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語文先讀后寫教練:維護人格尊嚴
那帶著希望小學的學生沖出震中的教師,那救了別人的孩子卻顧不上救自己孩子的警察,那省下干糧留給鄰居的工人,那互相攙扶逃出危險區的農民,以及全國各地數也數不清的志愿者、獻血者、捐款捐物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許我們并沒有過分關注過他們,但正是他們,正是這些普普通通的人,用平凡而奪目的光束,匯成了我們民族精神的光芒。
災難,不可避免;災難,讓我們在悲痛中更加堅強。
正如俄羅斯新聞社在汶川地震后的一篇文章中所寫到的那樣:中國經歷的磨難太多,但從未在磨難中倒下!
我們記住了這篇文章的標題:中國,挺住!
(選自“人民網”)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題型解析:此題考查考生對文章中心論點的把握。解題關鍵是在整體閱讀感知全文的基礎上,認真分析文中所列舉的事例,從而歸結為一點,那就是: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議論文的中心論點多數出現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僅有少數在中間或隱藏在文中。
失誤分析:有些考生因為方法問題抓不住中心論點,或忽視括號內的要求而未用原文作答。
參考答案: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
2.汶川大地震為什么難不倒我們中國人民?(分點作答)
題型解析:此題考查考生對分論點的歸納。解答此題,綜合運用篩選、提煉、歸納信息的方法,逐段研讀文章內容,抓住中心句,即可順利作答。
失誤分析:常見的失誤有以下幾點:一是不能逐段研讀,抓不住要點,匆忙答題,結果答非所問;二是要點概括不準,對文章引用的事例材料不能很全面地概括歸納,或信息提取有誤,抓不住中心句或關鍵詞。
參考答案:因為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一大批關鍵時刻沖得上,危難關頭過得硬的共產黨員;有一支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人民軍隊;有災區英勇堅強的人民;有全國人民的支持。
3.下面句子中的黑體詞語能否刪去?請說明理由。
災難發生后,黨中央迅速作出部署,把抗震救災作為首要工作,把搶救被困群眾放在第一位。
題型解析:此題考查考生對重點詞語表達作用的理解與分析。解答此題,緊密聯系語境并圍繞事例背景進行揣摩分析,方可悟出“迅速”一詞的表達效果:表明黨中央部署抗震救災工作非常快。若去掉,則沒有這一效果,所以不能去掉。
失誤分析:解答此題考生易知道不能去掉,但說不出理由。克服的辦法是反復研讀所給語句。
參考答案:不能刪去。因為去掉便失去了原有的表達效果。
名篇賞析
送液化氣的漢子
陳洪娟
家里的液化氣又沒了,正好樓下有個收舊鋼瓶的漢子經過,于是我把鋼瓶交給了他。中午,我在陽臺上翻曬衣物的時候,那漢子就將充好氣的鋼瓶送來了。
他把鋼瓶扛進廚房,接上閥門,然后試著點著了火。“這火有點黃,可能是液化氣灶出了點問題。”說著,他從口袋里掏出一根細細的鐵絲,依次在爐眼里通了通。再一次點著了火,那火苗真的藍了許多,可漢子的殷勤不免讓我忐忑不安。將鋼瓶送進廚房是他的任務,至于修液化氣灶則是分外的事,他干完了會不會要求加錢呢?我可不想多給,價錢是我們早就談妥的。
“好了。”他長長地噓了一口氣,然后拽起衣袖擦拭順著脖子淌下來的汗水。我有些心軟了,準備著和他討價還價,塊把錢我還是愿意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