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 短文二篇
教學目標
1. 準確把握課文內容。
2. 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文章所表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孔子世家贊》)
一、導入新課。教師飽含深情地背誦初一時學過的《〈論語〉八則》,吸引學生齊聲同背,從而開始教學。二、以提問的形式讓學生回顧、介紹孔子、司馬遷與《史記》。三、研讀課文。1. 整體感知課文。(1)學生自行朗讀課文,畫出理解有困難的詞語、句子,教師巡視,糾正學生不正確的讀音及停頓、語調等。(2)學生提出疑問,師生共同解疑。提示學生注意下列加點詞語。心鄉往之:通“向”。適魯,觀仲尼廟堂:往,去到。諸生以時習禮其家:按時。當時則榮:當(他們)活著時。沒則已焉:通“歿”,死。傳十余世:大數或度量單位等后面的零頭。學者宗之:拜……為宗師。(3)學生練習用自己的話講述課文內容。2. 探究下列問題。(1)本文是司馬遷敘述孔子生平事跡后所作的評論,討論:本文行文的思路是怎樣的?明確:先引《詩經》中的詩句以示對孔子的敬仰之情;接著展示孔子遺風,以表向往之心;最后以君王等來襯托孔子的影響。(2)文中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從中可看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明確:“心鄉往之”是主旨句。這里可看出作者對孔子的敬仰、推崇之心。(3)作者講到“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同學們也曾學過《論語》中記錄的孔子的言行,你們從這些言行中可看出孔子是怎樣的人?明確:學生可結合所學的孔子語錄來談。(4)“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孔子的學說在兩千多年的漫長封建歷史中一直深深影響著中國,即便是今天,我們中國人的生活、思想、行為仍可看到孔子學說烙下的印跡,請同學們列舉一些例子。明確: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加以引導。3. 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齊讀課文。四、課堂小結。是的,孔子學說有如此深遠的影響,司馬遷在寫作《史記》時已預料到了,將孔夫子稱為“至圣”既表達了推崇之心,又是對孔子的最高評價。五、布置作業。1. 背誦本文。2. 以小組為單位閱讀《史記·孔子世家》,寫作一篇研究文稿《我看孔子》。(《題孔子像于芝佛院》)一、導入新課。由上次課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進入本課的學習:為了維護封建統治,從漢武帝開始,歷朝各代統治者都把孔子學說作為正統思想,如果有人膽敢說出自己的主張,便被誣為異端邪說、毀圣叛道,就要被嚴酷地制裁。在這種專制統治下,仍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者,明代的李贄便是其中之一。二、利用多媒體展示孔子故里的系列圖片及各朝代祭孔的有關文字、后世對孔子追封的稱號。三、介紹作者。李贄(1527—1602),號卓吾,泉州晉江人。明代中葉的重要思想家與文學家。他思想解放,敢于抨擊封建社會傳統道德與教義,被封建統治集團視為異端,屢遭迫害。后終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被捕下獄,自刎而死。四、研讀課文。1. 整體感知課文。(1)教師范讀,學生練讀,要求讀順句子、讀準字音,畫出不懂的詞語、句子。(2)教師提示學生注意下列詞句。吾亦以為大圣:認為……是。強不知以為知:不懂裝懂。矇聾:目不明曰矇,耳不聰曰聾。這里指道學后輩小子們只知聽信儒先父師之言而不會獨立思考,如同瞎子、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