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樹有多少棵 教案(精選3篇)
小樹有多少棵 教案 篇1
教學內容:教科書p2~3的試一試和"練一練"的第1~3題.
教學目的: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提出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結合具體情境,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1教師準備5捆小棒(每捆20根),學生準備6捆小棒(每捆20根).
2 準備16張卡片.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鋪墊
聽算.(教師每題讀一遍,學生寫得數,集體訂正.)
6×4 9×3 5×3 9×7 7×3
8×5 7×5 4×8 6×8 2×9
指名回答問題.
(1)6個十是多少
10個十是多少
12個十是多少
(2)8個百是多少
10個百是多少
12個百是多少
3.先讀數,再回答問題.
(1)40讀作什么 它是幾個十
(2)800讀作什么 它是幾個百
(3)1200讀作什么 它是幾個百
二,探究新知
1.導入:
(1)先讓學生擺小棒,每堆擺1捆(每捆20根),擺3堆.(在學生擺的同時教師也在黑板上擺出來.)
(2)提問:
"每堆有多少根小棒 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用什么方法計算 "(用加法和乘法)
"用加法怎樣列式 "(20+20+20=)
"用乘法怎樣列式 "(20×3=)
(3)用加法計算我們都會了,那20×3這樣的題目怎樣進行口算呢 這節課我們就學習口算乘法.
2. 例1
(1)引導學生觀察,探究算理
看圖:說一說"20+20+20","20×3"這兩個算式的意思.
(每堆有20根小棒,一共有3堆,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加法計算:就是把三堆小棒加起來.還可以用乘法計算:就是求3個20是多少,列成乘法算式就是3×20或20×3.)
(2)"3×20或20×3得多少 你是怎樣想的 "
(學生想:每捆是20根,3個1捆是3捆,也就是3個20是60,所以20×3=40.)
(3)接著請兩個學生說一說思考的過程.
(5)理解算理:不擺小棒,直接口算20×3怎么想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師巡視指導學生在討論中探索出口算20×3的方法.)
匯報:口算20×3,可以把20看作2個十,2個十乘3得6個十,6個十是60,所以20×3=40.(指名說加以強化)
3.例2
4捆一共有幾根小棒呢 5捆呢
(1)先讓學生自己列式.
a 4×20 b 5×20
(2)說出式子的意思.
a每堆有20根小棒,一共有4堆,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b每堆有20根小棒,一共有5堆,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3)算出結果并說出計算的思考過程.
a每捆是20根,4個1捆是4捆,也就是4個20是80,所以20×4=80.
b每捆是20根,5個1捆是5捆,也就是5個20是100,所以20×5=100.
3.試一試
(1)試一試2:
a 學生完成p2試一試第1題.
b 學生匯報結果.
c 找出規律
師:通過前面的計算,你發現用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數,在計算上有什么特點 (讓學生仔細觀察算式中被乘數,乘數,積在數的組成和寫法上的共同點.)
師:利用這些特點怎樣使計算簡便 (使學生直觀看到:這樣都是可以看作將被乘數的最高位上的數與一位數相乘,然后看被乘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結果后面補上相同個數的0.)
(2)試一試3
讓學生獨立的完成試一試3.在學生獨立做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巡視,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并及時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個別輔導.
訂正時,指名說一說左邊兩題的計算過程.
三,反饋練習
1 學生完成練一練1.
(1) 出圖片.問:"這箱盒中有多少個草莓啊 "學生從圖中看出是40個.
(2) 再問:"8箱草莓一共有多少個 "
(3) 怎樣列出乘法算式并計算
40×8=320(個)
答:8箱草莓一共有320個.
2 學生完成練一練2(獨立完成)
3 學生完成練一練3
(1) 集體看圖,理解題意.
(2) 學生獨立完成.
(3) 學生匯報式子與結果.
a第一小題:3×60=180(根) 180根〈200根 答:夠1天吃.
b第二小題:90×7=630(根) 答:2頭大象一個星期要吃630根香蕉.
c第三小題: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解答.
4.數學游戲
方法一:以同桌為單位開展游戲活動.
1讓一個學生分別取一個一位數和一個整十數,另一個學生口算.
2讓一個學生取一個一位數,另一個學生取一個整十數,然后兩個學生都計算這兩個數相乘的結果.
方法二:小組對抗賽
先讓第一組中的學生根據這些卡片計算積,并把這個積告訴第二組,要求第二組找出二張卡片,這二張卡片上兩個數的積正好是第一組報出的積.
四,小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新知識 "(用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
2."計算時我們應該怎樣想 有什么簡便算法 "
五,作業
課堂作業本p1
六,板書設計
口算乘法
用加法計算:20+20+20=40(根)
用乘法計算:20×3=40(根)
3 ×20=40(根)
4×20=80(根) 20×5=100(根)
七,教學反思
小樹有多少棵 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體驗算法多樣化。
2.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材分析
這是在學生上學期已經熟練掌握乘法口訣基礎上,新學期的第一節課。教材利用三捆小樹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探索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
與過去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體現了數學化的過程;充分體現了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的課程標準理念;更加關注了學生的知識背景及個性差異;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出不同的計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力求使學生自己主動建構知識。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大慶市薩爾圖區東新一小學位于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屬于市區重點學校,教學條件較優越,具有多媒體教室等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學生大多數來自城市。三年級的學生非常喜愛新教材及配備的學具,新教材圖文并茂,學生之間可以親自動手操作和交流。學生愛說、敢說、愛做、敢做,學習數學始終處于一種樂于探索、積極主動的狀態,在計算方面也能夠在多樣化的前提下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植樹造林對人類的好處嗎?每年我們學校都要植樹,那么今天我們來看一看,植樹的活動中有哪些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所熟悉的植樹這一生活情境,密切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同時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2.請你認真觀察圖后和同桌說說你看到了什么,(一共有幾捆小樹?每捆有幾棵?)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小樹一共有多少棵?”。
(設計意圖結合具體情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設計這樣的環節,主要是考慮到學生已經到了三年級了,已能從圖中收集信息,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這也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策略。)
(二)解決問題,探索口算方法
1.獨立解答。
學生列出算式20×3,然后嘗試計算。
2.小組交流。
讓學生結合“小樹一共有多少棵”這個情境,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義,再說說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討論,經歷探索多種算法以及與他人交流的過程,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
3.全班交流。
小組代表發言,得出20×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3捆,60表示一共有60棵樹,學生可能想出以下計算方法:
(1)20×3就是3個20相加:20+20+20=60;
(2)因為2×3=6,因此20×3=60;
(3)可以把20看成10×2,這樣20×3可以變成10×6。
對于學生的計算方法,只要正確,教師就應該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
(設計意圖全班交流體現了學生算法的多樣化,使學生更加方便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達到算法優化目的。)
4.解決問題。
4捆小樹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請同學們先試著解決,然后小組內交流,全班匯報。
小樹有多少棵 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P2P3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掌握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口算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2、 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
學具準備:
數字卡片
教學重點:
能計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口算
教學難點:
掌握計算的方法
教學方法:
歸納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1、 師生一同復習乘法口訣。
2、 教師向學生出示口算乘法題,由學生獨立完成。
二、 新授
1、 小樹有多少棵? 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并提出問題:小樹有多少棵?
2、 將學生的方法板書到黑板上,并讓學生說說20×3計算時是怎樣想的?
3、 學生完成本道題
4、 教師再提哦出問題: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
5、 完成P1第2題,并說說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6、 完成P1第3題,做完說說計算時是怎樣想的。
三、 練習
完成練一練第1~3題
1、 1~2 學生獨立完成。
2、 第三題前兩問可讓學生先討論怎樣算,然后再做。最后一問有開放性,學生要對自己提出的問題解答。
四、 數學游戲。
教師先向學生說明游戲的規則,并演示幾次,讓學生明白玩法后,再互相進行游戲。
五、 小結
這節課你學了什么? 學得怎樣?
學生互相背誦,接力背誦也可以有其他方式。
學生聽算,寫在練習本上,做完后集體訂正。
學生可能出現兩種方法:
1、 20+20+20=60
2、 20×3=60
學生互相交流20×3的計算方法:2×3=6所以20×3=60
將答案寫在書上。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自己完成,最后在小組內與同伴交流。
學生做完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發現的計算規律,說法可以不一致,只要意思正確,教師都給予肯定。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算法。
第一題先認真看圖,明白圖意,然后再解答。
第二題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可以兩人玩,也可以多人玩,可拓展到課堂外及放學后進行。
學生互相說一說
板書設計:
小樹有多少棵?
掛圖
20+20+20=60 20×3=6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