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語文詩歌鑒賞方法解析:古體詩集(一)
一、赤壁(杜牧)
折戟沉砂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析]文中的“東風”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喬”指的是大喬、小喬。大喬是東吳之主孫權之兄孫策的妻子,小喬石東吳主帥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運代表了東吳國家的命運。文中的“鎖二喬”指的是大喬、小喬被曹操虜去,意味著東吳的敗亡。以“鎖二喬”借代東吳的敗亡,既顯得委婉,又顯得深沉,同時又能給人聯(lián)想與思考。
譯文:
折斷的畫戟沉沒在泥沙中未銷融,磨洗一番,可見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 倘若東風不來幫助周瑜,大喬小喬就會深鎖銅雀了。
中心
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fā)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經過赤壁這個著名的古戰(zhàn)場,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以地名為題,實則是懷古詠史之作。
詩篇開頭借一件古物來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跡的慨嘆。這前兩句是寫其興感之由。“認前朝”又進一步勃發(fā)了作者浮想聯(lián)翩的思緒,為后二句論史抒懷作了鋪墊。全詩最精彩的,當然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是議論。“認前朝”,本來可以寫對這場戰(zhàn)爭的回顧,但是他省略了,所以不是緬懷,不是描述,也不是一般的歷史評價,而是直接的對歷史結局提出自己的評判。他不以成敗論英雄,對戰(zhàn) 爭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異于史家的評價。他認為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他在一個更高的層次觀察、思考著歷史,頓使詩歌平添一種更上一層樓的氣 概。
后兩句是議論。詩人用“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樣一句詩來描寫在“東風不與周郎便”的情況之下,曹操勝利后的驕恣和東吳失敗后的屈辱,正是極其有力的反跌,不獨以美人襯托英雄,與上句周郎互相輝映,顯得更有情致而已。不直言戰(zhàn)爭之勝敗,而說“銅雀春深鎖二喬”,用一“鎖”字,重臺密閣,更加重了藏嬌之意。試想英雄如曹操者,于橫掃天下勝利之后,擁江東二喬于銅雀 臺,弦歌艷舞,以享受纏綿之春色,當是何種得意氣概。寫設想中的東吳敗亡,不言河山破碎,生民涂炭之類,而拈出“二喬”入魏以暗喻,同樣把東吳領袖人物之 風流儒雅的風神傳遞出來了。但是杜牧之寫史論,除了為表現出非凡的見識,還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 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又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杜牧在此詩里,通過“銅雀春深”這一富于形象性的詩句,即小見大,這正是他在藝術處理上獨特的成功之處。
此詩過分強調東風的作用:又不從正面歌頌周瑜的勝利,卻從反面假想其失敗。他之所以這樣地寫,恐怕用意還在于自負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氣。其中也含有阮籍登廣武戰(zhàn)場時所發(fā)出的“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那種慨嘆在內,不過出語非常隱約,不容易看出來罷了。
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詩歌譯文
楊花都凋謝了,只有杜鵑在聲聲哀啼,我得知你被貶到龍標,跋涉五溪。 我把愁心托付給明月, 與風一同伴隨你奔赴夜郎之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