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六首》教學設計
知識目標:了解詩詞的基本知識并背誦默寫這五首詩詞。
過程目標:理解詩詞的主要內容;了解詩詞的表現手法。 情感目標:體會詩詞的意境,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背誦,體會五首詩詞的內涵。
教學難點:詩詞的意境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方法:理解、體會、探討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今天我們開始學習古詩,一提詩我們馬上會想到唐詩。作為一個中國人,誰不會背幾首唐詩呢!詩歌發展到唐代,達到了頂峰,詩人數以千計,詩歌浩如煙海,匯成了詩的洪流。同學們想過沒有,形成唐詩這巨大洪流的源頭在什么地方呢?唐代距離現在已有多年的歷史了,唐詩的源頭就是我國古代詩歌的源頭,距今又有多遠呢?最古老的詩歌是什么樣子的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踏上探索古代詩歌源頭的旅行吧。
二、學習《關睢》和《蒹葭》——1、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 。明確:《詩經》,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30XX年歷史的作品,共305篇,分風、雅、頌三部分。表現手法有賦、比、興。其中“風”有十五國風,是各諸侯國向周王室進獻的民歌,“雅”是周王室的宮廷樂歌,“頌”是祭祀宗廟的樂歌。這些歌辭沒有明確的作者,是當時在民間傳唱,由文人采集而來的。
2、學習《關雎》—— ①簡介:《關雎》這首詩是305首中的第一首。
②老師范讀這首詩,學生自讀一遍,把握節奏和韻律。
③詞語識記:關關雎鳩:雎鳩鳥在彼此和鳴。\\洲:水中的陸地。\\窈窕淑女:美麗善良的姑娘。\\君子好逑:君子的好配偶。\\參差:長短不齊。\\流:尋求,擇取。\\思服:思念。服,想。\\悠:思念。\\反:覆身而臥。\\輾:轉動。\\側:側身而臥。\\友:親愛。
④分析:《詩經》的編者把它放在首篇,是為了突出“愛情”這個主題。
⑤“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與后面兩句有內容上的直接聯系嗎?(沒有。)
⑥作者寫這兩句的作用是什么?(講解“比興”的手法比興手法的運用。比是比喻,興是托物起興,即借別的事物來引起所歌詠的內容。《詩經》多用這種手法。)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反復讀讀,好好想想,試著說說。提示寫了什么事?抒發了什么感情?再看看閱讀提示是怎么總結的。
⑥閱讀提示中還寫道:“全詩瑯瑯上口,和諧悅耳”你們在讀時感到了沒有?為什么會有這種效果?因為這首詩里運用了反復、疊韻等多手法。
3、學習《蒹葭》——①導入: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元好問有一千古名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也有許多與愛情有關的詩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今天我們一起欣賞《詩經》中的另一篇佳作《蒹葭》。
②初讀詩文:感受音韻美,感知詩歌內容。
③ 教師明確:《蒹葭》的音韻美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都是四言句,朗讀時采用“二二”拍,聽起來很整齊;(2)作品押韻:第一章押“ang”韻,韻腳有蒼、霜、方、長、央。 第二章押“i”韻,韻腳有萋、晞、躋、坻。第三章押“i”韻,韻腳有已、涘、沚。(3)運用疊詞,如:蒼蒼、萋萋、采采;運用疊章,統一內容的反復詠唱,這樣有一唱三嘆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