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語文詩歌鑒賞方法解析:古體詩集(三)
二十一、漁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析]當時范仲淹被派經略延安,鎮守邊陲,防御西夏。這首詞是他切身的體會。時間是秋天,地點是塞下,具體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將軍和征夫。他們離家萬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飛,聽到悲哀的笳聲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飲濁酒,愁不能寐。詞中所寫的悲涼凄愴的景象,充分配合當時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讀者體會到這些在邊疆衛戍的人的情懷。
詞作鑒賞
這首詞寫詞人守邊生活的親切體驗和悲壯情懷。
上片從聽覺、視覺兩方面寫足了邊塞地秋天景象,“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與王維《使至塞上》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意境相類而情調迥異。
下片抒發兵將共同襟懷,邊功未就,故里難歸。將軍的白發、士兵的眼淚體現出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悲憤。“羌管悠悠霜滿地。”繪軍中月夜之景,景中含情,極富典型意義。
這首詞詞境開闊,格調悲壯,給宋初充滿吟風弄月、男歡女愛的詞壇吹來一股清勁的雄風,對以后的詞風革新產生了積極影響,是一首難得的佳作。[1]
作者簡介
范仲淹,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謚號“文正”,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詩意
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重重疊疊的山峰里,長煙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緊閉。
喝一杯陳酒懷念家鄉遠隔萬里,可是燕然還未刻上平胡的功績,回歸無法預計。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將軍頭發花白,戰士灑下眼淚。
二十二、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譯文
我雖年老卻興起少年打獵的熱狂,左手牽著黃犬,右手舉起鷹蒼。戴上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領隨從千騎席卷平展的山岡。為了報答全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意,看我親自射殺猛虎猶如昔日的孫權。
我雖沉醉但胸懷開闊膽略興張,鬢邊白發有如微霜,這又有何妨!什么時候派遣人拿著符節去邊地云中,像漢文帝派遣馮唐。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朝著西北眺望,奮勇射殺西夏來犯敵軍。
詞牌名——江城子
賞析
蘇軾詞風于密州時期正式形成,這首詞即公認的第一首豪放詞。
蘇軾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響,歷來勤政愛民,每至一處,都頗有政績,為百姓所擁戴。密州時期,他的生活依舊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積既久,噴發愈烈,遇事而作,如挾海上風濤之氣。這首詞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籠罩全篇,藉以抒寫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氣。“狂”雖是聊發,卻緣自真實。蘇軾外任或謫居時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況。蘇軾時年四十,正值盛年,不應言老,卻自稱“老夫” ,又言“聊發”,與“少年”二字形成強烈反差,形象地透視出、流露出內心郁積的情緒。此中意味,需要特別體會。他左手牽黃狗,右手擎獵鷹,頭戴錦繡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獵裝,氣宇軒昂,何等威武。“千騎卷平岡”,一“卷”字,突現出太守率領的隊伍,勢如磅礴傾濤,何等雄壯。全城的百姓也來了,來看他們愛戴的太守行獵,萬人空巷。這是怎樣一幅聲勢浩大的行獵圖啊,太守倍受鼓舞,氣沖斗牛,為了報答百姓隨行出獵的厚意,決心親自射殺老虎,讓大家看看孫權當年搏虎的雄姿。上闋寫出獵的壯闊場面,豪興勃發,氣勢恢宏,表現出作者壯志躊躇的英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