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
〔學情預測〕關于第一道題,學生在整體把握上可能偏重于主題的思考,建議教師能在講解中滲透學法教育。引導學生從意旨、結構方面構建起相應的知識結構。第二道題相信學生大部能較好把握,建議教師在講解時注意引導學生理解主旨與關鍵詞句之間的關系。
三、交流與活動。
(一)針對上節課布置的第2道題,師生進行討論交流。
題目回放:如果帕霍姆死后靈魂有知,那么,你認為他會有怎樣的行為、思想與心情。
1.檢查作業,討論交流。
2.請幾位同學上臺發言,闡述看法。
〔學情預測〕本題的基本訓練目的在于讓學生能將課內外結合,能將理解與想像進行很好的結合,并且訓練良好的交流與討論能力。預測學生大部分會談及“后悔、改過”等內容,但建議教師能更深入地引導學生,一則避免思維陷入集體性的單調,二則要讓學生更深入地思考“生命、欲望、價值”等問題。
(二)帕霍姆死亡的真正原因調查與思考。
1.學生閱讀課文相關內容,教師板書問題。
2.學生交流討論,師生明確:
帕霍姆死亡的表面原因:疲勞而死
帕霍姆死亡的深層原因:膨脹的貪欲
原因分析所引發出的思考:由合理的欲望到膨脹的貪欲,由充溢著靈魂的幸福感到被欲望灼燒的痛楚感,再到對死亡的恐懼感,帕霍姆的經歷顯然點燃起我們對于生命本質的深深思考:超出我們需要,超出我們能力的追求能在多大程度上給我們帶來幸福感?我們生命中的幸福感又應該通過怎樣的節制而獲得充實?我們應該有怎樣的生命認識與價值追求?
〔學情預測〕關于“表面原因”與“深層原因”的思考,相信大部分學生能夠較好地總結明確。但對于“引發的思考”,學生的認識可能就會比較淺近,建議教師教學時能結合生活中的某些實例,或者假設某些情境引導思考的深入。在創設這些情境之后,要鼓勵學生多思考,多發言,良好的課堂討論情境將有助于思維訓練與教學目的的達成。
四、作業布置。
1.完成《伴你學語文》中本課相關的練習。
2.預習《黑羊》,具體要求:誦讀全文,疏通字詞,整體把握文章意旨。
3.思考: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發揮想像,構想文中誠實人的最后結局。
〔附〕板書設計
帕霍姆死亡的表面原因
帕霍姆死亡的深層原因
原因分析所引發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