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
9 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整體把握文章主旨。
2.通過精讀與深思,了解全文結尾的結構作用及主題意韻。
3.展開交流與討論,超越故事表象,深入生活與生命的內涵中,學習和思考人生哲理,建構積極健康的價值觀。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深研精思,了解與把握文章的主題及結構。
難點:延伸拓展,結合自身生活與現實生活,體味蘊含在其中的生命哲理。
【媒體準備】
用電腦編輯制作相應的課件(用word或powerpoint編輯)。
【課時安排】
2課時。
【預習要求】
1.通讀全文,查字典,給生字生詞注音釋義。
2.通讀全文,整體把握故事情節,概寫其故事梗概。
3.在誦讀的基礎上,分析歸納全文的思想感情,完成“閱讀練習”。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參考方案〗角度:從文章主題方向提出的導語。
〔示例〕
古詩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對人的看法也是一樣的。關于人曾有過許多定義,有一個定義你也許會不同意,但你一定不能不思考,那就是:“人是欲望的動物”。
對于人來說,現實生活就是欲望的大海。生命也許就是駕一葉扁舟在欲望之海中奮力拼博的過程。在這過程里我們品嘗人生的酸甜苦辣的滋味。而那些偉大的思想家、作家卻用文字記錄下了可貴的思考,啟悟我們駐足凝望來路與去向,激情與現實,生命的過程與價值等等,F在就請我們參看俄羅斯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
〔散行板書〕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
【設計說明】導語是一節課的序曲,起著確定基調、引發興趣、營造氣氛等等方面的作用。優秀的導語應該是有具體情境的靈活性與適應性的。因此,每位教師都將有最適合自己教學需要與情境的導語,這里提供的只是一個參考。
二、作者簡介
列夫•托爾斯泰,19世紀俄國最偉大的作家。出生于貴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學學習,受到盧梭、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家影響。1847年退學回鄉在自己領地上作改革農奴制的嘗試。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并開始寫作。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后來又幾度出國游歷考察。這一切經歷為他日后的寫作奠定了堅實的生活基礎。19xx年10月他從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個小站,享年82歲。
他的主要作品:《戰爭與和平》、《童年》、《少年》、《一個地主的早晨》、《琉森》、《哥薩克》、《安娜••卡列尼娜》、《魔鬼》、《復活》等等。(散行板書主要作品名稱)
三、檢測預習
1.給加點的字詞注音。
積攢( ) 鐵锨 ( ) 貧瘠 ( )
廣袤( ) 罌粟( )( ) 咫尺( )
2.解釋下列詞語或用下列詞語造句。
集思廣益:
輾轉反側:
熠熠發光:
四、請學生復述課文
1.提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敘述,也可以采用不同的順序。
角度提示:(1)帕霍姆的角度(2)故事敘述者的角度(3)巴什基爾首領的角度(4)其他角度
2.學生復述。
〔學情預測〕這個教學環節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整體把握、概括表達的能力。學生多會按照故事本身的情節發展來概括。但教師在引導時多注意對學生的思維角度與敘述順序進行創意指導,這樣更有助于學生的思維得到良好的訓練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