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是多少”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分一分數一數”,“移一移數一數”,“數一數算一算”,“估一估算一算”等活動中,初步體會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并提高估計能力。
2.培養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識。
3.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逐步樹立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初步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難點:通過小組合作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準備:每位學生課前采集好一片樹葉,剪刀。教師為每位學生準備“移一移數一數”中的圖形兩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激發興趣
談話:關于平面圖形的知識我們學過哪些?你會計算哪些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呢?
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談話:日常生活中,很多物體的面或一些平面圖形并不是我們學過的圖形(出示“分一分,數一數”的例圖)像這些我們怎么計算呢?(揭示課題:面積是多少)
二、探索合作,得出方法
1、分一分、數一數
(1)提問:你能用什么方法又快又準確地知道這兩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
(2)學生同桌交流。
(3)在班內交流,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分法。
(4)提問:你覺得哪種分法比較方便?
小結:把稍復雜的圖形通過分一分,再數一數的方法來計算面積,更簡單、準確。(
二、移一移數一數
(1)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圖形如下:
提問:你會數出這個圖形的面積嗎?數一數圖形的面積。
在學生數的過程中,揭示新的矛盾:圖中有些部分不是整格怎么辦?
(2)4人小組討論。學生如果發現不了新的方法,適合進行點撥,進行平移。
展示學生探索出的不同的平移方法:
方法1:把左邊的三角形向右平移。
方法2:把右邊的兩個三角形向左平移。
提問:在平移的過程中,形狀發生了變化,那么面積變了嗎?為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面積不變,因為從整個操作過程中看出紙的大小沒有多出來,也沒有少。小結:在計算不規則圖形面積的時候,我們還可以通過平移來算面積,非常簡潔,平移前后的圖形,形狀變了,但面積沒有變。
三、數一數算一算
(1)出示牧場中一個池塘的平面圖。(整體感知平面圖)
提問:圖中有的部分不是整格,但也不正好是半格。該怎么辦呢?
提出:不滿整格的都按半格計算。
(2)讓學生自己嘗試計算面積的方法。
(3)交流:估計學生有以下兩種做法:1.整格的不滿整格的一起數,數出多少格面積就是多少。2.把整格和不滿整格涂上不同的顏色,分類進行計數。
討論:哪種方法更好?
引導得出:在計算此類圖形面積的時候,我們把整格的和不滿整格的分別涂上不同的顏色,分類進行計數,計算起來更加清楚,方便。
(4)小組討論:把不滿整格的都按半格計算,這樣計算面積的方法是否合理呢?
通過討論,學生會發現答案基本一致,也使學生明確:把不滿整格的都按半格計算,最后得到的是近似的結果,是合理的。
(5)獨立計算銀杏樹葉的面積。
四、估一估算一算
請學生拿出課前采集到的樹葉。
4人小組活動:(1)估計樹葉的面積,并交流估計的方法。
(2)把樹葉描在方格紙上,再算出他們的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