜,表現出夏夜情趣。
b、“稻花香里”兩句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描寫,著力表現詩人陶醉在累累碩果的歡樂之中。
c、“七八個星”兩句是說幾顆明星閃爍在天邊,點點疏雨灑落在山前,語言清新形象。
d、這首詞形象地描繪了農村夏夜幽美景色,反映了詩人面對豐收在望情景的喜悅之情。
2、選出對下列兩句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a、詩句以梨花喻雪,新穎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