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語文詩歌鑒賞方法解析:古體詩集(三)
《關雎》敘述了男主人公對荇菜的處理,對淑女的追求,采用了遞進攀升的筆法。男主人公采荇萊的動作依次是流之、采之、芼之。流之,即是放之,就是把采來的荇菜堆放在左右;采之,即挑選,把堆放的荇菜進行整理;芼之,則是把經過選擇的荇菜重疊堆放在左右。主人公對荇菜的處理,從無序到有序,一步比一步精細。再看男主人公對淑女的追求歷程。先是把她鎖定為自己最合適的配偶,然后是“寤寐求之”,因求之不得而“寤寐思服”,以至于達到“輾轉反側”的程度。徹夜的冥思苦想之后,這位男子終于找到了接近淑女的辦法,并且最終獲得了成功。“琴瑟友之”,是通過彈奏琴瑟來引起女子的注意和好感,進而得到接近的機會。“鐘鼓樂之”,則是敲鐘、擊鼓把自己心儀的女子迎娶過來。“琴瑟友之”,是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在娛樂中拉近與對方的距離。“鐘鼓樂之”,是舉行隆重的婚禮,令女子無比高興。
全詩運用比喻,起興的修辭手法和重章復唱的結構形式
《關雎》通過描繪一個男子對一位姑娘一往深情的追求,表現了作者對美滿婚姻的美好期望。
二十八、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今譯
河畔蘆葦碧色蒼蒼,深秋白露凝結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對岸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險阻而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仿佛就在水的中央。河畔蘆葦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曬干。我那魂牽夢繞的人,就在河水對岸一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坎坷艱險難攀。順流而下尋尋覓覓,仿佛就在沙洲中間。河畔蘆葦更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對岸一頭。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險阻迂回難走。順流而下尋尋覓覓,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簡評
“古之寫相思,未有過之《蒹葭》者。”
相思之所謂者,望之而不可即,見之而不可求;雖辛勞而求之,終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間。吾嘗聞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讀《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蘆葦也,飄零之物,隨風而蕩,卻止于其根,若飄若止,若有若無。思緒無限,恍惚飄搖,而牽掛于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露之為物,瞬息消亡。佛法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情之為物,虛幻而未形。莊子曰:樂出虛,蒸成菌。一理也。霜者,露所凝也。土氣津液從地而生,薄以寒氣則結為霜。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堅。故曰“未晞”,“未已”。雖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終受其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
情所系著,所謂伊人。然在水一方,終不知其所在。賈長江有詩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夫悅之必求之,故雖不知其所蹤,亦涉水而從之。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且道路險阻彎曲,言求索之艱辛,真可謂“上窮碧落下黃泉”。然終于“兩處茫茫皆不見”,所追逐者,不過幻影云霧,水月鏡花,終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