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語文詩歌鑒賞方法解析:古體詩集(四)
三十一、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全文翻譯
八月秋深,狂風怒號,(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懸掛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到池塘水中。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居然)忍心這樣當面作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喝止不住,只好回來,拄著拐杖,自己嘆息。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漸漸黑下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一下雨屋頂漏雨,連床頭都沒有一點干的地方。密集的雨點像線一樣下個沒完。自從戰亂以來,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如何挨到天亮。 如何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保護天下貧寒的人,讓他們個個都開顏歡笑,(房子)不為風雨所動搖,安穩得像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屋,(即使)唯獨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凍而死也甘心!
形式
歌,能唱的詩,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種形式,后成為古詩的一種體裁。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它的特點是不講究格律,任由詩人創作興致所至。抒發感情,句數多少不限,可以說是句式整齊的“自由體”詩。但極富韻律,朗朗上口,略求押韻而不無頓句,是古代詩文中極有特色的一類。
思想感情
本詩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思想境界.
全詩通過描寫自己飽經離亂困苦凄涼的生活,表現了自己要讓天下的寒士得到安樂的博大胸懷,由己及人,感人至深.
詩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一句表現了詩人氣魄宏大,胸懷寬廣的思想品質.
句解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度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起句交代時間,然后用五個開口呼的平聲韻腳,句句押韻,給開篇就帶來一股氣勢。“風怒號”三字,寫出秋風來勢猛,聲音大,速度快,力量強。“卷”有連底刮跑的意思,不僅富有動感,而且滿含濃烈的感情色彩。詩人好不容易蓋起茅屋,剛剛定居,秋風卻好像故意和他作對,使他不得安居,這怎能不令詩人萬分焦急?“掛罥”,懸掛,纏繞。“坳”,低洼之處。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這里又從天地寫到人。前三句寫群童大搖大擺地當面“行搶”,后二句寫自己的無可奈何。前后一對照,群童頑皮無賴、詩人體衰無力的神態躍然紙上。“忍能”句表現的是詩人焦躁憤慨的心情,決不是真的給群童加上盜賊的罪名。用詩人《又呈吳郎》詩中的話說,即“不為困窮寧有此”!詩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窮,就不會對大風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這一切,都是結尾的伏線。“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崇高愿望,正是從“四海困窮”的現實基礎上產生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