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六首》教學設計
4、具體賞析:首聯——“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古代的仙人已乘黃鶴飛去,這里只剩下一座黃鶴樓。從樓的命名由來著想,借傳說落筆。黃鶴樓因其在武昌黃鶴山而得名。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費文瑋也登仙駕鶴于此。仙人乘鶴,本屬虛無,“已乘”二字,以假為真,化虛無縹緲為真切實有。“空余”二字,令人思接千載,心生遐想。
頷聯——“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仙人駕鶴而去不回轉,只剩下白云千載浮蕩在空中。“一去不復返”,令人深感歲月不再,古人不可見之憾。這里又出現了一個“空”字,前面的“空余”寫的是黃鶴樓,此處的“空悠悠”的“空”寫的是白云,黃鶴樓與白云相映,更突出“空”的意境,仙去樓空,唯余天際白云,悠悠千載,怎不令人生發歲月悠悠,世事茫茫的無限感慨!
頸聯——“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晴空下的漢水,歷歷可見,對岸的古木,那芳草茂盛的江中鸚鵡洲。寫漢陽晴川和鸚鵡洲的景致。“歷歷”“萋萋”描繪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極其茂盛的狀貌。
尾聯—— “日暮相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日暮時思念起遙遠的故鄉?煙波中涌動著不盡的離愁。“鄉愁”之情與“日暮”“煙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復歸于飄渺的憂思而益發深沉,不能自已。尾聯點題,歸思難禁的愁緒。
5、主題——通過對黃鶴樓景色的描寫,抒發詩人的鄉關之情。
板書: 黃鶴樓
起→用典引出黃鶴樓
承→感慨仙人已去
轉→描寫登樓所見
合→抒發思鄉之情
二、導入:1、有關描寫西湖的詩: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后雨》蘇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山園小梅》林 逋 。
2、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遷下邽( 今陜西渭南 ) 。晚年官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它是我國最著名的風景區之一。唐宋以來,寫西湖的詩篇多得難以統計。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悅的感情。這首詩以即景寓情見長,寫詩人騎馬瀏覽中所見到的西湖早春風光,使人覺得生意盎然,如親見一般,真不愧為名篇。
3、熟讀全詩,分析理解:首聯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這兩句是近景,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徑孤山寺和賈亭時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寫春水漾滿湖堤。“云腳低”寫遠望白云朵朵,似與湖水相接。
頷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這兩句是近景,寫高處,寫鶯、燕的動態。鶯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們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初春生機勃然的感覺。“詩眼”在“早”“新”兩個字上:“幾處”而不是“處處”,“爭暖樹”是說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云歌唱,可見是“早鶯”。“誰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則是剛剛開始筑巢,可見是“新燕”。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詩人以很輕的疑問語氣敘述這些景象,不是實問,也不是存疑,而是對早春景色情動于衷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