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沒有傻問題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懂得保持自己的好奇心。
2.學會像兒童那樣提出問題。
3.學習作者層層深入的論述方法。
4.學會對自己或別人的一些問題進行重新思考。
5.養(yǎng)成會提出問題、愛思考問題的好習慣。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析課文的結構使學生了解文章作者的思路。
2.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變化。
3.學習作者思考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獨立思考、敢于提出問題的精神。
2.樹立不恥下問的精神。
3.關心兒童的身心發(fā)展,鼓勵他們的好奇心。
教堂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1.學會本文層層深入的論述方法。2.學會分析問題的全面性。
◆難點1.學會觀察問題的方法和培養(yǎng)敏銳的思維。2.真正養(yǎng)成敢于提問的精神。
◆教學突破1.在學生掌握文章整體的框架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文章。2.根據(jù)作者感情的變化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注意認真觀察兒童的思維習慣。
2.準備一些關于兒童的電影片斷。
◆學生準備
1.回憶自己小時候的思維方式。
2.課前認真閱讀課文,提出自己的見解。
教學步驟
(1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活動
1.讓學生回憶他們兒童時的想法。
2.指導學生分析文章。
3.總結文章中心思想,啟發(fā)學生思考。
學生活動
1.回答教師的提問。
2.思考,回答問題。
3.從學習中得到啟發(fā)。
一、引導學生回憶。導入新課(約 分鐘)
教師活動
1.讓學生回憶:你們小時候有什么和現(xiàn)在不一樣的思想或想法?現(xiàn)在覺得那些想法是不是很幼稚?為什么覺得它們很幼稚?小時候的想法是不是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幼稚想法?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講的就是這個問題,下面我們看美國著名天文學家和科普作家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和想法,看作者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2.簡單介紹本文作者的生平。
3.讓學生從課文中概括出什么是作者所謂的“傻問題”,或者指出所謂的 “傻問題”的特點是什么,讓學生把課文大致看一遍。(這個問題不是很容易回答,需要學生通讀原文之后才能回答)
學生活動
1.思考一兩分鐘,然后討論,暢所欲言。
(教師不必進行評論,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回憶和相互的交流來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也是讓學生充分對過去進行重新認識,重新思考,對自己現(xiàn)在對這些問題的不正確想法進行糾正,同時也能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本文作者的觀點)
2.聽講,參照課本上作者簡介了解。
3.看完原文后回答問題。(學生概括得不一定準確,但只要說明是在成年人看來 比較幼稚,或感到莫名其妙,或雖是常識但難以回答的問題即可。所謂的“傻問題”的特點在文章最后一段的第八句可以找到)
二、分析文章。了解作者的思路(約 分鐘)
教師活動
1.讓學生看文章第一句話回答:誰會花費很多時間去想冒號后面的問題?為什么他們會花費很多時間去想這些問題?
2.提問:“甚至”一詞表明這些兒童問的問題怎么樣?為什么作者說很多孩子是天生的科學家?試從原文中找出原因。
3.提問:文章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話,怎么理解?(這個問題比較難回答,教師可以把自己的看法說出來,看學生是否可以理解)
4.讓學生比較高年級的學生和兒童的不同,并概括指出來,看作者對這個問題是怎樣的感情和態(tài)度,他們比兒童時失去了什么?作者希望他們這樣嗎?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