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傳教案2
五柳先生傳師:在講課之前,我們先來欣賞幾組畫面,畫面展現的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名篇《歸去來兮辭》的情景。(投影打出陶淵明的頭像)這就是大詩人陶淵明,公元 4XX年,41歲的陶淵明在展轉XX年的仕途中,終至灰心失望,不愿再為五斗米折腰,解印棄官,回歸鄉間,創作了被歐陽修贊頌為“晉無文章,只此一篇”的《歸去來兮辭》,辭中流露了詩人脫離官場后的輕松愉快和置身田園的無窮樂趣。
我們看這一幅:
⑴ 詩人收拾行囊,踏上歸途,問路途中,心中欣喜萬分。
⑵ 詩人到家了,幼子出迎,攜子入室,歡暢愉悅。
⑶ 閑時坐觀云卷云舒,燕雀翔空,林海蒼茫,心靜如水。
⑷ 夕陽西下,撫松徘徊,流連忘返。
⑸ 春天到了,萬物復蘇,農人耕種,一派生機。
⑹ 興致濃時,尋幽訪勝,乘舟遠航。
⑺ 面對清流,吟詩作賦,表露心志。歸鄉之后,雖然詩人的生活每況愈下,漸至衣食無著,然而詩人卻依然生活得陶然自得,并寫了大量詩文抒寫情懷,表明心志。歸鄉 XX年后的420年,詩人又創作了與《歸去來兮辭》并稱姊妹篇的《五柳先生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五柳先生傳》。
(板書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從題目看,這是一篇什么文體的文章呢?
生:人物傳記
師:那么人物傳記會寫些什么內容呢?(生答)快快打開書,讀一讀,看看是不是寫了同學們說的那些內容呢?
生:自由讀,朗讀,正音,齊讀。
師:陶淵明的詩中曾寫到: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這句詩什么意思?(生譯)理解得對極了,下面,我們就按照陶先生所說的“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借助課下的注釋,再結合同學們的智慧,互相研究,共同討論來完成“疏通文意”這一環節,四人一小組,快快組合,互相商討,對于共同的難點,把它提出來,我們再一起研究。
生:學生譯文。(疏通文意要講究方法,不要死摳字眼,要對照上下文整體把握文意。學生譯文時,要求互相補充修正,力求照顧大多數。)
師:大家感覺到了嗎?學習就好象爬山一樣,獨自登山既艱難又寂寞,大家攜手,輕松又愉快,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攜手并進,成功地越過了“疏通文意”這第一個坡,F在讓我們來一起登第二個坡,看看文章的結構和內容。文章共 2個部分,這兩個部分各自寫了什么內容呢?
生:第一部分,敘事。(敘了什么事?)名號的由來,性格(哪一句寫的是性格?)閑靜少言,不慕榮利。還有家貧,愛好。(幾大愛好?)三大愛好:讀書,喝酒,寫文章。第二部分,贊揚五柳先生的精神。(采用什么方式贊頌的呢?)引用黔婁之妻的話。
師:本文正是按照史傳的體例寫的,有傳,有贊。第一部分是傳,主要用于概括人物生平,第二部分是贊,主要用于評價人物品格。同學們概括得非常好。第二個坡順利通過,F在我們來攀登第三個坡,這個坡有點陡,同學們要加把勁,有信心嗎?我們來看大屏幕:品位語言──研賞“不”字,初識人物形象 :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不慕榮利,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好讀書,不求甚解;家貧不能常得,不蔽風日;曾不吝情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