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桃花源記
及: 詣: 志: 遂:
規: 尋: 妻子:
(三)理清文章線索、結構:
1.全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明確: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分別寫了發現桃源的經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再尋桃花源的情形。
分組討論,明確、把握敘事線索和故事情節。
2.全文可分為幾個部分?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為線索,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開端,寫漁人發現桃花林。
第二部分(第2.3段)發展,寫漁人進入桃花源的見聞和經歷。
第三部分(第4段)結局,寫太守派人尋找桃花源未果。
第四部分(第5段)尾聲,寫桃花源無人問津。
四、全班齊讀課文,嘗試著背誦課文。
五、布置作業:
1.熟讀并能初步背誦課文。
2.抄寫并識記字詞、對譯課文2.3兩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課內容
當堂小測,抽查重點字詞的解釋、翻譯。
二、研讀課文
全班齊讀課文,思考:桃花源給大家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用幾個詞概括。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美麗、神秘、幸福(大意對即可)。
三、分類感受
(一)感受桃花源的美麗。
1.桃花源美在何處?
教師歸納: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
相應的語句:“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朗讀相應的語句,當堂背誦)
2.教師小結:桃花源美在環境幽雅,風景優美。
(二)感受桃花源的神秘。
桃花源神秘在何處?
教師歸納:
——桃林神秘:“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結局神秘:“不復得路”、“未果”
(朗讀相應的語句,當堂背誦)
(三)感受桃花源的幸福。
1.桃花源的幸福表現在何處?
教師歸納:
(1)黃發垂髻:“怡然自樂”(和平安定、豐衣足食)
(2)住民:“往來種作”(沒有戰亂,安居樂業)
(3)漁人(側面烘托):“設酒殺雞作食”、“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灑食”(民主平等,民風淳樸)
2.小結: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豐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風淳樸。
(朗讀相應的語句,當堂背誦)
四、主題探討
作者在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樣的社會理想?
——反對戰亂,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會理想。
五、深入討論
1.桃花源這一人間樂園能找到嗎?
——不能,這是作者虛構的。
2.陶淵明為何要虛構?聯系當時社會現實思考
——反襯黑暗現實,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可結合一定的社會背景,便于學生理解。
3.有人說陶淵明定作《桃花源記》是積極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說他是消極逃避現實,你怎樣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