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是多少”教學設計【實踐活動】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9-10頁的“分一分,數一數”、“移一移,數一數”和“估一估,算一算”。
教材學情分析:《面積是多少》是在學生已經理解面積的意義,以及會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含有整格、半格的圖形面積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一方面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用估計和數方格的方法計算稍復雜的圖形或不規則物體表面的面積;另一方面,讓學生初步體會可以通過平移把稍復雜的圖形轉化成簡單、熟悉的圖形計算出面積,從而為下一單元探索多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作些鋪墊。實踐活動《面積是多少》分兩部分安排:第一部分先教學把一個稍復雜的圖形分割成幾個簡單的圖形,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面積;再教學把一個稍復雜的圖形通過平移轉化成長方形計算面積,重點體會平移前后圖形的面積不變,感受轉化的策略。第二部分教學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不規則物體表面的面積。重點讓學生了解用數方格方法計算面積時不滿整格的都按半格進行計算,同時初步體會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并為后面學習作準備。“分一分,數一數”,是把稍復雜的圖形分割成簡單圖形并計算面積;“移一移,數一數” ,體會轉化的方法——平移;“估一估,算一算”,了解不滿半格作為一格的計算意識,注意發展估計樹葉面積的多種策略。教學目標:⑴使學生掌握分割法、平移法和數方格計算較復雜圖形面積的方法,體會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解決問題的策略。⑵使學生初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重點:掌握分割法、平移法和數方格計算較復雜圖形面積的方法。教學難點:體會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具準備:圖片。教學流程:一、學習分割法計算平面圖形的面積。⑴呈現學習內容,明確要解決的問題。下面兩個圖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厘米?(每個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讀題、看題,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圖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⑵班級交流,確定解決問題的方向。教師談話:你們準備用什么方法得到圖形的面積?預設:分割法,但有半格出現;數方格,半格該怎樣數;平移法,可以成為長方形;然后再計算。小結:板書——數方格,平移法。較復雜的圖形面積的計算可以通過平移的方法轉化成長方形,然后再計算。⑶動手操作,計算面積。教師談話:剪一剪,移一移,然后再計算。請同學們在練習紙上完成,完成后同桌交流交流。學生動手操作、計算,教師巡視,發現不同的平移方法。⑷班級交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呈現學生不同的平移方法,讓學生表達計算過程,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比較不同平移法中的相同之處:都是沿著垂直于底邊的垂線剪開,再平移成長方形。二、學習數方格法計算平面圖形的面積。⑴呈現學習內容,明確要解決的問題。下面是一個牧場中一個池塘的平面圖(每個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數一數,圖上池塘的面積有多大? 讀題、看題,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圖上池塘的面積是多少?⑵班級交流,確定解決問題的方向。教師談話:你們準備用什么方法得到圖形的面積?預設:分割法,但有半格出現;數方格,半格該怎樣數;平移法,可以成為長方形;然后再計算。比較:數方格,整格和半格的分開數。小結:較復雜的圖形面積的計算也可以通過數方格的方法得到近似的面積,然后再計算。⑶動手操作,計算面積。教師談話:數吧,算一算,圖上池塘的面積是多少。請同學們在練習紙上完成,完成后同桌交流交流。⑷班級交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動手操作、計算,教師巡視,遇到問題進行交流、并解決問題。預設:半個怎樣處理?接近整格的怎樣處理?只占一格中很小一部分的怎樣處理?形成共識:【方法一】半個怎樣處理:兩個半格看做一格。接近整格的怎樣處理:可以看做一格。只占一格中很小一部分的怎樣處理:可以不計。【方法二】把這些不是整格的都看做兩個半格為一格。四、實踐活動。⑴算一算,下面樹葉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 ⑵仿照下圖,先描一描,再算一算你手掌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
⑶說說本節課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