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五柳先生傳閱讀答案(精選2篇)
文言文五柳先生傳閱讀答案 篇1
《五柳先生傳》是東晉田園派創始人陶淵明代表作之一,是陶淵明自傳散文。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文言文五柳先生傳閱讀答案,以供大家參考。
《五柳先生傳》閱讀原文①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②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五柳先生傳》閱讀譯文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把這個作為號了。他安安靜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他喜歡讀書,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生性喜愛喝酒,家里窮經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遮擋不住嚴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滿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飲水的水瓢里經常是空的,可是他還是安然自得。常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從此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語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這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因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的快樂。不知道他是無懷氏時代的人呢?還是葛天氏時代的人呢?
《五柳先生傳》閱讀題目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3分)
(1)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
(2)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
(3)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2) 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3、選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項的一項( )
A.茲若人之儔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無懷氏之民歟? D.葛天氏之民歟?
(2)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4、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畫了怎樣的人物形象?(5分)
5、你是否喜歡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3分)
《五柳先生傳》閱讀答案1、(1)處所 (2)到,目 (3)同類,輩
2、(1)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財做官。 (2)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3、B
4、性格:“閑靜少言,不慕榮利”點出了五柳先生的隱者心境。志趣:一是讀書,“好讀書,不求甚解”,展現了一個在讀書中得到精神愉悅的五柳先生;二是飲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個率真放達的五柳先生;三是寫文章,“常著文章自娛”、“忘懷得失”描述了一個自得其樂、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描繪了一個安貧樂道的五柳先生。通過種種敘述,把一個雖處于貧困之中卻悠閑自適的隱士形象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來,贊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
5、喜歡。因為五柳先生是一個率真自然,安貧樂道,不慕榮利的人。
不喜歡。雖然五柳先生對當時混亂、丑惡的現實有清醒的認識,但他卻選擇了逃避,借酒消愁,安于現狀。
文言文五柳先生傳閱讀答案 篇2
每次考試的時候,閱讀理解題目都是占有很大的分數比例的,要是平時不好好練習的話,很有能丟掉這些寶貴的分數,下面小編為了大家能夠考到好成績,特地整理了《五柳先生傳》閱讀答案,希望同學們好好練習!
《五柳先生傳》
陶潛,字元亮,大司馬侃之曾孫也。祖茂,武昌太守。潛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鄰之所貴。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曰:先生不知何許人,不詳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恒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飲必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其自序如此,時人謂之實錄。
以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疾。復為鎮軍、建威參軍,彭澤令。在縣,公田悉令種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一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素簡貴,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義熙二年,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
頃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絕州郡覲謁,未嘗有所造詣,所之唯至田舍及廬山游觀而已。刺史王弘以元熙中臨州,甚欽遲之,至于酒米乏絕,亦時相贍。
其親朋好事,或載酒肴而往,潛亦無所辭焉。每一醉,則大適融然。又不營生業,家務悉委之兒仆。未嘗有喜慍之色,惟遇酒則飲,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嘗言夏月虛閑,高臥北窗之下,清風颯至,自謂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以宋元嘉中卒,時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五柳先生傳》閱讀題: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2分)
A.博學善屬文 屬:連接,連綴,引申為寫作
B.亦時相贍 贍:贍養老人
C.未嘗有所造詣 造詣:學問技藝達到的程度
D.而畜素琴一張 畜:蓄養
5.下面對文章的敘述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2分)
A.陶潛自幼就懷有高尚的品格,博學善文,受到鄉鄰的重視。
B.陶潛筆下五柳先生的性情、行為及處境是他自己的寫照。
C.為了有隱居之資,陶潛先后擔任了祭酒、參軍、縣令等職位。
D.陶潛簡慢自尊,因為不愿束帶拜見都郵,隱居不仕,寫下《歸去來兮辭》。
6.將下列從文言文閱讀文段和課文中選出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①先生不知何許人,不詳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3分)
答:
②以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3分)
答:
《五柳先生傳》參考答案:
4、A(B贍:供給,C造詣:去(的地方)D畜:存,儲存)5、C(為了有隱居之資錯誤)
6、①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什么地方的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邊有五棵柳樹,所以就用它作為自己的號(或所以就以此為號)(何許、以為,各1分,大意1分)
② 因為他親人年邁家里貧窮,任用他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這個職務,沒幾天(不久)就自己辭職回家了。(親、堪、解歸,各1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陶潛(陶淵明),字元亮,是大司馬陶侃的曾孫。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時心懷高尚,知識淵博善于做文章,灑脫大方不拘謹,自得于真性情,被鄉里鄰居所看重。曾經作《五柳先生傳》來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邊有五棵柳樹,所以就用它作為自己的號(或所以就以此為號)。清閑安靜少說話,不愛慕虛榮實利。喜歡讀書,卻不去窮根究底的解釋,一旦對書的內容有所感悟,就高興得忘了吃飯。本性愛喝酒,可是家里窮不能一直得到。親朋故舊知道這樣,有時就置辦酒招他過來,他去飲酒一定會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醉以后回去,一點也不收斂情緒。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陽擋雨,舊衣衫十分破爛,盛飯的容器經常空著,也不在意。經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很能顯示自己的志向,不計較得失,用這來結束自己一生。他的自序是這樣,當世人說是實錄。
因為他親人年邁家里貧窮,任用他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這個職務,沒幾天就自己辭職回家了。州里聘用他為主簿,不去,自己種田來養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又做鎮軍、建威參軍,彭澤令。在縣里,公田全部命令種秫谷,說:讓我一直醉酒就夠了。向來簡樸自愛,不諂媚長官。郡里派遣督郵到他的縣,他的下屬說應該束上帶子(穿正裝)見督郵,陶潛嘆息說:我不能為五斗米彎腰,小心謹慎的為鄉下的小人做事啊!義熙二年,將印綬交還離開了彭澤縣,于是作了《歸去來》。
不久,被征召做著作郎,他沒有去任職。既拒絕了州里和郡里的人前來拜見,也就從未去拜訪過這些人,所去過的地方只是田里和家里,以及到廬山游覽觀光而已。
刺史王弘很欽佩仰慕他,至于(陶潛的)酒啊米啊,用光的時候,(王弘)也會經常供給他他的親朋好友,有時帶著酒菜前往陶潛住處,他也從不推辭,每喝醉一次,就感覺很舒適。他不經營生意,家務事都委托給兒子仆人。從沒有生氣的時候。只是每次逢酒必喝,即使有時不喝酒,也不停止寫詩詠嘆。他曾經說,在夏天的月夜,得空閑時,高臥在北窗之下,清風突然撲面而來,感覺自己象羲皇。陶潛不懂音樂,但卻存有一張琴,琴沒有五音,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撫琴和著琴音說: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要勞煩音樂。陶潛宋元嘉年中去世,享年63歲,文集流傳于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