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劍》教案
眉間尺在對待老鼠的事情上表現出一系列心理的變化,這些變化可以看出他內心充滿了矛盾,而且他還只是一個剛剛十六歲的少年,正因為如此,他的母親才會感到憂慮,認為眉間尺的“父親的仇是沒有人報的了”。
3眉間尺的性格是否就是這樣一直持續下去?是什么使他發生了改變?
討論,明確:隨著情節的展開,眉間尺的性格開始發生了變化,促使他產生如此變化的,有母親對他優柔性情的失望,也有父親被大王殺害的悲壯。
母親的失望“使他冷得毛骨悚然”,這是眉間尺為不能替母親分憂而產生的自責。父親被大王殺害時的凜然與慷慨,更使眉間尺被深深地打動了,“眉間尺忽然全身都如燒著猛火,自己覺得每一枝毛發上都仿佛閃出火星來。他的雙拳,在暗中捏得格格地作響。”
這時的眉間尺,“復仇”二字已經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這是眉間尺性格的一次重大轉變。
4性情改變后的眉間尺是否足以擔當替父報仇的重任?
討論,明確:作者筆下的眉間尺,“他覺得自己已經改變了優柔的性情;他決心要并無心事一般,倒頭便睡,清晨醒來,毫不改變常態,從容地去尋他不共戴天的仇讎”,“但他醒著。他翻來復去,總想坐起來”。作者借這段描寫暗示:眉間尺雖然性情上有了改變,但仍有許多東西需要他去學習。
從后面的情節來看,當眉間尺在城里準備刺殺大王的時候,他雖然勇氣十足,但顯得有些莽撞,特別是當他與那些圍觀的閑人發生沖突的時候,眉間尺顯得缺少與“看客”打交道的經驗,有些手足無措。
但無論如何,眉間尺為父報仇的信念卻越來越堅定。
5眉間尺為什么會相信黑色人的話自刎,而把復仇任務交給黑色人來完成?
討論,明確:眉間尺與黑色人的對話,是眉間尺性情的又一次重大轉變。他在對話中接受了黑色人的“復仇”理論,那就是堅決、徹底地“復仇”,要對一切罪惡進行審判,而這樣的復仇是不需要任何名義與借口的。所以眉間尺相信了黑色人的話,然后自刎,而把復仇任務交給黑色人來完成。
(二)黑色人形象分析
1黑色人為眉間尺出謀劃策是為了什么?
表面上看黑色人為眉間尺出謀劃策,是因為“我一向認識你的父親,也如一向認識你一樣”。但正如黑色人自己所說:“……我要報仇,卻并不為此。聰明的孩子,告訴你罷。你還不知道么,我怎么地善于報仇。你的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我的魂靈上是有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傷,我已經憎惡了我自己!”他的出發點就是純粹的“復仇”,而不是什么私心。
2黑色人為什么找眉間尺要他的頭和劍?
討論、明確:這正是黑色人的精明所在,因為他要借此來使大王喪失警惕,以便在適當的時候尋找機會刺死大王。
3黑色人在刺死大王之后,為什么也要自刎?
討論、明確:黑色人的自刎并不是一種絕望的表現,而是為了更堅決、徹底地戰斗。他對暴虐的大王作了毫不留情的殊死戰斗,“他的頭一入水,即刻直奔王頭,一口咬住了王的鼻子,幾乎要咬下來”,不但“不放”“還用全力上下一撕,撕得王頭再也合不上嘴”,“離開王頭,沿鼎壁游了一匝,看他可是裝死還是真死。待到知道了王頭確已斷氣”,才“微微一笑,隨即合上眼睛,仰面向天,沉到水底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