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山秀水
主備人: 審核人:
教學目標:
1、 領略桂林山水特有的神韻,增強熱愛新社會的思想感情。
2、 理解作者在觀賞優美風景中穿插一些凄慘故事的用意。
3、 學習準確生動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領略桂林山水特有的神韻,增強熱愛新社會的思想感情。
板書:
描寫江上景色
寫桂林山水 → → 點明寫作意圖
介紹有關傳說
1• 運用間接材料。
寫作特色 2• 語言準確生動。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作者簡介:楊朔(1913~1968),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原名楊毓晉,山東蓬萊人。曾擔任過新華社特派記者,到過抗美援朝前線,寫過不少通訊、中短篇小說,并著有長篇小說《三千里江山》,代表作還有《雪浪花》、《櫻花雨》、《海市》、《茶花賦》等,均收在《楊朔散文選》里,1968年,楊朔被“四人幫”迫害致死。
二、檢查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精髓( ) 嶙峋( ) 攢聚( )
貯藏( ) 香醇( ) 褒貶( )
泛濫( ) 竹篙( ) 恍惚( )
2.標題探討:
說說課題的意思?“畫山繡水”的意思就是畫出來和繡出來的山和水,指桂林山水蘊涵詩意,令人心醉,使人迷戀。
三、學習課文
(一)自主探究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理清結構
第一部分(1~3段):總寫桂林山水,揭示它有異于其他名勝的地方。
第二部分(4~15段):寫桂林到陽朔江上的景色和船家口述的種種傳說。
第三部分(16~17段):啟示人們面對極美 的江山,牢記過去,暢想未來。
(二)自主合作
1.桂林 山水有別于其他地方的突出特點是什么?在自然風光背后所深蘊的作者感受最深的一點又是什么?
2.第三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3.作者為我們描繪了如詩如畫的江上景色,他精心描繪了哪兩幅畫面?兩幅畫面給你怎樣的感受?
4.第5段中,船家講述的四個傳說分別是什么?作者寫這些傳說的目的是什么?
(5)課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三)自主展示
1.桂林山水有別于其他地方的突出特點是什么?在自然風光背后所深蘊的作者感受最深的一點又是什么?清奇峭拔,堪稱畫山繡水。這里的山水凝結著勞動人民的感情和想像。
2.第3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三段是個過渡段,一方面,是由 對桂林山水 的一般描述轉為這次漓江之游的具體描寫;另一方面,是由對自然景觀的描寫轉為寫自然風光背后所深蘊的作者感受最深的那一點:山水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感情和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