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傳》教案設計(精選16篇)
《五柳先生傳》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的:1、了解課文大意,以及陶淵明辭官歸隱的原因。
2、熟練背誦課文,體會本文的寫人的方法。
3、分析陶淵明不慕榮利,率真自然、安貧樂道的思想性格。
4、分析重點語句“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和“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體會作者高尚的節操人格。
教學重點:體會學習本文的寫人的方法,學習通過分析人物遭遇,體會作者在文章中抒發的情感志向。
教學難點 :體會分析重點語句:“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和“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兩句話的含義。
教學步驟 :
一、讀文,談話入課,析題。
1、質疑。
2、為誰作傳,他為什么稱為“五柳先生”?
3、我們學過五柳先生寫過的詩文嗎?
二、新授:
1學生背誦《歸園田居》,指出作者抒發的志向。
《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詩歌抒發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和高尚的節操,表現在“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2、由此進入時代背景的介紹:東晉末年,社會黑暗,風氣污濁,很多人不擇手段地追逐名利,社會上充滿了虛偽和欺詐,這就是陶淵明辭官歸隱的原因。
3、引入到對寫人手法以及人物性格等特點的分析。提問:陶淵明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我們來學習課文,看看文章是從幾個方面來表現自己的性格、生活和志趣的。請讀課文,完成下表:
性格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志趣 好讀書;性嗜酒;常著文
生活 住: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穿:短褐穿結吃:簞瓢屢空
人物態度 自娛,頗以示志 忘懷得失 晏如也
精神風貌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四、難點的突破。1、談話引入難點句一:“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
忘食”我們學了這篇課文,了解了陶淵明的愛讀書的喜好,還可以從中得到啟
發,學習到一種新的學習方法,是什么呢?師生共同分析。
2評價分析陶淵明對于貧困生活的態度:“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首先,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其次,這句話原本是誰評價誰的?第三,作者
在這里使用這句話,有什么深意?由此,引導學生對陶淵明精神面貌的深入理解!疚辶壬且粋:自得其樂,安貧樂道,品德高尚的隱士。】
五、根據表格總結全課:
1、 陶淵明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 他具有什么樣的性格?
3、 他生活過得怎樣?
4、 他耐得住這樣的貧窮?
學生齊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5、仿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板書】五柳先生是一個:自得其樂,安貧樂道,品德高尚的隱士。
六、思維延伸:
讀了本文,你現在懂得陶淵明為什么在自己的傳記中不出現真實的姓名,不點明自己的住址了嗎?
七、布置作業 :學習了本文對于人物的寫法,依照本文,為自己或你熟悉的人作一個小傳。
《五柳先生傳》教案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五柳先生傳》是人教版中學語文新課標八年級下冊的一篇文言短篇傳記,這篇課文字數不多,但寥寥數語卻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畫得非常鮮明。全文共兩段,前一段以記敘為主,重在表現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議論為主,重在對五柳先生的品德進行歌頌和贊揚。閱讀這篇課文,要學習文中五柳先生“不慕榮利”、“忘懷得失”的優秀品格,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指導思想】
當今社會正處于一種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中學生的閱讀能力,說到底也是一種信息的理解、辨別、篩選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礎的就是迅速、準確地抓住文中關鍵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題眼”、 “文眼”、 “字眼”、“詞眼”、 “句眼”、 “段眼”等。而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是訓練的結果。抓取關鍵信息的能力也是需要訓練的。一方面要有老師的指導(訓),另一方面要有學生的自主學習(練)。但訓練方式不是大搞題海戰術,而是要集中體現在三兩個精煉的課堂提問中,通過師生互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新課標”試行以后,語文教學中增加了對學生綜合性學習的要求,而且提出了初中生要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目前,打開學生的思維,已經成為語文教師的共識。要打開學生的思維,就必須啟發學生,引導探究。落實到課堂教學上,就是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中的主體,發現質疑,積極思維。最后結果是否與教師的預想吻合,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啟發思維探究的過程,答案可以豐富多彩。
回歸“人文”是“新課標”的另一面重要旗幟。值得指出的是,人是社會的人,也是歷史的人,人文精神除了橫向的相通,還有縱向的傳承。而“文學即人學”,要深層探究一篇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與精神風貌,就離不開從縱、橫兩方面進行印證。具體而言,就是在教學中要以教材為觸發點,比較,遷移,打開一道口子,讓神秘的天光照進來,激發出學生超越教材的感悟,從而領悟文學作品的人文內涵,實現人格與情感的升華。
【教學設想】
1、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課文的真實情境,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情境中體驗故事,進行自主感知,自我感悟,形成語感,陶冶情操
2、 從讀入手,了解文章大意,以突出文言文特色;通過引導學生領會五柳先生安貧樂道的精神,感悟他消極避世的思想,并貫穿寫人的方法,從而延伸到運用語言的目的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文中的文言詞匯,理解有關的文言詞語的含義,培養學生迅速、準確地抓住文中的關鍵信息的能力。品析詞句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在老師的點撥下進行探究五柳先生的形象,了解古代人物傳記的寫法及特點,學習運用樸素洗練的語言表現人物的性格和志趣。啟發思維。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文章的深刻內涵,學習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
【教學重難點】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體會個性鮮明、把握多層面速寫的記人方法。
2、掌握與理解有關詞語和對有關語句的理解
3、遷移訓練,激發學生超越作品的感悟。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 制作多媒體課件
2、 搜集有關陶淵明的相關資料
3、 請學生提前了解陶淵明其人,回憶以前學過的文章。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陶淵明是東晉詩人。東晉末年,風氣污濁,很多人不擇手段地追名逐利,社會上充斥著虛偽與欺詐。陶淵明做過幾任小官,因對統治階級不滿,“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他隱居農村后,自號“五柳先生”,親身從事耕種,和農民交朋友。這期間,他除了寫出許多歌頌優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樸的農村生活的詩以外,也寫了些表現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學期我們曾學過他寫的《桃花源記》和《歸園田居》(其三),這節課我們學習他用史傳筆法寫的一篇自傳《五柳先生傳》。
(二)進入文本
(1)、研習課文。
1、讓學生聽錄音,要求學生注意讀音和節奏。
和讀課文,明確節奏。
學生邊隨錄音輕聲誦讀課文邊標劃節奏。
如三字短句:好\讀書晏如\也
如四字短句: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如復雜長句: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嗜(shì) 輒(zhé) 吝(lìn) 褐(hè)
簞(dān) 汲(jí) 儔(chóu) 觴(shāng)
瓢(piáo) 屢(lǚ) 婁(lóu) 歟(yú)
讓學生聯系自己對傳記的已有了解,同本文比較一下,明確傳記的一般寫法和特點,教師適當點撥。
要點提示:傳記開頭一般介紹傳主的姓名、籍貫,然后敘述傳主的生平事跡,揭示其性格、品行等,最后對所記之人和事作一評價。
3、課文疏通
要求:
重點字詞——準確、多音字認識、歸納一詞多義、詞類活用、一些簡單句式
、褰忉屪衷~
嗜:喜歡,特別愛好
輒:就,總是
吝:吝惜
褐:獸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古時貧賤人所服
簞:用葦、竹編制的用來存放事物的器具
汲汲:形容心情急切,努力追求(汲:取水于井)
儔:朋友、伴侶
觴:酒杯
、娼忉屧~句
詳:詳細的知道
翻譯: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因:因而
翻譯:因而用它作為自己的號
輒:就,總是
翻譯:他一來就要把酒全部喝光
蕭:冷冷清清
翻譯:簡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
晏如:安然自若的樣子
翻譯:飯籃子和瓢里經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戚戚:憂愁的樣子
翻譯:不為貧賤而憂慮
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
翻譯:不熱衷于發財做官
、缍嘁糇肿⒁
傳、好、期、號、樂、少等
、枰辉~多義
之、言、意、得、其、甚、志、去等
、榉g句子
1)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2) 短褐穿結,簞瓢屢空
3) 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4) 銜觴賦詩,以樂其志
針對文中沒有注解、學生不太理解的地方,師生共同討論,教師相機點撥。
4、課文翻譯
1) 全文翻譯
2) 翻譯、學習時注意下列問題:
概括第一、二段的內容,體會朗讀感情輕微變化
要點提示:第一段:寫五柳先生的生活(包括性格、志趣等)
——描寫、陳述——舒緩陳述的語調
第二段:贊語(對五柳先生精神風貌)
——評論——贊嘆抒情的語調
(2)、尋讀探究。
1.為什么自號“五柳先生”? 體現了他怎樣的精神風貌?
要點提示:
可見家居環境清靜、淡雅、簡樸
由環境可見他淡泊的志趣、不慕榮利的生活態度。
2. “嗜酒”說明了什么? 他為什么“常著文章自娛”?
借酒醉獲得心靈的平靜,體現了他的率真放達的天性。
淡泊名利。他實際上有痛苦,但能從讀書、飲酒、寫文章當中得到解脫和樂趣。
3. 教師引導:閱讀能力說到底是一種信息的理解、辨別、篩選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礎的就是迅速、準確地抓住文中關鍵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題眼”、 “文眼”、 “字眼”、“詞眼”、 “句眼”、 “段眼”等。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尋找文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字眼”,并思考這個字與“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有何關系?
通過朗讀和討論,明確出現次數最多的是“不”字。
品味“不”字,初識人物性格志趣。討論:本文在寫作上的特點是多用否定句,請從文中找出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以填空的形式逐句分析。
1、讀“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氏”,我們看到一個自別于名門望族、不慕榮利的五柳先生。
2、讀“閑靜少言,不慕榮利”,我們看到一個具有隱者心境的五柳先生。
3、讀“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我們看到一個在讀書中得到精神愉悅的五柳先生。
4、讀“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們看到一個率真放達的五柳先生。
5、讀“環堵蕭然,不蔽風日……晏如也”,我們看到一個安貧樂道的五柳先生。
6、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我們看到一個卓爾不群、不隨世俗的五柳先生。
小結:本文在寫作上的特點是多用否定句。
總結“不”(否定句)的作用:世人有種種追名逐利、矯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與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對高潔志趣和人格的堅持。這樣不僅讓讀者對他的與眾不同擊節嘆賞,也使文章筆墨精粹而筆調詼諧,讀來生動活潑,引人人勝。
(3)、品味細節,再識人物性格志趣。
1文中所寫人物生活細節,突出有四: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可見先生專志樂學。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可見先生灑脫不羈。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可見先生安守貧賤。
銜觴賦詩,以樂其志——可見先生高雅脫俗。
(解說:階段小結,順勢找出文章主旨句,明確人物思想: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2本文雖然不足二百字,但所選取的事例都很典型,所以雖是寥寥幾筆,便把 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描繪得惟妙惟肖。那么,本文選取了幾個事例?其典型性表現在哪里?
[同時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3、概括態度,體會多面寫人法。
文中態度概括有六:對讀書的態度;對作客的態度;對家境的態度;對著文的態度;對得失的態度;對貧富的態度。如許種種態度,即從多層面表現人物。而每個層面所用筆墨都簡約洗練,正是點到即止,速寫傳神。
例: 第一段后面寫以詩文自娛,那么前一句寫“環堵……晏如也”又是什么意思?
要點提示:文中描述“環堵……”意在突出“家貧”,用意仍為表明其安于貧困的性情。雖然衣食不周,但五柳先生經常寫文章以自娛為樂,并沉浸其中,以至于忘記了世俗的歡樂與憂愁,而且愿意以此享盡天年。
通過作者的細致描繪,一個淡泊名利、安于貧困、率性放曠的隱士形象,便完整而清晰地出現在我們面前。
(4)、抓取典故,體會類比寫人法。
文中用典有四:
“屢空”“黔婁”“無懷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分別以學者、隱士、百姓類比,烘托凸現人物。
要點提示:
、偈俏闹械牧咙c、美點,9個“不”字幾乎網盡人物性格志趣;②是①的補充,讓學生進一步揣摩平淡內容中的深刻寓意,更全面認識人物。③既為①②的總收,又是難點的突破;④是難點的進一步開掘。以上四環節重在培養學生閱讀的選點突破能力。
(5)、品讀探究
1、陶淵明“好讀書”,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點提示:
這與他“不慕榮利”有關。他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后世多有“不求甚解”者,斷章取義,拿此句來做遮羞布,掩蓋其無知的真面目,同學需注意不能踏入歧途。
2、“贊”語中哪句話和傳文中“不慕榮利”一句相照應?談談你對五柳先生“不慕榮利”的看法?
要點提示:
與“不慕榮利”相照應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貴”。
對“不慕榮利”的看法,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6)、悟讀升華
1體會本文的寫作特色。
用提問方式啟發學生去感受本文語言的精妙之處和選材的精當。
本文之美,不是一種夸飾之美,也不是一種拙樸之美,而是一種洗煉之美。楊延芝曾說:“金銀出于礦鉛,未洗煉者不足重也!睂O聯奎也說過:“不洗不凈,不煉不純!北疚恼呛啙嵪礋挼牡浞丁懭宋、抓住特點,寥寥幾筆,栩栩如生。
本文語言清新自然,個性鮮明,袒露心聲,毫無雕琢之痕,沒有半點做作之處,請你從中找出體現這些特點的語句,并體會其中有何妙處?
[注重讓學生談自己的具體感受。]
2、結合全文,五柳先生是一位什么樣的人?
從對其討論的情況不難發現:五柳先生是一位淡泊名利、安于貧困、率性放曠、志向高潔的隱士。他雖然生活窘迫,卻樂觀豁達,以酒、詩自娛,可謂超凡脫塵、與眾不同。(列出示意圖)
(在否定中肯定;自賞自嘲)
3、假如你也來評價一下自己,從中可以得到哪些啟示?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向哪些現象說“不”,向哪些現象說“好”?
通過學生們的積極發言,從而領悟文章的精神內涵,升華情感,培養健康個性、健全人格。
小結:對于很多事物我們要用一分為二的眼光去看待。無論評價別人還是評價自己都應如此。特別是評價自己,一方面要“人貴有自知之明”,看到自己的缺點,另一方面,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陶淵明在否定中肯定、自賞自嘲式的自我評價便是很好的例子。而對于社會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我們應該做到心明眼亮。
(三)作業
1、以一種在否定中肯定、自賞自嘲的評價方式,寫一篇200左右能體現個性,抒發感情的自傳.
2、背誦課文。
《五柳先生傳》教案設計 篇3
教學目的:
1、熟讀全文,掌握生字的讀音,理解文中語句的意思。
2、領會五柳先生安貧樂道的精神以及他消極避世的思想。
3、教育學生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追求高雅的志趣。
教學重點:1、熟讀全文,把握課文內容。
2、領會五柳先生安貧樂道的精神。
教學難點 :從正反兩方面來對照體會五柳先生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
教學設想:從讀入手,了解文章大意,以突出文言文特色;通過引導學生領會五柳先生安貧樂道的精神,感悟他消極避世的思想,并貫穿寫人的方法,從而延伸到運用語言的目的上。
教學模式:感知 - 品析 - 延伸
教具準備:投影機、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1、 回憶古詩《〈歸園田居〉(其三)》,引出作者陶淵明。
2、 就《桃花源記》一文提問: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二、感知
采用多種形式讀課文,正字音,理解語句的意思。
三、品析
1、 引導學生分別從生活、愛好、性格等方面來領會五柳先生安貧樂道的精神。
2、 結合圖片,進一步感受課文內容。
3、 討論:對五柳先生性格中的一點或兩點發表自己的看法,并說說理由。
四、總結
五、布置作業 (任選兩題或三題)
1、 背誦全文。
2、 完成課后練習三
3、 給自己或他人寫一篇小傳。
4、 以好朋友的身份給他寫封信和他聊一聊,表達你對
他的看法。
附板書: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
生 活 貧 窮
愛 好 讀書 嗜酒 著文章
性 格 閑靜少言 不慕榮利
精 神 安貧樂道
《五柳先生傳》教案設計 篇4
一“問”激起千層浪
——《五柳先生傳》教學片斷的反思
坎門一中 王秀釵
[教學片斷]
走進教室,本以為這又是一堂波瀾不驚的語文課,卻沒有想到一“問”激起千層浪。
這是《五柳先生傳》的第二課時,當學生齊背完課文后,我于是請學生說說是否喜歡“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這是課后題)我預計學生多會說“喜歡”,會圍繞“五柳先生”的率真、淡泊名利、安貧樂道等高尚情操來談,卻沒有想到會有以下的情景:
生:不喜歡!
生:喜歡!
(當我一問出,學生馬上反應,很顯然“不喜歡”的聲音遠遠超過了“喜歡”的聲音。我一愣!怎么會呢?)
師:不管喜不喜歡,請說說理由。
生:我不喜歡,因為他只是一味的消極避世,潔身自好,不合流同污,他應該出來為國家出一份力。
。ㄆ渌麑W生給予熱烈的掌聲,紛紛表示贊同。)
生:我反對,他當時只一個官職卑微的縣令,怎么斗得過那些權貴呢?怎么能力挽狂瀾呢?
生:但是你至少可以改變一些,哪怕是一點點的改變。
。ㄒ簧R上站起來,顯得有點激動。)
生:如果人人都這樣消極避世,躲進深山老林,那么國家怎么發展?
生:不喜歡,他寫文章只是“自娛”、“以樂其志”,他應該批判朝廷的腐敗。
生:他應該象魯迅一樣,把筆當作戰斗的武器。
(在座的學生為其喝彩。)
生:我喜歡他閑適自得的心境,但又覺得他應該關注國家的命運。
……
。▽W生更多的是說不喜歡的理由)
師:難道他身上沒有值得我們欣賞的地方嗎?
生:有!
(生異口同聲)
師:那能談談理由嗎?
。ㄉ磻牟皇呛軣崃遥
[反思]
這群學生太可愛了,太令我驚喜了!以為學生會落入我的“圈套”,會按照我的標準答案來回答,卻沒有想到他們各抒己見,情緒高漲、思維敏捷、思路開闊,回答得異彩紛呈。更可貴的是我從他們身上看到“責任”兩個字。這原來只是一個看似很普遍的問題呀,為什么平常三緘其口的學生會頓時活躍異常?
我心目中的好課該具有“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的勃勃生機,所以我苦口婆心地講了課堂上踴躍發言的種種益處;我也創造了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給予賞識,并以加分“相誘”。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是除了寥寥幾個平時比較活躍的學生發言,其他學生總是“金口難開”、“冷眼旁觀”。這個學期就是活躍分子也有幾個變得甘于寂寞,語文課堂逐漸變得“清風乍起”、“水波不興”,為此我大傷腦筋,然而今天為什么出現另一番景象呢?我不禁沉思了!
課后我特地向學生問緣由,學生說這個話題他們感興趣,答案具有不確定性,能引起爭議,而且能從中獲得成功的愉悅感;也有學生說這個話題沒有死扣住課文,有自己發揮的余地,能結合自己獨特的感受來說;又有學生說看到同學紛紛發言,受這熱烈氣氛所感染,不甘冷落一旁。
看來要改變語文課堂這種沉悶的氛圍,問題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問題設計得好,,不但能較好地展現課堂中教與學、疏與密、緩與疾、動與靜、輕與重的關系,讓課堂波瀾迭起,抑揚有致,而且總能為學生搭設思維的跳板,讓他們向更高、更遠的層面飛躍。
《五柳先生傳》教案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明確人物個性并分析成因
2.體會并學習本文簡潔曉暢的語言特色
二、教學重點:
1.明確五柳先生的人格特征: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特立獨行)
2.體會本文簡潔曉暢的語言特色。
三、教學難點:
“安貧樂道”思想的正確理解。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1)出示作者的生平、思想、創作成就及評價,同學自讀。
(2)出示問題:從材料中說說作者是怎樣的一個人?
(3)過渡:《五柳先生傳》這篇課文又寄予作者什么思想情感?(設計說明:通過閱讀材料,學生了解作者尤其作者的思想狀況。為下面的人物個性、主題、語言特點的學習打下基礎)
2.了解文義
(1)師范讀,生自讀,文從句順即可。
(2)給下列句子畫出正確的句讀并作翻譯:①因以為號焉。②或置酒招之。③曾不吝情去留。④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⑤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3)以小組為單位翻譯課文,將有困難的字、詞、句提出,師生共同解決。①因/以為號/焉。②或/置酒/招之。③曾不/吝情/去留。④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⑤其言茲/若人之儔/乎?)(設計說明:通過劃分句讀,同學會自覺翻譯課文,了解文意。方法上先組織統一學習,再小組學習,便于同學學習)
3.明確人物個性及成因
(1)出示下列問題,學生討論:①你可以用一個詞或一句話概括五柳先生的個性特征嗎?這個特征從哪幾件事上可看出來?②想一想:他的個性特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聯系先前的作者簡介想一想)
(2)小組討論,教師作巡視指導。
(3)小組展示,師生共同評點。
五柳先生個性特征: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特立獨行;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等)
事件:①好讀書;②性嗜酒;③常著文章以自娛。
個性特征形成的原因:儒道思想的早期影響,官宦生涯的厭倦,歸隱生活的向往。
(設計說明:意在采取提綱挈領的問題讓學生快速把握文章內容,將看似散亂的文本內容作一清晰的梳理)
(4)對文中“安貧樂道”思想有人認為這是作者不思進取甚至是懶惰的表現,你怎么看?(設計說明:引導學生從歷史、社會、個人追求等方面認識作者,認識到這種思想背后蘊含的積極意義:在那個黑暗的社會環境下,一個知識分子難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不能做到兼濟天下,能做到獨善其身也已難能可貴。)
4.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
(1)杜甫的《登高》、李白的《將進酒》、陶淵明的《飲酒》(其一)、王維的《終南別業》,讓學生連線,并說說選擇的理由。
篇名 作者
《登高》 李白
《將進酒》 陶淵明
《飲酒》(其一) 王維
《終南別業》 杜甫
(設計說明:讓學生明白,不同的語言風格,與作者尤其作者的思想情感及美學追求如影隨形的關系,為下文本文語言的學習做好鋪墊)
(2)出示問題:本文的語言特色是什么?
A.質樸真摯;B.空靈曠遠;C.簡潔曉暢;D.華美濃艷。
小組討論并展示、朗讀。(答案是什么?為什么?怎樣讀出這種語言特色?)(設計說明:答案是c。讓學生讀出這種語言風格非常有必要,除了加深理解文本內容之外,在比較中還可體會到語言風格和文本內容的緊密聯系)
(3)作者的語言特點能否恰當表達文章的內容呢?(設計說明:引導學生小組討論簡潔曉暢的語言和作者自由灑脫情懷的微妙聯系:過于細密的語言難以表達灑脫的情懷,過于疏朗的語言又太過簡單,不足以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
(4)拓展:文章語言與內容是什么關系?(文章內容服務于語言,還是語言服務于內容?)對你有何啟示?(設計說明:語言服從內容的規律,引導同學學習設身處地的理解、表達,學會自然自由的寫作文風)
(5)賽讀課文:要求:①小組代表賽讀,要讀出人物氣度。②每一節兩人比賽,師生評出優勝者。
5.作業
寫一篇本文的讀后感,可從人物、背景、構思、結構、語言等任一角度展開,字數不少于300字。
《五柳先生傳》教案設計 篇6
五 柳 先 生 傳
作者:陶淵明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因而就以“五柳”為號。性情閑靜,說話不多,不羨慕名利。好讀書,不鉆牛角尖;每有會意之處,便高興得忘了吃飯。好喝酒,可惜家境貧窮不能常常得到。親戚或老朋友知道他這樣,有時就準備了酒邀請他來喝。他只要一去總是喝光,約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從不掩飾自己的感情。家里四壁空蕩蕩的,擋不住風雨也遮不住太陽。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爛爛的,縫綴補綻著;常常沒有吃的沒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常寫文章娛樂自己,顯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完全忘懷了,并堅守這原則直到死去。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的妻子有這樣的話: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她就是說這一類人吧!醉酒賦詩,以娛樂自己的心志。是無懷氏之民嗎?是葛天氏之民嗎?
贊曰:黔婁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逼溲云澣羧酥畠壓酰裤曈x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五柳先生傳》教案設計 篇7
《五柳先生傳》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
2.學習作者樸素、洗練、自嘲、自賞的語言風格。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
展示畫像 大家知道這個人是誰嗎?你是怎樣知道的?誰知道有關他的故事軼聞?今天我們學習陶淵明的一篇文章《五柳先生傳》。(師板書)
二、研讀課文
1.自讀質疑
教師引語:這位五柳先生可是個性格鮮明的人,同學們一讀就知道了,請先對照注釋和課后習題自讀課文,讀出聲來,邊讀邊圈點勾畫,有問題可以問老師。
學生自讀、自疑,學會自學。
2.聽讀體會
教師引語:看見同學們讀,老師也想吟讀一番,聽聽老師讀出了什么語氣?
學生聽教師范讀,并初步體會作者自賞自嘲的語言風格。
3.齊讀感悟
教師引語:讓我們齊讀課文,讀出感情。
4.尋讀探究
教師引語:通過幾遍朗讀,我們對五柳先生有了個大體認識,你眼中的五柳先生是怎樣的人?盡可能依據文中的語言想像出來。帶著問題再讀課文,小組邊讀邊討論。
學生交流,教師只聽,不作評價,學生只要能說出自己要表達的意思即可。
課堂設想:通過朗讀與討論,了解"五柳"名字的來歷,陶淵明假托"五柳先生"為自己立傳,"好讀書"、"性嗜酒"、"家貧"、"著文自娛"及東晉的歷史背景,能從中感受到陶淵明的性格及追求即可。
5.品讀交流
教師引語:陶淵明以自賞自嘲的語言寫出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貧樂道、悠然自得的形象,語言特別有味。你最喜歡哪一句?找出來進行賞讀。
學生交流,師生共賞共品。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相關資料:很多文章引用"好讀書,不求甚解"一句,卻往往忽略"每有會意",事實上,陶淵明強調的是看書要講究心領神會,求其真諦,不能死摳字句。陶淵明喜歡讀《山海經》,曾寫過13首關于讀《山海經》的詩,說有一次讀《山海圖》,他覺得自己仿佛穿越時間、空間,窺破了宇宙間的玄奧,興奮得手舞足蹈,無以復加。這便是"會意"的境界。
②"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相關資料:東晉文人嗜酒,是一種逃避生活的方式。
、"短褐穿結,革瓢屢空,晏如也。"重點理解"晏如"。
④"不戚戚于貧*,不汲汲于富貴。"理解"戚戚"、"汲汲"。
6.熟讀成誦
教師引語:好句子就要背下來,師生同讀佳句及段落,當堂背誦。
三、能力拓展
教師引語:東晉以后,很多文人欣賞陶淵明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淵明自況,這正是中國文人張揚個性、自我欣賞的"風骨"。下面,我們再看一篇《老舍自傳》。
老舍自傳
舒舍予,字老舍,現年四十歲。面黃無須。兩歲失怙,可謂無父;志學之年,帝王不存,可謂無君,特別孝愛老母,布爾喬亞之仁未能一掃空地。幼讀三百篇,不求甚解,斷學師范,遙奠教書匠之基。及壯,湖口四方,教書為業,繼學師范。每購獎券,以得未彩為榮也。二十七發憤著書,科學哲學無所懂,故寫小說,博大家一笑,沒什么了不起。三十四歲結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閑時養花,不甚得法,每每有葉無花亦不忍棄。書無所不讀,全無收獲,并不著急。教書作事均甚認真,往往吃虧,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許能有點出息。
請一生朗讀,想一想兩篇傳記在語言風格上有什么相似點?
課堂設想:只要能體會到作者的自賞、自嘲、自得、自樂即可。
教師引語:其實,同學們也可以學習這種自賞自嘲的筆調,寫出自己的個性風采。同學們也來介紹一下自己吧,可以是完整的小傳,也可以只是一兩句抓住某個特點,表現自己的個性。
學生展示自我并交流。
如:生1:喜歡足球,卻被稱為臭腳。
生2:每每遲到,總被老師恥笑,一笑了之。
生3:不戚戚于分數,不汲汲于名次。
四、課堂收束
這堂課即將結束了,相信大家在以后的語文學習之旅上會有更多收獲。網絡、書店、圖書館,都是學語文的好去處,有收獲,可以告訴我,有困惑,也可以告訴我。
五、作業 :整理自己的小傳,寫在作業 本上。
《五柳先生傳》教案設計 篇8
<<五柳先生傳>>教案
武進區寨橋初級中學 陳科強
一、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朗讀課文,讀準字音;翻譯語句,了解意思;品析語句,積累名句
2、能力目標
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
3、思想目標
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
二、教學過程
導入
師:這一學期,我們還學習了陶淵明的作品《桃花游記》,在這部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追求。現在讓我們從作者寫的自傳《五柳先生傳》中,更直接的認識陶淵明。
新授
師:為了充分利用好這節課,首先我們來看學習目標:
(出現學習目標)哪位同學來朗讀一下。
生:(讀)
(出現馮友蘭讀書方法)
師:下面我們就按照我國在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提出的“讀其文、知其意、明其理!钡淖x書方法來學習這篇古文。首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文章,劃出不會讀的生字詞,并把它寫到黑板上。
生:(自由朗讀,劃出生字詞)
師:剛才同學們讀了文章,劃出了不會讀的字,好我們來看黑板上不會讀的字,誰來幫助解決。
生:(幫助正音)
師: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我們來聽一下文章的朗讀錄音,請同學們在難讀的句子上可以劃出節奏。
生:(聽朗讀,劃節奏)。
師:剛才,我們通過糾正字音,聽節奏,初步學習了這篇短文的讀法。下面我們根據“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聲音響亮”的要求,一起來把文章朗讀一遍。
生:(生齊讀)
師:了解了課文怎樣讀后,我們來“知其意”,了解文章講了什么。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譯課文:首先劃出自己不會翻譯的字詞和句子,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解決。如果小組不能解決的,請小組長把不會的字詞寫到黑板上,請其他小組的同學幫助解決。
生:(小組為單位討論解決)
師:我們來看黑板上同學們不懂的字詞?
生:(回答)
師:古文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注重積累。下面我們花5分鐘的時間自由朗讀、背誦字詞解釋和句子的翻譯,做好古文的鞏固工作。一會接受檢測。
生:(朗讀)
師:下面,我們來看幾道題目,檢查同學們的學習效果。
生:(作練習)
。ǔ霈F學習任務)
師:讀了文章,了解文章的大意后。我們來明其理,看看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我們以小組為單位,結合具體的題目來完成學習任務。
生:(小組為單位討論學習任務)
師:我們來看一下同學們的學習效果。
生:(回答)
師:作者的這篇自傳正也是他追求的正是那種安貧樂道、不慕名利、率真自然的生活的真實寫照。文中哪句話可以概括呢,同學們找出來。其實不僅是陶淵明,很多古代文人都有過相似的追求。下面我們就搜集相關的資料,作好積累。
師:我們請同學來說一下,相關的人和他們的作品。
師:老師也收集了幾個類似的人物。
。ǔ霈F拓展資料)
總結
師:這節課,一方面,我們會讀了文章,了解講了什么,同時了解了陶淵明等人的那種安貧樂道、不慕名利、率真自然的品質,另一方面,我們也按照了“讀其文、知其意、明其理”方法來學習這篇古文。
作業
1、背誦文章
2、把拓展的內容收集到課外知識本上,并再收集2個
拓展材料: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杜甫——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
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諸葛亮
師:這些人都是,我們把他們積累下來。
生:(背)
課文節奏劃分: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 不能/常得,親舊/
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 /“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不汲汲/于富貴!溲/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一、教學目的
1、感受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氣質。
2、學習本文簡潔洗煉、畫龍點睛的語言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以幫助學生體會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氣質為重難點。
三、教學方法
以課文為基礎,從深度和廣度兩方面拓展內容,加深理解。力求讓學生達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讀書境界。
四、教學內容及過程
1、營造氛圍,指導方法
今天上課的兩條要求:
第一,身心放松,平等相處,無拘無束,說笑自如;
第二,沉下心來,讀出自我,開動大腦,讀出困惑。
(做一個小游戲,看大家是否真正身心放松了。怎樣才叫讀出了自我,就是要讀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怎樣才能達到這種境界,我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提出過讀書的四步驟。曰:“精取選、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我們不妨照此方法來讀讀今天要學的課文《五柳先生傳》。)
2、初讀課文,疏通字詞(范讀、自由讀、重點讀、齊讀)
3、充分討論,體會文意
a.五柳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文章介紹了他哪些方面的特點?
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貧寒,嗜酒如命,讀書作文,不拘小節。
b.文中所用篇幅最多的是寫他哪方面特點?
寫他喝酒的篇幅最長,也最傳神(體會一下“晏如也”的感受。)
c.我國古代詩文中有許多寫到了酒,大家還記得哪些,我們來共同回顧一下。(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將進酒》等)大家看看這些詩都不約而同的與一個字聯系在一起,哪一個字——愁,那么,我們來看看“五柳先生”為什么而愁呢?
d.這時候我們便可以討論一下《五柳先生傳》是不是作者的自傳?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須先簡要了解陶淵明的生平(陶淵明生平簡介)。
4、歸納特點、仿寫自我
a.歸納本文的寫作特點。
本文之美,不是一種夸飾之美,也不是一種拙樸之美,而是一種洗煉之美。楊延芝曾說:“金銀出于礦鉛,未洗煉者不足重也!睂O聯奎也說過:“不洗不凈,不煉不純!北疚恼呛啙嵪礋挼牡浞。寫人物、抓住特點,寥寥幾筆,栩栩如生。這么有意義的方法,何不嘗試一下?
b.用極少的語言(一個段落,一句話)向全班同學介紹自我。在此之前,再向大家提供一個例子。
5、重溫課文,熟讀成誦
附錄一:
陶淵明簡介
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年時代由于受家庭和儒經的影響,曾有“大濟蒼生”的壯志。二十九歲出仕,但一直做祭酒,參軍之類的小官。他早年便有愛慕自然,貪羨隱逸的思想。當仕途不得志時,就更懷念這種生活。所以,在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處兩端”,行動上也是仕隱不常。三十九歲時,他的思想有了很大變化,就在這一年,他親自參加了勞動,因“耕植不足以自給”,又一度為彭澤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郵來縣,屬吏告訴他應束帶接見,他嘆道:“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奔唇饴毝鴼w。從此,完全走向了歸田的道路。終年63歲。陶淵明的歸田是對污濁現實完全絕望之后,采取的一條潔身守志的道路,在當時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陶淵明的作品,現存詩120多首,散文6篇,辭賦3篇及其它韻文。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現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對污濁的現實表現出強烈不滿。還有大量的田園詩則表現了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勞動本身的贊美。如《飲酒》、《歸園田居》等晚年的《桃花源詩并記》,表現了他對理想社會的向往。
他的詩給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過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的抒寫來表現農村的日常生活和這種生活中的恬靜心境,使人感覺真象是從“胸中自然流出”一樣,沒有一點的痕跡。
《五柳先生傳》教案設計 篇9
執教:洛城中學 趙磊
點評:山東省壽光市教研室劉湘玉、首都師大文學院劉占泉
《五柳先生傳》教學實錄
(師生問好)
師:同學們,以前我們學過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說一段文字,請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見到過?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生:《桃花源記》。
師:對,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我們以前還學過陶淵明的什么文章?
生:《歸園田居》。
師:咱們一起背誦一下好嗎?記不起來的同學可以看一下屏幕。
。◣熒R背: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無為。)
師:詩中描繪了詩人在優美的田園中勞動,那種情景,充滿了詩情畫意。那么,陶淵明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走近陶淵明,走近“五柳先生”。(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打開你的課本108頁,聽老師把課文誦讀一遍。聽的同時注意看一看,從字、詞、句到內容,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師配樂背誦課文,電腦映示)
師:通過聽讀文章,大家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呢?要善于發現,古人說:學源于思,思起于疑。有時發現一個問
題要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生:從文章內容來看,五柳先生就是陶淵明本人,那為什么還要說“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
生:他是隱士,寫上了名字就不是隱士了。
生:怕寫上自己的名字給自己帶來麻煩。可能是怕文字獄。
師:那個時候可能還沒有文字獄吧。孟子曾經提出過“知人論世”的讀書方法,就是在讀一篇文章時,要深入的
了解詩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以及詩人所處的時代狀況,否則就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主旨。那么陶淵
明所處的時代是什么樣的呢?
生:他生活在東晉末年。社會黑暗,政治腐敗,名門望族世襲高位,而有志之士卻不能做官。
師:你的學識可真淵博!晉末反動的門閥制度已發展到了極端,可以說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蹦翘諟Y
明說“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其目的是什么呢?誰來為剛才的那位同學解答一下?
生:這樣說的目的是把自己排除在了名門望族行列之外,這與當時的社會風氣背道而馳,以此來反抗當時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生:“好讀書,不求甚解”這句話好像有些矛盾?喜歡讀書,為什么又說讀得不認真呢?
師:“不求甚解”的“甚”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過分。
師:這句話的意思是——
生:不過分注重細枝末節的東西。
師:那他注重是什么呢?
生:“每有會意”,注重的是文章的意旨。
師:這可算得上是上乘讀書法哩,我們為它注冊個商標吧,就叫——
生:就叫“不求甚解讀書法”吧。
師:那你能不能為同學介紹一下這種讀書方法呢?
生:拿過一篇文章,先從整體上了解文章的大意,抓住主要的意思,暫時繞過不明白的地方,以后再逐步解決。
師:你的悟性可真高啊!課下可別忘了注冊喲。(生笑)
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性嗜酒”的“嗜”是什么意思?
師:哪位同學愿為他解釋一下?
生:“嗜”就是愛好。
師:是愛好嗎?有一個詞是叫——
生:嗜好。
生:過分愛好才叫“嗜”。
師:據說,陶淵明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謀官。他在當彭澤縣令的時候,一到任,就下令部下把自己的屬地全
部種上糯米,知道為什么嗎?對,糯米是用來釀酒。他說:只要有酒喝,我就心滿意足了?墒撬钠拮訁s
不同意,兩個人爭執不下。最后,陶淵明采取了妥協的辦法,把五十畝地種上了大米,而把剩下的全種上了
糯米?梢姡谒先思夷莾,喝酒可比吃飯重要的多呢。(眾生笑)
生:“造飲輒盡”是什么意思?
。◣熃榻B猜讀法:結合上下文,聯系已有經驗,請學生組詞并解釋。造:造訪,到。輒:淺嘗輒止,就)
生:“曾不吝情去留。”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師適時講授翻譯方法,“信、達、雅”,信,即為忠實可信,要忠實于原文的意思;達,即為通達,語句要通順流暢;雅,文筆要優美,典雅。引導學生直譯一遍,再意譯一遍。生直譯為:不曾掛心離開或是離下。生意譯為: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了無牽掛。)
(運用所學的翻譯方法,生通譯一篇課文。一生讀,一生譯,同桌、前后桌合作)
師:這篇文章的內容大家都能了解了,那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把文章內容說一說呢?(一生復述)
師:有人說,陶淵明的文章都達到了“入畫”的效果,如果說我們剛才背過的《桃花源記》和《歸園田居》中分別描繪了一幅風景畫,那么,你覺得《五柳先生傳》中描繪的是一幅怎樣的圖畫呢?
生:風格畫、人物畫、肖像畫、自畫像……
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有見地,我們還是叫它“人物畫像”或“自畫像”吧。你們看,不經意的幾筆點染,就把 “五柳先生”的音容笑貌全給勾畫出來了。這篇文章是按照史傳體例寫的。這種文體最早見于《史記》,它一般分為“傳文”和“贊”兩部分。前者用來敘述人物的生平行事,后者用來評價人物品格。本文是陶淵明托名“五柳先生”寫的一篇自傳,你看一下,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自己的?又是怎樣寫的?能不能找出有關的句子。
。ㄉ懻摵,指名回答。)
生:寫了自已的生活!碍h堵蕭然……簞瓢屢空,晏如也。”
生:寫了自己愛好!昂米x書,不求甚解……吝情去留!
生:寫了自己的性格!伴e靜少言,不慕榮利!
生:寫文章!俺V恼伦詩省源俗越K。”
生:寫了自己名字的由來!跋壬恢卧S人也……因以為號焉!
師: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分別寫了自己名字的由來、性格、愛好(讀書、飲酒、寫文章) 和生活,如果你能把這幾個方面的句子連起來,第一部分的內容你就能背誦下來了。這就個線索就好比是一條藤,再加上幾個可以幫助你記憶的詞語,就是瓜了,就叫做順藤摸瓜背誦法吧。同學們能不能找幾個可以
幫助你記憶的詞語?
生:課文中有很多個“不”。
生:一共有九個“不”。
師:大家看著黑板上的提示,試著背一下。
。◣熒餐痴b。)
師:大部分同學都能夠背誦下來。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五柳先生平日不把功名利祿放在心上。其實,陶淵明也并非天生的隱士,他從小便有“大濟蒼生”之志,滿懷著“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美好幻想,寒窗苦讀,遍訪名士,三十歲幾經周折才謀得一個彭澤令的小芝麻官,不僅經世濟民的遠大抱負難以實現,而且還要降志辱身,和官場里的那些人逢迎周旋。其間因為他不向權貴屈膝獻媚,“不為五斗折腰”,因此棄官歸隱田園。有沒有同學知道這個故事的?
生:陶淵明在做彭澤縣縣令的時候,郡官派督郵來視察工作,縣史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嘆息說: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當天,就辭官歸不干了。
師:一紙痛快淋漓的《歸去來兮辭》,使官場里少了一個畏瑣的小人物,而詩壇上卻擎起了一支如椽大筆,一掃
六朝浮華的陋習,開一代田園詩風。陶淵明一生著作頗豐,僅《飲酒詩》便有20多首,其中一首中這樣寫道:“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下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電腦映示)那種恬談的、與世無爭的態度和安然自樂的心境囊括其中。不僅如此,陶淵明對待生死也非?吹瞄_,他甚至在死前兩個月還為自己寫了《拘歌》呢:“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崔僥。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保娔X映示)詩中描繪了自己死亡的時間、出殯的季節、墳地的環境有以及入葬后親人的反映和自己靈魂的歸所。面對死亡,他能如此超脫。那么,你覺得應該用怎樣的語調去課文呢?
生:恬談的、與世無爭的、心無雜念的、心情坦然、放松。
師:對。你可以在心中想像著陶淵明是如何安然自樂,心無雜念,讀的時候,心情恬淡,放松,達到忘我的境界,就像于漪筆下的國文老師“頭與肩膀左右搖擺著”,魯迅筆下的壽鏡吾老先生,讀到高興時,甚至可以搖頭晃腦,得意忘形。你能不能試著讀一讀?
。▽W生自由讀課文。指名讀,學生自評。)
師:看來,同學們都能理解五柳先生的風格,那么他又是怎樣評價自己的呢?你能不能找出有關的句子。
生:說自己是黔婁一類的人,“無懷氏之民,葛天氏之民!
師:你能明白這兩句話的意思嗎?
(生講解意思。)
師:你是怎樣知道的?
生:看注釋知道的。(生笑)
師:我們讀書的時候,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要看注釋,如果注釋上沒有,就要查資料或者是查工具書,這就是人
們所說的“立體讀書法!毕M瑢W們都要學會運用這種好的讀書方法。
師:我們以前也學過陶淵明的不少作品,對于陶淵明我們也有所了解,你覺得五柳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生:陶淵明生活簡樸,不慕榮利。
生:他態度隨和,性情平靜,與世無爭,就像是出家人一樣。
生:我覺得陶淵明不敢面對現實,不敢與現實作斗爭,而是選擇了逃避,他是一個沒有膽量的人。
師:這個同學的回答非常有見地,“我覺得”這種回答很好,說出了不同de聲音,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沒有同學想反駁他?
生:我覺得陶淵明歸隱后,那種簡樸的生活作風,可以讓整天為功名而奔波的人感到羞恥。生:可是他面對貧困的生活卻不去改變,還是安然自樂,我覺得他沒有上進心。
生:他雖然歸隱了田園,卻不能真正的脫離社會,他只是在精神上自欺欺人罷了。
生:你們為什么總是看到別人的不足,而不去看他的閃光點呢?如果他不歸于田園,如果他不與世無爭,就不會 有那么多的文學作品流傳下來,那么你們還讀什么?還欣賞什么呢?還評價什么呢?
師:真是“口鋒如刀”啊,剛才同學們各抒己見,從不同的側面評價了五柳先生。我們不能苛求古人,陶淵明不 滿于當時的政治和當時的社會,他要逃避的是官場,但他不可能逃避生活!覀儗W習文言文,不僅要記誦、品評、領會要旨,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積累。積累文中好的句子和四字短語。你看一看,本文中值得你積累的內容有哪些?
生:好讀書,不求甚解。
師:為什么要積累它?
生:我要把讀書當成是一種樂事,讀書可以使我精神愉悅。
生:不戚戚于貧*,不汲汲于富貴。我要像陶淵明那樣淡泊明志,不為名利所累,活得淵灑一點。
生:不慕榮利。我要用這種話勉勵自己,不去追求名利,多做些有益于他人的事情。
生:閑靜少言,我很欣賞他的這種氣質。
生:我想積累黔婁之妻、不為五斗米折腰、簞瓢屢空。這些典故,我想寫作文的時候可能會用得著。
師:在這里,我介紹一種積累的方法給大家,叫卡片讀書法。(電腦映示)魯迅寫作《中國小說史略》,分類摘抄的卡片有5000多張。我們可以用此法對所學課文的內容進行梳理,從而形成知識板塊。大家在課下把自己想要積累的內容做成讀書卡片,注意卡片的體例要一致,在固定的位置注明項目、編號、類別、題目、作者、出版社、摘抄的時間等。大小要適當,便于收藏。下面讓老師來小結一下:鄉村的夜,分外沉寂,勞作了一天的人們都已酣然入睡,月華如水,灑滿冷冷清清
的小茅屋。主人輾轉反側,夜不成寐!笆刈練w園田,開荒南野際”,屈指算來已有數載,那南山下的豆苗已復茂盛,那東籬邊的菊花正在怒放,檐后的榆柳已蔚然成陰,堂前的桃李已下自成蹊……這時月光移上宅邊的五柳樹,樹影婆娑,婀娜可愛。老人不禁思緒如潮,浮想聯翩,鋪紙研墨,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五柳先生傳》。
。◣熒谂錁繁痴b中下課。)
[劉湘玉評點]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魚,可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睆倪@個意義上講,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塞給學生知識更重要。趙磊老師的這堂課,不求句句串講、字字落實,而是貫之以文言文學習方法的指導,教給學生讀的方法(知人論世讀書法,入情入境讀書法,立體讀書法)、譯的方法(信達雅的翻譯原則,直譯和意譯的翻譯方法,猜讀法)、背的方法(重點詞語背誦法,線索背誦法)、積累的方法(卡片讀書法),在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的前提下,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全方位地參與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習積極性,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真正實現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充分解放學生的大腦、雙手、嘴巴、眼睛,讓學生在質疑問難中探究發現,在讀讀背背中積累語言,在各抒己見中升華認識。
在趙老師的課堂上,始終洋溢著一種親和力,散發著一種感染力,師生在積極、友好的交流中,質疑、探討、辯論、創建。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老師由課堂的主角變為平等交流中的首席,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不失時機的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熱情的鼓勵學生說出了不同de聲音,發表了自己獨待的看法。
從學生“口鋒如刀”的爭辯中,從學生若有所思的表情中,從學生不吐不快的表達中,可以看出學生的精神狀態是生機勃勃,學生的思維在交鋒中已迸射出閃亮的火花。師生在對文本進行二度解讀的過程中,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學習的方法,我想,更重要的是一種批叛的思維,一種人格的影響,這才是最可珍貴的。
[課后談]
也說說“方法”
劉占泉
過程與方法,無疑應該特別重視,使這個維度發揮出應有的制約作用。但是,“方法”不能與“過程”脫節,——我們是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和運用“方法”,形象地講,即:授之以漁的目的是逮住魚,不是逮住一堆“方法”。從這個角度來審視趙磊老師執教的文言閱讀課,我覺得特色是鮮明的,其中,查找文字疑點并妥善解決、指導背誦、利用卡片來積累語句等,尤其做得扎實、漂亮。讀的是文言文,所運用的學習方法也應該合乎文言閱讀的特點,滿足相關的教學需要,這方面趙老師把握得準確,具有比較強的教學自覺性。
但也有可以商量的地方。比如,翻譯方面的“信達雅”是不是一定要提出來?“知人論世”的要求是不是一定要提出來?(思想內容之“睛”點明即可,深究是否有必要,能不能“深”得下去?)如果旁生的枝節適當刪刈一些,集中力量顧及課文本身的文字,誦讀美讀,含英咀華,或許可以更從容,更細致,更扎實。
由此我想到,學習“方法”與運用“方法”的有機聯結,其背后還有一個要害問題,即如何在文言教學領域里有的放矢和因地制宜。文言閱讀是整個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若是算筆大帳,不能不叫人觸目驚心:現在上中學的學生,小學六年幾乎沒有怎么接觸文言語料(極個別的實驗學校除外),這當然不合理,甚至是一種戰略上的失誤。木已成舟,我們一時還管不了。但看到矛盾,盡力彌補,還是應該做的。也就是說,中學六年,在語文課時銳減的情況下,要為文言教學設置“特區”,想方設法針對其特殊需要來調整戰略安排。具體講,就是充分照顧到文言閱讀與白話閱讀的差別,在咀嚼文字、積累語料、增強語感方面多下功夫,花足氣力。準此,文言教學的主要方法,最好切合文言教學的主要目標。有些可以挪到白話文里做的事情,能否不攪和在文言教學的極其有限的課時里恣意延伸擴展?
因此,我非常贊賞趙老師采取誦(美)讀課文的作法,他叫學生體會陶潛作文時的心境,讀的時候,模仿于漪老師筆下那位國文先生“頭與肩膀左右搖擺”,魯迅筆下壽鏡吾老先生讀到高興時搖頭晃腦,——這實質上是在強調用讀文言的腔調來讀文言。當今,這樣教文言,屬于另類吧,我卻贊賞這樣的“另類”,以為如果在文言方面尚未入門的時候,把文言語料和白話語料用同一種讀法來讀,朗讀和教讀,都是不對的。趙老師還用其他方法幫助學生熟悉課文語句,掌握背誦的“訣竅”,積累文言語感。這些,都是文言教學本身所特別需要做的事情。聯想到近些年經常接觸到橫生枝節的文言閱讀課,不好好學“文言”,卻在其他方面裝點得花團錦簇,的確有喧賓奪主的弊病,浪費了文言學習的寶貴時光。
總之,首先要算大帳,叫“方法”種種有所附屬,有自己的依歸。我認為,“方法”永遠是第二位的東西,是為養成能力而服務的。就像游泳的方法、捕魚的方法一樣,一是要真正于學習方法的人有用,二是要在運用中真正掌握住,三是要將方法變為習慣,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必須學會游泳,必須捕到魚,否則“授之以漁”就成了一句空話。鑒于今天的母語教學現狀,這層道理,在文言學習領域里,尤其有必要廣為宣講。
《五柳先生傳》教案設計 篇10
文本解讀:
《五柳先生傳》是作者托言為五柳先生寫的傳記,實為自傳。文章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于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贊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向人們展示了他不求名利,甘于貧困,期望以詩、酒自樂的情懷。學習本文,首先要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由于本文是文言文,所以引導學生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點實虛詞的意義也成為本文的學習目標之一。在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同時還要訓練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領悟陶淵明的情感。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課文,積累優美的文言詞句,體會文章的精妙之處。
2.引導學生細讀課文,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讀書,不求甚解”的讀書方法、態度,品鑒五柳先生安貧樂道、不慕榮利、曠達自任的品格和情趣,培養高潔的志趣;
3.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淵明的白畫像,學習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體會本文樸素洗練的語言風
教學重難點:
1、熟讀全文,把握課文內容。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體會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領會五柳先生安貧樂道的精神。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嗜(shì)酒 輒(zhé)盡 吝(lìn)情 短褐(hè)
簞(dān)食 汲汲(jí) 儔(chóu) 觴(shāng)
2、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
、傧壬恢卧S人也 ②每有會意 ③親舊知其如此 ④造飲輒盡
、萜谠诒刈 ⑥短褐穿結 ⑦銜觴賦詩 ⑧以樂其志
⑨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⑩環堵蕭然 ,不蔽風日。 ⑾贊曰
3、翻譯下列句子。
、僭祜嬢m盡,期在必醉 ②短褐穿結,簞瓢屢空
、弁鼞训檬В源俗越K ④銜觴賦詩,以樂其志
明確:1、許:處所;會:體會、領會;意:書中的旨意;舊:舊交、舊友;造:往、到;期:希望、愿望;穿結:打補。挥x:酒杯;樂:以……為樂;戚戚:憂愁的樣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蕭然:空蕩、空寂。贊曰(傳記后附的評論性文字。今義指稱贊、贊美)
2、①他一來就要喝得盡興,希望一定喝醉。
②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常是空的。
、鬯麖牟话训檬Х旁谛纳希@樣過完了自己的一生。
④一邊喝酒一邊吟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快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初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內容。了解作者的三種愛好,領會五柳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說起五柳先生,同學們一定會感到親切和熟悉。他曾經帶著我們領略過土地平曠、屋舍儼然的桃源風光,欣賞過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林美景,我們曾跟隨他一起“種豆南山”“采菊東籬”,我們還欣賞過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錚錚鐵骨。在陶淵明的詩文中,我們結識了一個崇尚自然、熱愛田園生活的隱者形象。在陶淵明眼中,陶淵明自己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讀《五柳先生傳》,加深對先生的印象。
二、整體感知。
1、放錄音或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教師指導;課文朗讀節奏,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課文節奏劃分: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 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 /“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溲/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2、學生初步領會文章內容,試著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三、初讀課文,領會文章主要內容。
1、教師組織學生反復誦讀文字,疏通文義。
2、全班齊讀課文后,指名翻譯課文大意。
3、你認為五柳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貧寒,嗜酒如命,讀書作文,不拘小節。
四、小結。
五、作業
1、背誦課文
2、理解重點詞語。
第二課時
明確目標:了解五柳先生的三個愛好,學習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
教學步驟:
一、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已經初步了解“五柳先生”,這節課,我們將更深入了解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
二、預習:
試背課文(齊背)。
三、深入探討課文。
1、學生朗讀讀文,分小組探討:
。1)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畫了怎樣的形象?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點出了五柳先生的隱者心境。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讀書。“好讀書,不求甚解”,展現了一個在讀書中得到精神愉悅的五柳先生;二是飲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個率真放達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俺V恼伦詩省薄巴鼞训檬А保枋隽艘粋自得其樂,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因為他不追求榮利,他就無須奔忙,不用煩躁,自然也就閑,也就靜。但這種閑靜少言,并不等于他沒有志趣。讀書、飲酒、寫文章就是他的志趣。
。2)教師提問:他為什么自號“五柳先生”?
2—3名學生回答后教師明確。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文章開頭第一句,即把這位先生排除在名門望族之外,不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貫,“亦不詳其姓字”,他是一位隱姓埋名的人。晉代是很講究門第的,而他竟與這種風氣背道而馳,這就暗示他是一位隱士。“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就這樣隨便地取了一個字號。他不僅隱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視姓字,用莊子的話說,“名者,實之賓也”。但他為什么看中五柳樹呢?也許他宅邊并無桃李,只有這么幾棵柳樹,這與后面所寫“環堵蕭然”是一致的。他的房屋簡陋,生活貧窮,這五柳樹帶一點清靜,淡雅,簡樸的色彩。陶
(3) 淵明“好讀書”,為什么“不求甚解”呢?
這與他“不慕榮利”有關。他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4)贊語的含義?
對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敘述以后,文章結尾也仿史家筆法,加個贊語。這個贊語就是黔婁之妻的兩句話:“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這兩句話正好與前面寫到的“不慕榮利”相照應,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點。
。5)再次熟讀課文,畫出表現五劉先生性格的語句,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說自己是否喜歡“五劉先生”,理由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1、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填空。
。1)讀“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氏”,我們看到一個自別于名門望族、不慕榮利的五柳先生。
。2)讀“閑靜少言,不慕榮利”,我們看到一個具有隱者心境的五柳先生。
。3)讀“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我們看到一個在讀書中得到精神愉悅的五柳先生。
。4)讀“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們看到一個率真放達的五柳先生。
(5)讀“環堵蕭然,不蔽風日……晏如也”,我們看到一個安貧樂道的五柳先生。
(6)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我們看到一個卓爾不群、不隨世俗的五柳先生。
2、五柳先生是怎樣讀書的?你如何看待這一讀書方式?(組織學生討論,啟發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五、總結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給自己寫自傳,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于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表現了自己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操。
我們也認識了這位隱逸者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相信同學們一定在做人方面有所領悟。
六、作業設置:
1、背誦全文。
2、把課文譯成現代漢語。
3、 模仿本文寫法,用簡潔語言介紹自己的個性特點,題目自擬,字數300左右。
七、板書設計。
《五柳先生傳》教案設計 篇11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迅速、準確地抓住文中的關鍵信息的能力。(基礎)
2、在老師的點撥下進行探究,啟發思維。(重點)
3、遷移訓練,激發學生超越作品的感悟。(難點)
【教學理念】
當今社會正處于一種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中學生的閱讀能力,說到底也是一種信息的理解、辨別、篩選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礎的就是迅速、準確地抓住文中關鍵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題眼”、 “文眼”、 “字眼”、“詞眼”、 “句眼”、 “段眼”等。而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是訓練的結果。抓取關鍵信息的能力也是需要訓練的。一方面要有老師的指導(訓),另一方面要有學生的自主學習(練)。但訓練方式不是大搞題海戰術,而是要集中體現在三兩個精煉的課堂提問中,通過師生互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新課標”試行以后,語文教學中增加了對學生綜合性學習的要求,而且提出了初中生要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目前,打開學生的思維,已經成為語文教師的共識。要打開學生的思維,就必須啟發學生,引導探究。落實到課堂教學上,就是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中的主體,發現質疑,積極思維。最后結果是否與教師的預想吻合,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啟發思維探究的過程,答案可以豐富多彩。
回歸“人文”是“新課標”的另一面重要旗幟。值得指出的是,人是社會的人,也是歷史的人,人文精神除了橫向的相通,還有縱向的傳承。而“文學即人學”,要深層探究一篇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與精神風貌,就離不開從縱、橫兩方面進行印證。具體而言,就是在教學中要以教材為觸發點,比較,遷移,打開一道口子,讓神秘的天光照進來,激發出學生超越教材的感悟,從而領悟文學作品的人文內涵,實現人格與情感的升華。
【教學時間】
兩課時
【實施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陶淵明是東晉著名詩人。東晉末年,風氣污濁,很多人不擇手段地追名逐利,社會上充斥著虛偽與欺詐。陶淵明做過幾任小官,因對統治階級不滿,“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寫出了許多歌頌優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樸的農村生活的優秀詩篇。
二、檢查預習情況。
解釋下列詞語:晏如 蕭然 汲汲 戚戚
三、尋讀探究。
教師引導:閱讀能力說到底是一種信息的理解、辨別、篩選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礎的就是迅速、準確地抓住文中關鍵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題眼”、 “文眼”、 “字眼”、“詞眼”、 “句眼”、 “段眼”等。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尋找文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字眼”,并思考這個字與“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有何關系?
課堂設想:通過朗讀和討論,明確出現次數最多的是“不”字。接著以填空的形式逐句分析。
1、讀“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氏”,我們看到一個自別于名門望族、不慕榮利的五柳先生。
2、讀“閑靜少言,不慕榮利”,我們看到一個五柳先生。
3、讀“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我們看到一個在讀書中得到精神愉悅的五柳先生。
4、讀“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們看到一個率真放達的五柳先生。
5、讀“環堵蕭然,不蔽風日……晏如也”,我們看到一個安貧樂道的五柳先生。
6、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我們看到一個卓爾不群、不隨世俗的五柳先生。
小結:因為世人有種種追名逐利、矯揉造作之事,所以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與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對高潔志趣和人格的堅持。不僅讓讀者對他的與眾不同擊節贊賞,也使文章筆墨精粹而筆調詼諧,讀來生動活潑,引人入勝。
相關資料:①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現象,是士族門閥制度的存在。士族,又稱世族、高門大族,其對立的稱呼是庶族、寒門。世族豪門形成了對政治權力的壟斷。他們之間的區別不是基于官職的高下或財富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統。一代雄豪曹操也未能擺脫對豪門的依賴。②魏晉時期,統治階級的高壓政策與讀書人的自由個性產生了尖銳的矛盾,正直之士深受壓迫,往往借酒澆愁,在醉鄉中使波瀾的心靈獲平靜。這是他們在那種環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脫的一種方法。
四、悟讀升華。
教師設問:①伴聲自讀課文,思考陶淵明是怎樣評價自己的?(在否定中肯定;自賞自嘲)②假如同學們也來評價一下自己,從中可以得到哪些啟示?③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向哪些現象說“不”,向哪些現象說“好”?
課堂設想:通過學生們的自由朗讀,積極發言,從而領悟文章的精神內涵,升華情感,培養健康個性、健全人格。
小結:對于很多事物我們要用一分為二的眼光去看待。無論評價別人還是評價自己都應如此。特別是評價自己,一方面要“人貴有自知之明”,看到自己的缺點,另一方面,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陶淵明在否定中肯定、自賞自嘲式的自我評價便是很好的例子。而對于社會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我們應該做到心明眼亮。
第二課時
五、比較閱讀:
老舍自傳(有改動)
舒舍予,字老舍,現年四十歲。面黃無須。兩歲失怙,可謂無父;志學之年,帝王不存,可謂無君。特別孝愛老母。幼讀三百篇,不求甚解,繼學師范,遂奠教書匠之基。及壯,糊口四方,教書為業。每購獎券,以得末彩為榮。二十七歲發憤著書,科學哲學無所懂,故寫小說,博大家一笑,沒什么了不起。三十四歲結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閑時養花,不甚得法,每每有葉無花亦不忍棄。書無所不讀,全無收獲,并不著急。教書做事均甚認真,往往吃虧,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許能有點出息。
思考題:
1、“三百篇”指的是我國古代哪一本典籍?本學期所學的那一句詩曾提到過它?
2、東晉以后,許多文人很欣賞陶淵明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淵明自況,這正是中國文人張揚個性、自我欣賞的“風骨”。比較閱讀,想一想兩篇傳記在思想個性、語言風格上有什么相似點?
3、《論語》上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上有老人需要照顧,下有小孩需要培養,中有沉重的工作壓力,所以有人把四十歲的人比喻成挑著雞蛋進城的鄉巴佬,東躲西閃,戰戰兢兢,生怕打翻擔子。仔細觀察你的一些長輩,看看他們在四十歲時的思想感情、精神狀態是怎樣的?(課后思考,并認真觀察,選擇其中的一位,結合年齡特征,把他或她寫入你的日記。)
六、模仿遷移:
抓住特點,體現個性,抒發感情,以一種在否定中肯定、自賞自嘲的評價方式,寫一篇200左右的自傳 。要求把“不戚戚于 ,不汲汲于 。”這個句子補充完整后,加入你的自傳中。
作者郵箱:
《五柳先生傳》教案設計 篇12
一、教學目的
1、感受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氣質。
2、學習本文簡潔洗煉、畫龍點睛的語言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以幫助學生體會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氣質為重難點。
三、教學方法
以課文為基礎,從深度和廣度兩方面拓展內容,加深理解。力求讓學生達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讀書境界。
四、教學內容及過程
1、營造氛圍,指導方法
今天上課的兩條要求:
第一,身心放松,平等相處,無拘無束,說笑自如;
第二,沉下心來,讀出自我,開動大腦,讀出困惑。
。ㄗ鲆粋小游戲,看大家是否真正身心放松了。怎樣才叫讀出了自我,就是要讀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怎樣才能達到這種境界,我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提出過讀書的四步驟。曰:“精取選、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我們不妨照此方法來讀讀今天要學的課文《五柳先生傳》。)
2、初讀課文,疏通字詞(范讀、自由讀、重點讀、齊讀)
3、充分討論,體會文意
a.五柳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文章介紹了他哪些方面的特點?
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貧寒,嗜酒如命,讀書作文,不拘小節。
b.文中所用篇幅最多的是寫他哪方面特點?
寫他喝酒的篇幅最長,也最傳神(體會一下“晏如也”的感受。)
c.我國古代詩文中有許多寫到了酒,大家還記得哪些,我們來共同回顧一下。(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將進酒》等)大家看看這些詩都不約而同的與一個字聯系在一起,哪一個字——愁,那么,我們來看看“五柳先生”為什么而愁呢?
d.這時候我們便可以討論一下《五柳先生傳》是不是作者的自傳?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須先簡要了解陶淵明的生平(陶淵明生平簡介)。
4、歸納特點、仿寫自我
a.歸納本文的寫作特點。
本文之美,不是一種夸飾之美,也不是一種拙樸之美,而是一種洗煉之美。楊延芝曾說:“金銀出于礦鉛,未洗煉者不足重也!睂O聯奎也說過:“不洗不凈,不煉不純。”本文正是簡潔洗煉的典范。寫人物、抓住特點,寥寥幾筆,栩栩如生。這么有意義的方法,何不嘗試一下?
b.用極少的語言(一個段落,一句話)向全班同學介紹自我。在此之前,再向大家提供一個例子。
5、重溫課文,熟讀成誦
附錄一:
陶淵明簡介
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年時代由于受家庭和儒經的影響,曾有“大濟蒼生”的壯志。二十九歲出仕,但一直做祭酒,參軍之類的小官。他早年便有愛慕自然,貪羨隱逸的思想。當仕途不得志時,就更懷念這種生活。所以,在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處兩端”,行動上也是仕隱不常。三十九歲時,他的思想有了很大變化,就在這一年,他親自參加了勞動,因“耕植不足以自給”,又一度為彭澤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郵來縣,屬吏告訴他應束帶接見,他嘆道:“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奔唇饴毝鴼w。從此,完全走向了歸田的道路。終年63歲。陶淵明的歸田是對污濁現實完全絕望之后,采取的一條潔身守志的道路,在當時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陶淵明的作品,現存詩120多首,散文6篇,辭賦3篇及其它韻文。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現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對污濁的現實表現出強烈不滿。還有大量的田園詩則表現了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勞動本身的贊美。如《飲酒》、《歸園田居》等晚年的《桃花源詩并記》,表現了他對理想社會的向往。
他的詩給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過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的抒寫來表現農村的日常生活和這種生活中的恬靜心境,使人感覺真象是從“胸中自然流出”一樣,沒有一點的痕跡。
附錄二:
曹操《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李白《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余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邱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醉,古來圣賢多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日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娛,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發弄扁舟。
附錄三:
名家談讀書
朱熹:“凡讀書,須字字讀得響亮……只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畷x百遍,其義自現’,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
“大抵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之于吾之口,繼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之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
陸象山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
王富仁:“好的書,是讀過就‘懂’的,‘讀’同‘解’(理解)是同時完成的,在這個意義上,‘讀’就是‘解’,‘解’就是‘讀’,‘解’是在‘讀’的過程中或讀后自然發生的現象。不存在一個‘甚解’的問題。‘好讀書’,不求甚解才是一種正常的讀書方法,接受方式。”
林語堂說:“興味到時,拿起書來便讀,這才叫做真正的讀書,這才是不失讀書之本意!
附錄四:
陶淵明詩選
《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所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歸園田居》(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滿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詠山海經》(十)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苦心,良辰詎可待。
《五柳先生傳》教案設計 篇13
執教:洛城中學 趙磊
點評:山東省壽光市教研室劉湘玉、首都師大文學院劉占泉
(師生問好)
師:同學們,以前我們學過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說一段文字,請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見到過?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生:《桃花源記》。
師:對,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我們以前還學過陶淵明的什么文章?
生:《歸園田居》。
師:咱們一起背誦一下好嗎?記不起來的同學可以看一下屏幕。
。◣熒R背: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無為。)
師:詩中描繪了詩人在優美的田園中勞動,那種情景,充滿了詩情畫意。那么,陶淵明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走近陶淵明,走近“五柳先生”。(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打開你的課本108頁,聽老師把課文誦讀一遍。聽的同時注意看一看,從字、詞、句到內容,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師配樂背誦課文,電腦映示)
師:通過聽讀文章,大家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呢?要善于發現,古人說:學源于思,思起于疑。有時發現一個問
題要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生:從文章內容來看,五柳先生就是陶淵明本人,那為什么還要說“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
生:他是隱士,寫上了名字就不是隱士了。
生:怕寫上自己的名字給自己帶來麻煩?赡苁桥挛淖知z。
師:那個時候可能還沒有文字獄吧。孟子曾經提出過“知人論世”的讀書方法,就是在讀一篇文章時,要深入的
了解詩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以及詩人所處的時代狀況,否則就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主旨。那么陶淵
明所處的時代是什么樣的呢?
生:他生活在東晉末年。社會黑暗,政治腐敗,名門望族世襲高位,而有志之士卻不能做官。
師:你的學識可真淵博!晉末反動的門閥制度已發展到了極端,可以說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那陶淵
明說“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逼淠康氖鞘裁茨兀空l來為剛才的那位同學解答一下?
生:這樣說的目的是把自己排除在了名門望族行列之外,這與當時的社會風氣背道而馳,以此來反抗當時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生:“好讀書,不求甚解”這句話好像有些矛盾?喜歡讀書,為什么又說讀得不認真呢?
師:“不求甚解”的“甚”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過分。
師:這句話的意思是——
生:不過分注重細枝末節的東西。
師:那他注重是什么呢?
生:“每有會意”,注重的是文章的意旨。
師:這可算得上是上乘讀書法哩,我們為它注冊個商標吧,就叫——
生:就叫“不求甚解讀書法”吧。
師:那你能不能為同學介紹一下這種讀書方法呢?
生:拿過一篇文章,先從整體上了解文章的大意,抓住主要的意思,暫時繞過不明白的地方,以后再逐步解決。
師:你的悟性可真高!課下可別忘了注冊喲。(生笑)
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性嗜酒”的“嗜”是什么意思?
師:哪位同學愿為他解釋一下?
生:“嗜”就是愛好。
師:是愛好嗎?有一個詞是叫——
生:嗜好。
生:過分愛好才叫“嗜”。
師:據說,陶淵明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謀官。他在當彭澤縣令的時候,一到任,就下令部下把自己的屬地全
部種上糯米,知道為什么嗎?對,糯米是用來釀酒。他說:只要有酒喝,我就心滿意足了。可是他的妻子卻
不同意,兩個人爭執不下。最后,陶淵明采取了妥協的辦法,把五十畝地種上了大米,而把剩下的全種上了
糯米。可見,在他老人家那兒,喝酒可比吃飯重要的多呢。(眾生笑)
生:“造飲輒盡”是什么意思?
。◣熃榻B猜讀法:結合上下文,聯系已有經驗,請學生組詞并解釋。造:造訪,到。輒:淺嘗輒止,就)
生:“曾不吝情去留!边@句話是什么意思?
(師適時講授翻譯方法,“信、達、雅”,信,即為忠實可信,要忠實于原文的意思;達,即為通達,語句要通順流暢;雅,文筆要優美,典雅。引導學生直譯一遍,再意譯一遍。生直譯為:不曾掛心離開或是離下。生意譯為: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了無牽掛。)
。ㄟ\用所學的翻譯方法,生通譯一篇課文。一生讀,一生譯,同桌、前后桌合作)
師:這篇文章的內容大家都能了解了,那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把文章內容說一說呢?(一生復述)
師:有人說,陶淵明的文章都達到了“入畫”的效果,如果說我們剛才背過的《桃花源記》和《歸園田居》中分別描繪了一幅風景畫,那么,你覺得《五柳先生傳》中描繪的是一幅怎樣的圖畫呢?
生:風格畫、人物畫、肖像畫、自畫像……
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有見地,我們還是叫它“人物畫像”或“自畫像”吧。你們看,不經意的幾筆點染,就把 “五柳先生”的音容笑貌全給勾畫出來了。這篇文章是按照史傳體例寫的。這種文體最早見于《史記》,它一般分為“傳文”和“贊”兩部分。前者用來敘述人物的生平行事,后者用來評價人物品格。本文是陶淵明托名“五柳先生”寫的一篇自傳,你看一下,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自己的?又是怎樣寫的?能不能找出有關的句子。
。ㄉ懻摵,指名回答。)
生:寫了自已的生活!碍h堵蕭然……簞瓢屢空,晏如也!
生:寫了自己愛好!昂米x書,不求甚解……吝情去留。”
生:寫了自己的性格!伴e靜少言,不慕榮利。”
生:寫文章!俺V恼伦詩省源俗越K。”
生:寫了自己名字的由來!跋壬恢卧S人也……因以為號焉!
師: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分別寫了自己名字的由來、性格、愛好(讀書、飲酒、寫文章) 和生活,如果你能把這幾個方面的句子連起來,第一部分的內容你就能背誦下來了。這就個線索就好比是一條藤,再加上幾個可以幫助你記憶的詞語,就是瓜了,就叫做順藤摸瓜背誦法吧。同學們能不能找幾個可以
幫助你記憶的詞語?
生:課文中有很多個“不”。
生:一共有九個“不”。
師:大家看著黑板上的提示,試著背一下。
(師生共同背誦。)
師:大部分同學都能夠背誦下來。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五柳先生平日不把功名利祿放在心上。其實,陶淵明也并非天生的隱士,他從小便有“大濟蒼生”之志,滿懷著“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美好幻想,寒窗苦讀,遍訪名士,三十歲幾經周折才謀得一個彭澤令的小芝麻官,不僅經世濟民的遠大抱負難以實現,而且還要降志辱身,和官場里的那些人逢迎周旋。其間因為他不向權貴屈膝獻媚,“不為五斗折腰”,因此棄官歸隱田園。有沒有同學知道這個故事的?
生:陶淵明在做彭澤縣縣令的時候,郡官派督郵來視察工作,縣史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嘆息說: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當天,就辭官歸不干了。
師:一紙痛快淋漓的《歸去來兮辭》,使官場里少了一個畏瑣的小人物,而詩壇上卻擎起了一支如椽大筆,一掃
六朝浮華的陋習,開一代田園詩風。陶淵明一生著作頗豐,僅《飲酒詩》便有20多首,其中一首中這樣寫道:“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下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保娔X映示)那種恬談的、與世無爭的態度和安然自樂的心境囊括其中。不僅如此,陶淵明對待生死也非?吹瞄_,他甚至在死前兩個月還為自己寫了《拘歌》呢:“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崔僥。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保娔X映示)詩中描繪了自己死亡的時間、出殯的季節、墳地的環境有以及入葬后親人的反映和自己靈魂的歸所。面對死亡,他能如此超脫。那么,你覺得應該用怎樣的語調去課文呢?
生:恬談的、與世無爭的、心無雜念的、心情坦然、放松。
師:對。你可以在心中想像著陶淵明是如何安然自樂,心無雜念,讀的時候,心情恬淡,放松,達到忘我的境界,就像于漪筆下的國文老師“頭與肩膀左右搖擺著”,魯迅筆下的壽鏡吾老先生,讀到高興時,甚至可以搖頭晃腦,得意忘形。你能不能試著讀一讀?
。▽W生自由讀課文。指名讀,學生自評。)
師:看來,同學們都能理解五柳先生的風格,那么他又是怎樣評價自己的呢?你能不能找出有關的句子。
生:說自己是黔婁一類的人,“無懷氏之民,葛天氏之民。”
師:你能明白這兩句話的意思嗎?
。ㄉv解意思。)
師:你是怎樣知道的?
生:看注釋知道的。(生笑)
師:我們讀書的時候,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要看注釋,如果注釋上沒有,就要查資料或者是查工具書,這就是人
們所說的“立體讀書法!毕M瑢W們都要學會運用這種好的讀書方法。
師:我們以前也學過陶淵明的不少作品,對于陶淵明我們也有所了解,你覺得五柳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生:陶淵明生活簡樸,不慕榮利。
生:他態度隨和,性情平靜,與世無爭,就像是出家人一樣。
生:我覺得陶淵明不敢面對現實,不敢與現實作斗爭,而是選擇了逃避,他是一個沒有膽量的人。
師:這個同學的回答非常有見地,“我覺得”這種回答很好,說出了不同的聲音,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沒有同學想反駁他?
生:我覺得陶淵明歸隱后,那種簡樸的生活作風,可以讓整天為功名而奔波的人感到羞恥。生:可是他面對貧困的生活卻不去改變,還是安然自樂,我覺得他沒有上進心。
生:他雖然歸隱了田園,卻不能真正的脫離社會,他只是在精神上自欺欺人罷了。
生:你們為什么總是看到別人的不足,而不去看他的閃光點呢?如果他不歸于田園,如果他不與世無爭,就不會 有那么多的文學作品流傳下來,那么你們還讀什么?還欣賞什么呢?還評價什么呢?
師:真是“口鋒如刀”啊,剛才同學們各抒己見,從不同的側面評價了五柳先生。我們不能苛求古人,陶淵明不 滿于當時的政治和當時的社會,他要逃避的是官場,但他不可能逃避生活。……我們學習文言文,不僅要記誦、品評、領會要旨,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積累。積累文中好的句子和四字短語。你看一看,本文中值得你積累的內容有哪些?
生:好讀書,不求甚解。
師:為什么要積累它?
生:我要把讀書當成是一種樂事,讀書可以使我精神愉悅。
生: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我要像陶淵明那樣淡泊明志,不為名利所累,活得淵灑一點。
生:不慕榮利。我要用這種話勉勵自己,不去追求名利,多做些有益于他人的事情。
生:閑靜少言,我很欣賞他的這種氣質。
生:我想積累黔婁之妻、不為五斗米折腰、簞瓢屢空。這些典故,我想寫作文的時候可能會用得著。
師:在這里,我介紹一種積累的方法給大家,叫卡片讀書法。(電腦映示)魯迅寫作《中國小說史略》,分類摘抄的卡片有5000多張。我們可以用此法對所學課文的內容進行梳理,從而形成知識板塊。大家在課下把自己想要積累的內容做成讀書卡片,注意卡片的體例要一致,在固定的位置注明項目、編號、類別、題目、作者、出版社、摘抄的時間等。大小要適當,便于收藏。下面讓老師來小結一下:鄉村的夜,分外沉寂,勞作了一天的人們都已酣然入睡,月華如水,灑滿冷冷清清
的小茅屋。主人輾轉反側,夜不成寐!笆刈練w園田,開荒南野際”,屈指算來已有數載,那南山下的豆苗已復茂盛,那東籬邊的菊花正在怒放,檐后的榆柳已蔚然成陰,堂前的桃李已下自成蹊……這時月光移上宅邊的五柳樹,樹影婆娑,婀娜可愛。老人不禁思緒如潮,浮想聯翩,鋪紙研墨,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五柳先生傳》。
。◣熒谂錁繁痴b中下課。)
[劉湘玉評點]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魚,可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睆倪@個意義上講,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塞給學生知識更重要。趙磊老師的這堂課,不求句句串講、字字落實,而是貫之以文言文學習方法的指導,教給學生讀的方法(知人論世讀書法,入情入境讀書法,立體讀書法)、譯的方法(信達雅的翻譯原則,直譯和意譯的翻譯方法,猜讀法)、背的方法(重點詞語背誦法,線索背誦法)、積累的方法(卡片讀書法),在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的前提下,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全方位地參與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習積極性,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真正實現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充分解放學生的大腦、雙手、嘴巴、眼睛,讓學生在質疑問難中探究發現,在讀讀背背中積累語言,在各抒己見中升華認識。
在趙老師的課堂上,始終洋溢著一種親和力,散發著一種感染力,師生在積極、友好的交流中,質疑、探討、辯論、創建。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老師由課堂的主角變為平等交流中的首席,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不失時機的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 中來,熱情的鼓勵學生說出了不同的聲音,發表了自己獨待的看法。
從學生“口鋒如刀”的爭辯中,從學生若有所思的表情中,從學生不吐不快的表達中,可以看出學生的精神狀態是生機勃勃,學生的思維在交鋒中已迸射出閃亮的火花。師生在對文本進行二度解讀的過程中,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學習的方法,我想,更重要的是一種批叛的思維,一種人格的影響,這才是最可珍貴的。
[課后談]
也說說“方法”
劉占泉
過程與方法,無疑應該特別重視,使這個維度發揮出應有的制約作用。但是,“方法”不能與“過程”脫節,——我們是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和運用“方法”,形象地講,即:授之以漁的目的是逮住魚,不是逮住一堆“方法”。從這個角度來審視趙磊老師執教的文言閱讀課,我覺得特色是鮮明的,其中,查找文字疑點并妥善解決、指導背誦、利用卡片來積累語句等,尤其做得扎實、漂亮。讀的是文言文,所運用的學習方法也應該合乎文言閱讀的特點,滿足相關的教學需要,這方面趙老師把握得準確,具有比較強的教學自覺性。
但也有可以商量的地方。比如,翻譯方面的“信達雅”是不是一定要提出來?“知人論世”的要求是不是一定要提出來?(思想內容之“睛”點明即可,深究是否有必要,能不能“深”得下去?)如果旁生的枝節適當刪刈一些,集中力量顧及課文本身的文字,誦讀美讀,含英咀華,或許可以更從容,更細致,更扎實。
由此我想到,學習“方法”與運用“方法”的有機聯結,其背后還有一個要害問題,即如何在文言教學領域里有的放矢和因地制宜。文言閱讀是整個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若是算筆大帳,不能不叫人觸目驚心:現在上中學的學生,小學六年幾乎沒有怎么接觸文言語料(極個別的實驗學校除外),這當然不合理,甚至是一種戰略上的失誤。木已成舟,我們一時還管不了。但看到矛盾,盡力彌補,還是應該做的。也就是說,中學六年,在語文課時銳減的情況下,要為文言教學設置“特區”,想方設法針對其特殊需要來調整戰略安排。具體講,就是充分照顧到文言閱讀與白話閱讀的差別,在咀嚼文字、積累語料、增強語感方面多下功夫,花足氣力。準此,文言教學的主要方法,最好切合文言教學的主要目標。有些可以挪到白話文里做的事情,能否不攪和在文言教學的極其有限的課時里恣意延伸擴展?
因此,我非常贊賞趙老師采取誦(美)讀課文的作法,他叫學生體會陶潛作文時的心境,讀的時候,模仿于漪老師筆下那位國文先生“頭與肩膀左右搖擺”,魯迅筆下壽鏡吾老先生讀到高興時搖頭晃腦,——這實質上是在強調用讀文言的腔調來讀文言。當今,這樣教文言,屬于另類吧,我卻贊賞這樣的“另類”,以為如果在文言方面尚未入門的時候,把文言語料和白話語料用同一種讀法來讀,朗讀和教讀,都是不對的。趙老師還用其他方法幫助學生熟悉課文語句,掌握背誦的“訣竅”,積累文言語感。這些,都是文言教學本身所特別需要做的事情。聯想到近些年經常接觸到橫生枝節的文言閱讀課,不好好學“文言”,卻在其他方面裝點得花團錦簇,的確有喧賓奪主的弊病,浪費了文言學習的寶貴時光。
總之,首先要算大帳,叫“方法”種種有所附屬,有自己的依歸。我認為,“方法”永遠是第二位的東西,是為養成能力而服務的。就像游泳的方法、捕魚的方法一樣,一是要真正于學習方法的人有用,二是要在運用中真正掌握住,三是要將方法變為習慣,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必須學會游泳,必須捕到魚,否則“授之以漁”就成了一句空話。鑒于今天的母語教學現狀,這層道理,在文言學習領域里,尤其有必要廣為宣講。
《五柳先生傳》教案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淵明的自畫像,學習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2.體會本文樸素洗練的語言風格。3.學習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詞匯。
教學重點: 積累文言字詞;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體會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讀書,不求甚解”。
教學方法:這篇課文字數不多,但寥寥數語卻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畫得非常鮮明。全文共兩段,前一段以記敘為主,重在表現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議論為主,重在對五柳先生的品德進行歌頌和贊揚。閱讀這篇課文,要學習文中五柳先生“不慕榮利”、“忘懷得失”的優秀品格,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課時安排:安排一課時。
。、介紹作者,導入 新課。
陶淵明是東晉著名詩人。東晉末年,社會黑暗,風氣污濁,很多人不擇手段地追名逐利,社會上充斥著虛偽與欺詐。陶淵明做過幾任小官,因對統治階級不滿,辭去官職,歸隱田園,過著儉樸的生活。他隱居農村后,自號“五柳先生”,親身從事耕種,和農民交朋友。這期間他除了寫出許多歌頌優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樸的農村生活的詩以外,也寫了些表現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學期我們曾學過他寫的《桃花源記》,這節課我們學習他用史傳筆法寫的一篇自傳《五柳先生傳》。
二、明確學習目標。
三、整體感知課文。
1.教師配樂朗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準字音、語調,劃出不能理解的詞句。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從中找出表現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詞句。
四、理解詞句。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并翻譯這個句子:
、僖嗖辉斊湫兆郑 ). ②因以為號焉( ) ③不求甚解( )_ ④造飲輒盡( )_ ⑤環堵蕭然( )_ ⑤簞瓢屢空,晏如也( )_
○6不戚戚于貧賤( )_ ○7不汲汲于富貴( )_
2.全班齊讀課文后,指名翻澤課文大意(2-3人);思考。
○1 “五柳先生”之號是如何得來的?“五柳先生”之號得來的原因是其宅邊有五棵柳樹,而人們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誰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稱“五柳先生”。作者說不知他是誰,其實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2應如何理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含義?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讀書有心得體會時,便沉潤于書中而忘記了飲食。這形象地說明了前文中的“好讀書”是真正的喜愛讀書而不是裝模作樣。
○3怎樣理解“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親友請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氣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別人虛情客套。這說明了五柳先生木但嗜酒,而且不拘小節,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節置之腦后,是一位獨立于世的高風亮節之人。
○4“因以為號焉”中的“以為”和現代漢語中的“以為”是否相同?
文中的“以為”和現代漢語中的“以為”意思是木一樣的!耙蛞詾樘栄伞敝械摹耙詾椤睂嶋H上應該是“以(之)為”,意思是“把(它)當作”,而現代漢語中的“以為”是“認為”的意思。
○5“欣然”、“蕭然”中“然”的用法有什么特點?
在文言文中,“然”的用法有多種,可作“然而”“樣子”“這樣”解。這里的“然”是用作形容詞的詞尾,意思是“……的樣子”。 “欣然”是高興的樣子, “蕭然’是冷冷清清的樣子。
五、引導討論以下問題:
。╨)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畫了怎樣的形象?
明確:“閑靜少言,不慕榮利”,點出了五柳先生的隱者心境。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讀書。“好讀書,不求甚解”,展現了一個在讀書中得到精神愉悅的五柳先生;二是飲酒!靶允染,期在必醉”,展示了一個率真放達的五柳先生;“環堵蕭然”“晏如也”,描繪了一個安貧樂道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俺V恼伦詩省薄巴鼞训檬А,描述了一個自得其樂,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過種種敘述,把一個雖處貧困之中卻悠閑自適的隱士形象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來了,贊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
。2)陶淵明“好讀書”,為什么“不求甚解”呢?這與他“不慕榮利”有關。他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贊”語中哪句話和傳文中“不慕榮利”一句相照應?談談你對五柳先生“不慕榮利”的看法?
明確:與“不慕榮利”相照應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貴”。對“不慕榮利”的看法,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贊”語與前文有什么聯系?明確:文后的“贊語”是作者仿照史家筆法加的評論性的文字。贊語的實質是兩句話:“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這正好與前面寫到的“不慕榮利”相照應,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點和優點。傳贊一體,互為補充,使人物個性更為鮮明。
。5)本文最大的特點是多用否定句,請從文中找出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氏”,“不慕榮利”,“不求甚解”,“家貧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風日”,“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正因為世人有種種追名逐利、矯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與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對高潔志趣和人格的堅持。不僅讓讀者對他的與眾不同臺節嘆賞,也使文章筆墨精粹而筆調詼諧,讀來生動活潑,引人入勝。
六、總結全文。本文借五柳先生給自己寫自傳,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于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表現了自己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操。
《五柳先生傳》教案設計 篇15
教學目的
1.理解人物性格志趣。
2.體會課文寫人方法。
3.品析詞句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1.揣摩平淡內容中的深刻寓意。
2.把握多層面速寫的記人方法。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l.誦讀—品味—積累。
2.品讀—評析—習作。
3.設疑一點撥一釋疑。
媒體設計
1.放音機(配課文朗讀磁帶)。
2、投影儀(配陶淵明《采菊東籬下》詩意畫膠片)。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課前印發教師撰寫的《采菊東籬下——古詩新讀》。(見后“附”)
一、導語 設計
(出示詩意畫投影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边@是我國晉代大詩人陶淵明《飲酒》詩第五首中的名句。它表達了詩人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自由恬靜的心境。詩人為何有此心境呢?主要與詩人生活際遇、性格志趣有關,F在,我們就通過他的著名散文,來認識認識這一代名家。
(解說:詩丈、圖并舉,乃為教學營造淳樸、寧靜的意境,讓學生迅速找到與課文諧和的振點。)
二、解題
陶淵明(365~427),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時受家庭和儒經影響,有“大濟蒼生”的壯志。但當時政治黑暗,社會動蕩,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歲才出仕,但也不過幾任小官。由于他厭惡官場的污濁,不愿“為五斗米折腰”,41歲時決然從彭澤令任上退隱,歸田躬耕。歸田后的陶淵明寫下了100多首反映勞動生活的詩歌和多篇辭賦散文。就是詩人自撰的小傳,全篇不足200字,卻以精粹筆墨形象勾畫了詩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自傳,傳記文的一種,是敘述作者自己生平經歷的文章。一般來說,自傳要介紹自己的姓名、籍貫、年齡、性格愛好及思想發展等等。
三、研習課文
1.誦讀——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①聽讀課文,認準字音。
學生邊聽課文朗讀錄音,邊看課文作圈注。
生疏字:嗜(shì) 輒(zhé) 吝(lìn) 褐(hè) 簞(dān) 汲(jí)
儔(chóu) 黔(qián) 觴(shāng) 歟(yú)
多音字:傳(zhuàn) 好(hào)
、诤妥x課文,明確節奏。
學生邊隨錄音輕聲誦讀課文邊標劃節奏。
如三字短句:好\讀書晏如\也
如四字短句: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如復雜長句: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鄹x課文,掌握語調。
學生隨教師的范讀而讀。第1段應讀出舒緩陳述的語調;第2段應讀出贊嘆抒情的語調。
、苣x課文,領會文意。
運用工具書和注釋,邊默讀課文邊理解字意、詞意、句意。
、莘肿x課文,總理全篇。
A、男生讀課文第1段,女生讀課文第2段,說說兩段的不同:
從內容上看,第1段主要是生活(蘊涵性格志趣);第2段主要是贊語(蘊涵精神風貌)。從形式上看,第1段主要是描述,是分寫;第2段主要是評論,是總說。
B.女生讀課文第1段,男生讀課文第2段,說說兩段的聯系:兩段以關鍵句相呼應。第1段“不慕榮利”,第2段“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C.男女生齊讀課前“閱讀提示”,再次總體把握課文內容與形式,并明確學習重點。
(解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文學習,貴在“讀”字。此環節設計五步誦讀,由淺入深,培養學生朗讀課文的習慣,并培養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2.品味——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
、倨肺丁安弧弊,初識人物性格志趣。
文中所用“不”字有九:
不知何許人 不詳其姓字——實不愿說,非“不知”“不詳”,可見先生淡泊寧靜。
不慕榮利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忘懷得失,不追名逐利,可見先生恬淡自足。
不求甚解——意存高遠,不舍本求末,可見先生胸襟開闊。
不能常得 不蔽風日——安然自若,不為境所困,可見先生開朗樂觀。
不吝情去留——去留無意,不裝模作樣,可見先生耿直率真。
②品味細節,再識人物性格志趣。
文中所寫人物生活細節,突出有三: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可見先生專志樂學。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可見先生灑脫不羈。
銜觴賦詩,以樂其志——可見先生高雅脫俗。
(解說:階段小結,順勢找出文章主旨句,明確人物思想: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奂壤☉B度,體會多面寫人法。
文中態度概括有六:對讀書的態度;對作客的態度;對家境的態度;對著文的態度;對得失的態度;對貧富的態度。如許種種態度,即從多層面表現人物。而每個層面所用筆墨都簡約洗練,正是點到即止,速寫傳神。
④抓取典故,體會類比寫人法。
文中用典有四:
“屢空”“黔婁”“無懷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分別以學者、隱士、百姓類比,烘托凸現人物。
(解說:①是文中的亮點、美點,9個“不”字幾乎網盡人物性格志趣;②是①的補充,讓學生進一步揣摩平淡內容中的深刻寓意,更全面認識人物。③既為①②的總收,又是難點的突破;④是難點的進一步開掘。以上四環節重在培養學生閱讀的選點突破能力。)
3.積累——培養美感,豐富語匯。
、俜e累名言:
好讀書,不求甚解。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诜e累精練雅致的連用四字句:
課內的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短衣穿褐,簞瓢屢空 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銜觴賦詩,以樂其志遷移聯想: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桃花源記》
滿座寂然,無敢嘩者 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愛蓮說》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是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陋室銘》)
(解說:古文中有很多名句,意蘊豐厚,哲理深透;古文中有大量連用四字句,句式整齊,音韻和諧,顯得精練、精致、精美、精神。學生積累它們,既受美的熏染,又豐富語匯,受益無窮。)
4.課堂訓練。
①說的訓練:你對五柳先生“不慕榮利”有何看法?
、趯懙挠柧殻簩W用課文多層面速寫的記人方法寫寫自己(100字左右)。
(解說:①要注意在時代背景、作者思想上予以點撥,不求學生有多么深刻的認識。如:“不慕榮利”,其實是不愿與丑惡的社會同流合污。②要注意提示學生寫出自己的性格志趣,同時語言要簡練。)
5、課堂小結。
本次課學習了晉代大詩人陶淵明托名五柳先生寫的自傳,認識了這位隱逸者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并體會了多層面速寫和類比烘托的記人方法。相信同學們一定在做人、為文方面有所領悟。
(解說:從課文人物和寫作方法兩方面收束新課,強化課文重點;從做人與為文兩方面啟發學生,滲透德美教育。)
四,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課后練習三。
附:
讀詩:
飲酒(之五)
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聯想:經過幾李雨,東籬已殘了:幾桿枯竹斜插,幾縷老藤纏繞。
就如此罷,反正雞已送給南山那個老翁了。
昨天,他還送了壺酒來,不知對送雞的答謝,他只說耕事閑了,隨便聯幾句也算一樂。
噫——籬下隨意補的幾簇菊,竟然開了,像昨夜展開經卷時,挑亮的燈焰。
風來,香來,正好盈一袖回屋品酒,要是醉了,喝杯菊花茶,興許詩行里也有余芳。
那就采一些回屋罷,要是老翁還來,也好送幾枝給他。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哪里來的歌呢?仿佛坡下長煙截斷的松林里。
是老翁來了吧?正好,昨天他留的聯句我已有對了: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設計者:劉盛云)
《五柳先生傳》教案設計 篇16
一 演講
二 導入:
1, 課前想給大家出一個謎語,認真聽好了 有這樣一位詩人,他曾帶領我們領略過土地平曠,屋舍儼然的桃園風光,為我們描繪過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林美景,也曾帶著我們一起南山種豆,東籬采菊,他曾在朝廷為官,但終因不肯為五斗米而折腰,辭官歸隱田園,這位詩人是誰啊?
2, 誰能簡單的介紹一下陶淵明?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先生”,東晉詩人。由于他熱愛田園生活,寫了大量田園生活的詩篇,歷來被稱為“田園詩人”。)
他自號五柳先生,而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古文就叫做五柳先生傳,顯然,這是陶淵明為自己寫的一篇自傳。
三 定向示標:
學習目標: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
2 ,學習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詞匯。
檢查預習:文學常識在課前已經找同學回顧了,這里就不再多說了,看字詞,找同學給下列加點詞注音。
四,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自讀。學習一篇古文我們最先應該做的就是把課文讀熟,下面時間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字音或斷句讀不準的先把它畫上,一會聽錄音的時候注意聽。
2,聽讀。剛才讀的時候同學們可能有的字音和斷句叫不準的,我們來聽一遍課文的錄音,剛才叫不準的地方你認真聽。
3,再讀。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這次不但要讀熟,還要思考一個問題,五柳先生是個什么樣的人?
4,個別讀,其它同學聽聽他讀得怎么樣,一會找同學評價(朗讀的時候要注意,語音,語速,停頓)
5,課文已經讀過好幾遍了,不知道五柳先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找同學說說,你覺得五柳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你從哪看出來的?
五,疏通文意
1要想真正的了解五柳先生我們還需要理解文章大意,那么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書下注釋,翻譯課文,同桌之間可以互相討論,如果遇到你實在翻譯不出來的,就把它畫上,待會我們共同來解決。
2 有哪些句子你翻譯起來有困難?我們一起來解決。(課件加藍)
3 (自我測評)我們來檢測一下,看看這些詞語和句子你會不會翻譯(重點詞和句子)
4 找同學翻譯課文 (兩名)
六,分析課文
1如果讓你了解一個人,你要從哪些方面對他進行了解呢?(性格 愛好 姓名 生活狀況)
2好,那么我們就從這些方面入手,給五柳先生建立一個檔案,但是呢,這個檔案是不完整的,需要同學們,從書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把這個檔案填完整。待會找同學到黑板上來填。
(姓字 , 籍貫 , 性格 , 愛好 ,生活狀況,)
3兩名同學到黑板上填,看他填的和你畫的一樣不一樣
4,姓字不詳,籍貫不詳,這兩句向我們暗示這位先生他是一位隱士,也正是因為人們不知道他的姓名和籍貫,并且他的宅邊有五棵柳樹,所以就以五柳先生為號。
愛好之一是讀書 愛好之二嗜酒 愛好之三 著文章
居住條件怎么樣?穿的呢?吃的怎么樣?
要想了解一個人思想性格的精神追求,重點就要看他的愛好,看他平時都喜歡干什么?
5 我們重點來分析一下五柳先生的愛好
三個:讀書 喝酒 寫文章
6 五柳先生讀書有什么特點?
好讀書卻不求甚解
喝酒有什么特點,小酌一杯就滿足了嗎?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那寫文章呢? 他寫文章的目的是干什么? 自娛
7 那你怎樣理解這三句話?或者說這三大愛好體現了五柳先生怎樣的精神品質?
A:不能僅理解為一種讀書方法,即不死摳字眼,而力求真諦,它還與作者的“不慕榮利”有關。他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與精神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彼⒉幌搿皩W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體現。
B: 親友請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氣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別人虛情客套。這說明了什么?說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節,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節置之腦后,是一位獨立于世的高風亮節之人。
C:五柳先生才華出眾,著文章不是要給別人看,更不是要獻給統治者去求得官祿,而只是“自娛”,這正是他不慕榮利的體現
8 下文,那句話與他不慕名利的性格相照應?這是對五柳先生性格的總體性評價,也揭示了五柳先生性格的的核心。
9 結合五柳先生的三大愛好,和他的其它情況,你來概括一下本文體現了五柳先生哪些高尚的情操
(淡泊名利,安貧樂道)
10 作者在刻畫五柳先生性格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有一個字用的次數特別多?不知道你發現沒有?都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不字?你能不能找出來?
11 作者為什么要用這么多不字呢?他想突出什么?
(世人有種種追名逐利、矯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與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對高潔志趣和人格的堅持。)
12 小結:本文借五柳先生給自己寫自傳,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于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表現了自己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操。
13 假如現在讓你做一個評論家,以今天的眼光再去看五柳先生的性格,你有什么看法?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學們都各抒己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從很多同學的觀點中可以看出,作為新一代青少年,同學們都很勇敢,積極進取,這樣才能夠適應當今的社會形勢,希望同學們能好好學習,將來做國家的棟梁,把我們的社會建設的更加美好。
七 作業:1 本課練習冊
2 學習了陶淵明的自傳,請同學們也拿起筆,在你的日記上為自己寫一篇自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