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孟子教學案
2.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征:古義──征驗,表現;今義──出征
喻:古義──明白,了解;今義──比喻
四.質疑點撥-----討論交流:學習課文內容,思考:
1、課文連舉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都出身貧賤,都經歷了磨練,最終都大有作為)
2、作者舉例想說明什么?(說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經歷磨練;只有經過磨練才能有所作為)
3、請你舉出古今中外同類型的事例。
(韓信受胯下之辱成將軍;愛迪生經歷上千次實驗發明了電燈;諾貝爾發明炸藥,實驗中多次被炸傷;貝多芬耳聾后寫出《命運交響曲》;居里夫人發現了鐳元素;;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領導人開創了新中國的歷史;張海迪高位截肢自學了四國外語.........)4、這篇散文也是一篇典型的議論文,文章的第二、三節分別從哪兩方面(正、反)道理,論述了什么道理(個人成才與國家存亡)?
5、齊讀寫個人成才的主觀條件的句子(征于色,發于聲),寫成才的客觀條件的句子(思想、生活、行為)。從國家存亡的反面來論述受磨礪的好處的句子是(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你知道歷史上有哪些因此而亡國的例子
(商紂王、隋煬帝等事例)
五.拓展延伸: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提出擔當大任的人必須經過艱苦生活的磨練。請查找相關資料,補充一些現當代生活中的例子,說說你的看法。
這是一道開放題。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或認識,用一些實例驗證本文所說的觀點,也可以談一些自己的體會。
六、拓展延伸:隨堂練習
分層作業:1.背誦課文;2.翻譯課文;3.查找資料
聯系本課內容,比較學過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說說兩課的異同。
我的成功之處: 扎扎實實,穩穩當當,對學生中考的知識點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