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語文詩歌鑒賞方法解析:古體詩集(三)
特點——景情結合
二十六、 觀刈麥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評析
題意為觀看農民收割麥子。詩歌描寫民生疾苦,替老百姓疾呼痛苦之聲,表現賦稅的繁重,對弱者,受 壓迫者的同情,憐憫,關心,對剝削者壓迫者的抨擊。
譯文
莊稼人很少有空閑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間一場南風吹起,那小麥鋪滿隴溝焦黃。婦女們擔著竹簞粟飯,孩童們提著瓦罐漿湯。 前行后攆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們正在南岡操勞。兩腳蒸騰著暑天的土氣,脊梁像被火燒似的被太陽炙烤。 力氣耗盡了也不覺得熱,只是珍惜這漫長的夏日。更有那些窮苦的婦人 , 抱著嬰兒在他們一旁。 右手去撿那丟掉的麥穗,左臂懸挎著破爛的扁筐。 聽她們相互間三言兩語,禁不住引起我無限悲傷: 農家秋天收成全繳了稅,拾點麥穗來壓壓饑荒。 如今我有什么功勞德行,從來也不從事農耕蠶桑。 每年都有三百石的碌米,一年到頭來還有余糧。 想到這些好不暗自慚愧,整天到晚怎么也不能遺忘!
句解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農戶人家一年四季很少有閑暇的時候,特別是到了五月收麥子的季節,人們更是加倍地繁忙。詩一開頭,即交代背景。“少”、“倍”二字,是詩眼所在,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勞。這兩句總領全篇,而且一開頭就流露出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夜里,一陣南風吹起,滿地的小麥覆蓋著田壟,到處一片金黃,反映出麥收季節的格外忙碌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姑娘媳婦們肩挑著食盒,孩童們手提著壺漿,互相招呼著送飯到田里去,因為那些青年壯漢正在南岡收割小麥。前兩句是互文,“荷簞食”、“攜壺漿” 的主語是“婦姑”和“童稚”。“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壺漿”,用壺盛的湯水。“餉田”,給在田里勞作的人送飲食。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他們低頭割麥,腳底下蒸騰著濕熱的土氣,脊背上照射著灼人的太陽。本來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但仍顧不上炎熱,只想珍惜這初夏較長的天光,能夠多干點活。寫到此處,一幅農民辛苦勞碌的情景,已經有力地展現出來。“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是一種反常心理。正因如此,才會使讀者去想,為什么會有這種反常。這四句正面描寫收麥勞動。他們臉對著大地,背對著藍天,下面如同籠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們用盡一切力量揮舞著鐮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記了炎熱,因為這是"虎口奪糧",時間必須抓緊呀!天氣如此之熱,白天又如此之長,而人們卻竭力苦干,就怕浪費一點時間,可見人們對即將到手的麥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種違背人之常情的寫法來突出人們此時此地的感情烈度。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還有一個貧窮的婦女,抱著小孩站在他們身旁。她的右手拿著一些撒落下來的麥穗,左胳臂挎著一只破舊的竹筐。篇章至此,視角突然轉向拾麥者,描繪出令人心酸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