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米洛斯的維納斯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了解文藝隨筆的特點,把握全文,探討文章主旨。
2、深入探討重要語句,領會這些語句的含義。
(二)能力訓練點
1、整體把握文意,理解作者對米洛斯的維納斯欣賞和贊譽,提高藝術鑒賞能力。
2、揣摩語言、抓住關鍵,培養分析研究和自我質疑解難的能力。
3、訓練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本文基本觀點的能力,在閱讀理解中感受維納斯的獨特魅力。
(三)德育滲透點
了解作者鑒賞藝術作品的審美取向,領會作者對斷臂維納斯那“喪失的美感”的無比鐘愛和珍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熱愛生活、熱愛美。
二、學法引導
1、研究探討法。初讀預習課文,大體感知其意,再鉆研一些難句。
2、討論探討法。理解作者的觀點,其實質就是藝術表現上虛實相生的觀點。
3、評價性探討。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1)隨筆的特點;(2)關鍵語句的含義。
難點:關鍵語句的含義。
解決辦法:先讓學生課前初讀預習課文,從總體上把握全文的主要內容,抓住表明作者觀點、感受的關鍵句子,提出疑難問題;然后再讀課文,注意文章前后的聯系,找出上下文中相照應的句子,研究探討,上課時集中深入探討,從而從更高層次上把握文章、理解內容,獲得提高。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導入新課
這是一篇談論什么話題的文章呢?學生回答:(美,美學,雕塑,藝術等)藝術的美。
美是一個古老的話題,我們古人形容女子的美常怎么形容?“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但也有的女子“淚花點點,嬌喘微微”,那是不是一種美呢?美麗的事物數不勝數,它們的類型也不盡相同,埃及的金字塔,中國的萬里長城,但丁《神曲》,曹雪芹的《紅樓夢》,這些都很美,更有甚者,認為雙臂殘缺的維納斯就很美,美得無法形容,這真是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我在上大學的時候,選修了美學,因為是選修課沒有課本,上課的時候,教授提出了一個觀點說“美是難的”,當時就挺納悶的?為什么美就是男的而不是女的,是不是只有積極健康具有陽剛之氣的才是美的呢?等到教授板書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哦,原來“nán”是這個“難”。
大家說一下,米洛斯的維納斯美不美?(學生自由發言)米洛斯的維納斯自1820年被
發現以來,它一直就成為藝術家、哲學家、文學家長談不衰的一個話題,好,我們這節課就由日本作家青岡卓行先生帶領我們共同領略這不可思議的人間奇跡。
六、教學過程
(一)研習第一部分:
1、請同學們閱讀課文,同時考慮這么一個問題:作者表明了自己怎樣的見解?文章分幾部分闡述作者的觀點?試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內容。
明確:觀點:“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
第一部分:表明作者對斷臂的維納斯的看法,同時作者感到這是一次從特殊轉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是一次借舍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第二部分:任何復原殘臂的方案都只能是畫蛇添足,因為它扼殺了人們的不盡的夢幻,不能產生超越“喪失”的美感。
第三部分:維納斯喪失的部位必須是胳膊,才能放射出變幻無窮的生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