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時:面積是多少(精選2篇)
第三課時:面積是多少 篇1
教學內容:教材p10~11。
教學目標:
1、復習面積的意義、常用的面積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初步建立圖形的等積變形思想。
2、讓學生體會轉化、估計等解決問題的策略,為教學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面積計算作比較充分的知識準備和思想準備。
教學重點:對圖形進行分解與組合、分割與移拼的轉化方法。
教學具準備:教學掛圖、學具盒。
教學過程:
一、分一分、數一數。
1、出示例圖。
2、如果每個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能說說下面每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嗎?
學生自己數并說說怎么數的?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3、怎樣可以數得準確,并且又快又好?
分小組討論,并匯報想法。
4、討論:如果每個圖形分成幾塊再數,你會怎樣分?又會怎樣數?
學生在小組中交流。
指出:把一個復雜的圖形分割成幾個簡單圖形再數比一格一格數簡單、快捷。
二、移一移、數一數。
1、出示例圖。
2、如果運用剛才的方法分一分、數一數,你能數出它的面積嗎?
有什么問題呢?有什么方法可以解決呢?
3、小組討論:你準備怎樣平移?
4、形狀改變了,面積的大小有變化嗎?那么每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呢?
三、數一數、算一算。
1、出示例圖。
2、如果每格是1平方米,要算出池塘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又有什么問題?
提示:先把整格的和不滿格的分別涂上不同的顏色,再數一數各有多少個,然后算出池塘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3、你認為這樣的算法合理嗎?
在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
4、小結:把不滿格的都按半格計算,最后得到的是近似結果,是合理的。
5、運用這樣的方法算出右邊樹葉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嗎?
分組完成,學生匯報,集體評講。
四、估一估、算一算。
1、采集幾片樹葉,先估計他們的面積個是多少平方厘米,再把樹葉描在第126頁的方格紙上,用數方格的方法算促他們的面積。
在小組中完成,完成后交流、匯報。
2、你能用這樣的方法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積嗎?試一試。
3、根據教室里的物體,你能說說它的面積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五、小結。
今天我們進行了一節課的課堂實踐,主要解決了什么問題呢?
在計算這些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時,我們可以運用什么樣的方法呢?在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第三課時:面積是多少 篇2
第三課時 面積是多少
(實踐活動課)
教學內容:課本p10~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把一個稍復雜的圖形分割成幾個簡單的圖形后,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面積
2、使學生會把一個稍復雜的圖形通過平移轉化成長方形計算面積。
3、使學生了解用數方格方法計算面積時不滿整格的都按半格計算,同時初步學會用這方法估計并計算不規則物體表面的面積。
4、使學生體會平移后圖形的面積不變,感受轉化的策略。
教學重點:體會平移后圖形的面積不變。
教學過程:
一、分一分,數一數。
先讓學生看右邊的兩個圖形,自己嘗試數方格計算面積。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數得準確?
集體交流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數的。讓學生明確:稍復雜的圖形可以分割成幾個簡單圖形后再計算面積比較簡單。
二、移一移,數一數。
出示圖形后,可以先鼓勵學生嘗試用上面的方法數出它的面積,告訴學生,不滿一格的可以算作半格。提問:圖中有些部分不是整格數起來很麻煩,怎么辦?由此,啟發學生,可以通過平移把這個圖形加以轉化。學生獨自完成。
集體交流時,注意展示學生探索出的不同的平移方法,讓學生體會到:平移前后的圖形,形狀變了,但面積不變,轉化后,解題更簡便。
三、數一數,算一算.
出示題目:牧場中一個池塘的平面圖,讓學生知道,每個小方格表示1平方米,不滿一格的按半格計算.先讓學生把池塘上面整格的和不滿整格的分別涂上不同的顏色,數一數各有多少個,再算出池塘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集體交流時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出示樹葉圖,問:你能算出右邊樹葉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嗎?(仿照上題做)
四、估一估,算一算.
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樹葉,先估計它們的面積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再把樹葉描在第122頁的方格紙上,用數方格的方法算出它們的面積.
再讓學生用這種方法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