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講學稿
(一)、預習熱身,思考:
1、個人或小組準備熟練的誦讀課文;
2、找出表現富春江美的句子,并聯系其中某一個句子,用自己的話描述。
3、讀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你能文中某個句子悟出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心情嗎?
預習等級: 組長簽字:
(二)、課堂學習
1、欣賞一組美畫。播放有關富春江山水的美麗畫面(配樂),渲染氣氛,激情導入。
2、誦讀一篇美文。多形式、多角度地讀課文:
①指點學生單讀,師生共同點評;;
②小組展示朗讀;
③學生配樂齊讀。
3、描繪一幅美景。請同學們用描述性的語言回答下面的問題:你從文中看到或聽到了什么?用“我讀 (句子),仿佛看到(或聽到)了 。”句式說話。
a、聽覺:“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泉水泠泠,鳥鳴成韻,蟬聲不斷,猿嘯無絕,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響曲,繪聲繪色,使人產生親臨其境之感,令人神往。“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從這句感覺到了山谷的幽靜、連綿不絕。從聲音聽出了環境的安靜,這是以聲寫靜,也是反襯的手法。(板書:泉水、好鳥、蟬、猿——以聲寫靜,反襯。)
b視覺: a、“風煙俱凈,天山共色”,作者不僅為我們描繪出在“天”這個壯闊背景上寫了一幅天清氣朗,明快秀麗的景色。 b、“從流飄蕩,任意東四”,既寫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轉的特色,也表現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閑適心情。c:“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擬人的手法,把靜止的山寫活了,賦予了它們以生命和動感……)
d、我從“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仿佛看到了這里的水清澈得出奇。因為“千丈見底”、“游魚細石”可以看出水很深卻能看到水底的細小的石頭和魚。
提問:從“千丈見底”、“游魚細石”感受水深與清澈,這是什么寫作手法?
明確:前面是正面描寫,后面是側面描寫(板書:水深、水清——正面、側面描寫)
e、我從“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讀出了這里的水水流湍急,氣勢非凡,特別是“甚箭”、“若奔”運用夸張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進行了描繪。(板書:水急——比喻、夸張)
4、體味一份美情。你從文中感到了什么?用“我讀 (句子),感受到了作者 的感情。”的句式說話。
學習展示程序: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小組展示。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贊美之情。
“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表現了作者享受自然的自由,無拘無束的愜意之情。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也體現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贊美,對自然的熱愛。
“鳶飛戾天者。。。。。。。。。窺谷忘反”更是體現了自己對富春江山的向往,留戀之請。/。。。。。。。。。
教師小結:馬克思說過“人創造了環境,同樣環境也能創造人”確實是如此,美的自然環境能凈化人,能另人身心愉悅,陶冶情操,忘記很多世俗的煩惱。就像文中說的能另“鳶飛戾天者。。。。。。。。。窺谷忘反”。同學們,寫景時將自己這種情感寄于景中不僅能寫出自己的獨特情感還能襯托出景的特點。一舉兩得何樂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