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同步練習(精選5篇)
《螢火蟲》同步練習 篇1
第一部分:
1、給帶點字注音
搖曳( ) 黑魆魆( ) 大抵( ) 干涸( ) 納涼( )
2、根據下列詞義找出在課文中相對應的詞語。
①但蘆葦在風中(搖蕩)的姿態,卻隱約可以辨認。( )
②看了這一個簡單的生活史,腐草為螢的傳說,可以(城池不用一兵一卒就拿下了。這里指腐草為螢的傳說不是真的)了。( )
③沒有再把他的實驗發表過,(大概)羅博士已被他們戳穿西洋鏡了。( )
④那么往時所見的一池水,當然已經((河道、池塘等)沒有水了)。( )
3、文章抓住了螢火蟲的哪幾個方面來寫?
4、文章第一段主要介紹了 。運用了 、 (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表達方式。
5、本文最為突出的特點是用詞的準確、生動,請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詞語,并說說體現作者的怎樣的思想感情?
6、你見過螢火蟲嗎?請你用100字左右描寫螢火蟲的外形。
讀選文,回答問題:
螢火蟲是怎樣發生的,鄉間沒有談起;但古書上卻說它是野草所化成的。去年那號稱中國第一家的老牌雜志,竟發表過羅廣庭博士的生物化生說,所以腐草化螢,大概是可*的。但羅博士經廣東方面幾位大學教授要求嚴密實驗以后,一直到現在還未曾有過下文,至少那家老牌雜志,沒有再把他的實驗發表過,大抵羅博士已被他們戳穿西洋鏡了;那么腐草為螢的傳說也就有重新估定價值的必要。
原來螢有許多種數,全世界所產能夠發光的螢有二千種,形態相像而不能發光的也有二千種。我們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是身體黃色,而翅膀的尖端有些黑色的,它們也有雌雄。結婚以后,雄的以為責任已盡,隨即死去;雌螢在水邊的雜草根際產生微細的球形黃白色卵三四百粒,也隨即死去。這卵也能發一些微光,經過二十七八天,就孵化為幼蟲,幼蟲的身體有十三個環節,長紡錘形,略扁平;頭和尾是黑色的,體節的兩旁也有黑點。尾端有一個能夠吸附他物的附屬器,可代足用,尾端稍前方的身體兩側還有一個特殊的發光器官,也能放青色的光,日中隱伏在泥土下,夜間出來覓食,它能吃一種做人類肺蛭中間宿主的螺類,所以有相當的益處。下一年的春天,長大成熟,在地下掘一個小洞,脫了皮化蛹。蛹淡黃色,夜間也能發光。到夏天就化作能夠飛行的成蟲。看了這一個簡單的生活史,腐草為螢的傳說,可以不攻自破了。
7、選段描寫的是 (描寫對象)。
8、選段第一自然段運用了 的說明方法。“全世界所產能夠發光的螢有二千種,形態相像而不能發光的也有二千種”這句話運用了 、 的說明方法。
9、“至少那家老牌雜志,沒有再把他的實驗發表過,大抵羅博士已被他們戳穿西洋鏡了”加點的詞語有什么作用?
10、既然腐草為螢是傳說,作者為什么在第一段還要寫“去年那號稱中國第一家的老牌雜志,竟發表過羅廣庭博士的生物化生說,所以腐草化螢,大概是可*的。”那不是有矛盾?
11、選段主要寫了哪幾方面?
12、你最喜歡的哪種小昆蟲,利用假日仔細觀察這些小昆蟲,你會有意外收獲的,把你的收獲記錄下來。
第二部分:
倒飛的鳥
在茫茫的亞馬孫熱帶叢林,生活著一種會倒著飛翔的鳥,它的名字叫蜂鳥。傳說,這種鳥以前并不會倒飛,而是和其他鳥一樣只會往前飛。雖然蜂鳥的體形不大,但它的家族興旺,如果全體出動,那將是一個龐大的陣容。它們扇動著翅膀,可以遮云蔽日,讓大片的森林籠罩在它們的陰影之下。
蜂鳥的家族還有一個規矩,那就是只;住向前不準退后,如果有膽小的蜂鳥臨陣退縮,就會遭到很多蜂鳥的圍攻,最終被自己的同類啄死。那時,蜂鳥并不像如今的蜂鳥只吃蜂蜜和花中的昆蟲,只要是它們想吃的東西,它們就一定能吃得到。整個熱帶叢林,沒有哪種動物沒有遭過蜂鳥的攻擊,并且也沒有哪種動物不害怕蜂鳥,蜂鳥成了亞馬孫之王。
一個偶然的事件,改變了這種局面。那是一次森林失火,由于蜂鳥天生敢于搏斗不怕犧牲的性格,蜂鳥容不得比它們更加厲害的事物存在,它們看見烈火熊熊地在叢林中飛舞,大片大片地占據了它們的領地,蜂鳥憤怒了。在蜂鳥王的指揮下,蜂鳥們一群群地向烈火撲去。結果是,蜂鳥一群群地死在了烈火中,但蜂鳥們不能退縮,再次沖鋒的結果是,蜂鳥們死傷慘重。
眼看蜂鳥家族就要全軍覆滅,這時,蜂鳥群中有一只蜂鳥動搖了,它試圖往后退,蜂鳥王一眼就看見了那只臨陣退縮的蜂鳥,當它狂怒地指揮其他蜂鳥向那只臨陣退縮的蜂鳥樸去時,其他蜂鳥并沒有像往常那樣向這個背叛者撲去。令蜂鳥王不解的是,還有一部分蜂鳥也跟著那只蜂鳥一起向后飛去。
蜂鳥王和更多的蜂鳥成了那次烈火的犧牲品,而那一小部分蜂鳥則活了下來,并延續了蜂鳥的種類。后來的蜂鳥便學會了倒著飛翔,并且不再動輒攻擊其他動物,它們性情溫和,以蜂蜜和花中的昆蟲為食。盡管它們弱小,但在那片叢林中也有它們的一處生存空間,它們與整個叢林的生靈同在。
如果當初沒有那只肯退一步的蜂鳥,蜂鳥的種類也不可能得以延續。很多時候,人們都會陷入一種盲目追求中而不知醒悟,如果人人都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那么人生就不會有那么多的煩惱、痛苦和挫折了!
13.傳說中的蜂鳥有什么特點?
14.蜂鳥為什么敢于撲向森林大火?
15.蜂鳥與烈火“戰斗”的結果如何?
16.挫折面前有三種人:第一種人,遭受了挫折的打擊,從此一蹶不振,成為讓挫折一次性打垮的懦夫;第二種人,遭受了挫折的打擊,并不知反省自己、總結經驗教訓,只憑一腔熱血硬拼;第三種人,遭受了挫折的打擊能夠審時度勢,吸取教訓,調整自己的行動。兩類蜂鳥分別屬于哪一種“人”?
17.在文中畫出這篇文章點明主旨的句子。
18.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讀完本文后的體會。
第三部分:
19、(2005年隨州試題)下列句子中標點使用不當的一項是( )
a.人生因有音樂而變得更美好,更難于被玷污,更值得了,不是嗎?
b.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使命,我要開花,是由于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c.“隨州是神農故里,人杰地靈,物產豐富,是創業的理想之地。”葉總在隨州市2004年十大經濟人物頒獎大會上動情地說。
20、(2005年荊州試題)根據語境選詞填空,每詞只能用一次。
欣賞 推崇 稱贊
早在十三世紀,盧溝橋就聞名世界。那時候有個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來過中國,他的游記里,十分( )這座橋,說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并且特別( )橋欄往上刻的獅子,說它們“共同構成美麗的奇觀”。在國內,這座橋也是歷來為人們所( )的。它地處人都要道,而且建筑優美,“盧溝曉月”很早就成為北京的勝景之一。
21、(2005年常德試題)近日,我市街頭有兩條橫幅特別引人注目。其一是:熱烈祝賀某某土菜館連續蟬聯“中國湘菜名店”;其二是:堅決防止聚眾賭博活動在“夏季攻勢”之后不死灰復燃。這兩條橫幅各有一處語病,請修改后寫在下面。
其一:
其二:
《螢火蟲》同步練習 篇2
篇一
●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體會說明文的語言。
(二)過程與方法:了解說明文的論述手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把握說明文的寫作方法。2.體會說明文的寫作語言。
教學重難點:1.理清課文思路。2.了解說明文的論述手法。
教學難點:螢火蟲的發光原理。
● 教學方法:問題討論法
● 教學結構與過程
(課堂導入):用音頻伊能靜的《螢火蟲》導入課文。
一、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賈祖璋1901年9月24日出生在浙江海寧。從1931年《鳥與文學》問世,到臨終前出版的《花與文學》為止,60年間創作及譯作近300萬了的作品。自1934年,陳望道主編的《太白》雜志,開辟“科學小品”專欄起,賈祖璋與周建人、顧均正等人就為這個欄目撰寫科學小品:同時為開時書店編寫了多種動植物學課本。艱辛地做著拓荒與啟蒙的工作。
2.粗讀課文,大概了解文意。
3.整理文章思路。
提示:文章的開頭,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讀者帶人了夏夜鄉間優美的環境中,極富感情地記敘了幼時的游戲:捉了螢火蟲,然后用鴨蛋殼裝起來做成小燈籠……這些充滿童趣的生活的回憶引出了下文對螢火蟲的說明。
接下來,作者用準確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螢火蟲的種類、它的繁衍情況、生活習性以及它能夠發光的特性。
然后,作者詳細的介紹了螢火蟲的發光原理。
最后,作者把對螢火蟲的探索與自己對故鄉的情思聯系在一起。
二、精讀課文
1.作者為什么要澄清螢火蟲“出身”的問題?
提示:在介紹螢火蟲這種可愛的小昆蟲時,作者先談到了古書及雜志上關于腐草為螢的說法。他認為這種說法還缺乏實證,有必要做進一步的科學探究。而事實上,始終沒有確鑿的材料能夠證明這種說法是正確的。作者由此澄清了螢火蟲的“出身”問題。這一段文字,作者從螢火蟲的起源說起,顯然是有所考慮的,它不僅可以滿足讀者溯本求源的認知愿望,而且告訴讀者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往往要經歷漫長的時期,要經過去偽存真、逐步深入的過程。同時也告訴我們,了解認識事物需要有科學的態度和方法。
2.螢火蟲的發光原理是什么?
提示:作者從其生理機制的角度作了科學的說明,即:螢火蟲發光是區為它的尾端有特殊的器官,這個器官透明的薄膜下排列著細胞,細胞里有叫做“螢火體”的黃色顆粒。這些黃色顆粒遇到氧氣就發生化學反應而發光。這詮釋里面既有內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準確而全面。
3.作者是怎樣描寫螢火蟲發光的原因的?
提示:寫螢火蟲發光的原因,作者由自然現象人手,進而引出人們的對其探求過程的說明,這樣安排說明順序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其中使用了列數字、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使說明的內容準確嚴密。
4.作者把螢火蟲與自己對故鄉的情思聯系在一起,有什么好處?
提示:此文在寫法上不拘一格,其中既有對往事的記,描繪,也有對螢火蟲的介紹,同時包含了對故鄉的牽掛。這樣不僅豐富了課文的內容,而且富于感情,吸引讀者。
三、研討欣賞
體會說明文的語言。
1.原來螢有許多種數,全世界所產能夠發光的螢有二千種,形態相像而不能發光的也有二千種。
2.幼蟲和蛹大抵相似;在成蟲普通位于尾端的腹面,表面是一層淡黃色透明質硬的薄膜……
3.故鄉的螢火蟲更是一年,二年,幾乎十年沒有見過了,最近家中來信說:三月沒有雨,田里的稻都已枯死,桑樹也有許多枯萎了。
提示:說明文的語言要準確、簡潔。通過這一環節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本文的語言特點。
1.能夠發光的,不能發光的 2.大抵 3.幾乎
(課堂總結)
這是一篇內容較為豐富的文章,它的主要內容是介紹螢火蟲的知識,除此之外,作者還記敘了“我”與螢火蟲有關的往事,抒寫了“我”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本文的特點是把記敘、描寫與科學的說明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文章同時兼有趣味性與科學性,可以使讀者在饒有情趣地閱讀中獲得科學知識的信息。
● 板書設計
螢火蟲 發光原因
賈祖璋 說明方法
篇二
教學
目標
1、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了解本文使用的說明方法及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
2、品味文中作者對童年生活和對故鄉真情實感的描寫,領會記敘、描寫與科學的說明結合的作用。
3、激發想象力,培養探究事物的興趣和能力。
4、能夠用記敘、描寫與科學說明相結合的寫作方法寫記敘文。
教學
重點
認識螢火蟲發光的原理,設想生活中如何利用螢火蟲為我們服務,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
教學
難點
1、對一些科學專業術語的理解。
2、記敘、描寫與科學說明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多媒體課件:一群飛來飛去的螢火蟲。
讓學生認識這些小飛蟲是什么昆蟲,在夏天的夜晚曾經見過的同學給大家進行介紹,教師再描繪自己小時候見到螢火蟲的有趣情形,然后提出問題:螢火蟲為什么會發光?從而導入新課。
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飛來飛去、一閃一閃發光的螢火蟲,這樣,學生通過直觀感知,可以激發學習興趣;設置疑問,引起學生渴望得知螢火蟲發光原因的愿望,導入新課。
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提出要求:
1、畫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明白:1)全文的整體結構是怎樣的?2)本文的說明順序是什么?說明的重點是什么?
學生相互解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不能解決的教師講解。重點掌握以下詞語:(多媒體顯示)
輝耀 黑魆魆 腐草化螢 戳穿 稀疏
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
學生聽讀課文,能夠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有利于理解問題、解決問題。
學生相互解決問題,一方面突破了教學難點,另一方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的教學理念。
學生參與課堂討論,會對文章進一步理解。
研讀課文深思探究
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1、讀關于螢火蟲的科學說明的內容,具體感知螢火蟲的種類、繁衍情況、生活習性和發光的特性。
2、多媒體課件展示:螢火蟲的生理機制。
依據教材中螢火蟲發光原因的內容,結合課件所示,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各組再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從而對螢火蟲發光的原因有清晰地認識。
在掌握螢火蟲發光原理的基礎上,根據它對我們的啟發,讓學生思考:在我們的生活中如何利用螢火蟲為我們服務。然后在班上交流,學生自然得到很多的設想。
3、讀關于作者與螢火蟲有關的往事和對故鄉情思的內容,感悟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喜愛和對故鄉的留戀之情,體會這樣的內容用在說明文中有什么好處?
4、再讀關于螢火蟲的科學說明,感受列數字、舉例子說明方法的運用,體會這些方法的使用,能夠使說明的內容準確、嚴密。
5、讀多媒體課件上展示的三個句子,品味說明文準確、簡潔的語言特點,尤其是其中像這樣的詞語:能夠發光的,不能發光的;大抵;幾乎等等都表述得很準確、嚴密。
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給學生留出自由發揮的空間,通過自主探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于螢火蟲的種類、繁衍情況、生活習性和發光的特性,學生可以通過讀課文就能夠明白,教師不必再講。
多媒體課件可以讓學生直觀、形象地了解螢火蟲的生理機制,掌握其發光的原因,從而突破了本節的教學重點。
在生活中如何根據螢火蟲對我們的啟發,對螢火蟲的利用進行設想,培養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學生再讀課文,可以更好地讓學生感受說明方法運用的好處和品味準確、簡潔語言運用的妙處。
再讀課文拓展延伸
指定學生讀。
1、再讀課文最后作者對故鄉的情思的內容,仔細品味下面兩句話,“故鄉的螢火蟲更是一年,二年,幾乎十年沒有見過了,最近家中來信說:三月沒有雨,田里的稻都已枯死,桑樹也有許多枯萎了。”“那黑魆魆的樹影,也必定很稀疏了。”引導學生體會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
2、通讀全文,感悟本文記敘、描寫與科學說明相結合的寫作方法。利用這樣的寫作特點,擬《知了》的寫作提綱在班上交流。
學生感受課文最后部分的兩句話,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的意識。
擬作文提綱,做到了學以致用,從而突破了本節教學難點。
談收獲
學生自由談
鞏固所學知識,體驗成功的喜悅
作業布置
1、課外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及其它優秀的科普作品。 2、模仿本文寫作特點,自己選擇題目,列出寫作提綱。
課外延伸
《螢火蟲》是一首旋律清新、頗富兒童情趣的歌曲,全曲的一、二樂句以童謠式的歌詞,富有民歌的旋律曲調,擬人的手法生動地描繪了螢火蟲提著燈籠匆匆回家的情景。三、四樂句以變化重復的手法進行發展,旋律起伏,把兒童擔心螢火蟲的燈籠被吹滅的心情,描繪得惟妙惟肖。整首歌曲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情趣盎然。在初聽歌曲時,同學們能夠很好的把握歌曲的情緒風格,活潑有趣輕快的。整首曲子的學唱并不難,但是要很好的掌握歌曲,很有韻味的演唱,是整節課的亮點,也是學生很好處理歌曲演唱的難點。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采用情境創設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螢火蟲的帶領下游玩音樂樂園,在樂園中學知識,學唱歌,學表演。為了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音樂實踐的積極性,在設計教學時,我注重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依據學生年齡小,表演欲強的特點,通過故事,猜謎等形式導入課堂,多給學生自由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充分體驗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
在孩子們學唱歌曲的環節里,認為有些地方沒有落到實處,雖然用了很多方法,但是關注學生不夠,旋律學習的時候并沒有循序漸進,而是匆匆的把自己的教學設計環節一步步走下去,并沒有停下腳步來聽聽孩子的歌聲,沒有注意臨機應變的調整自己的教學環節,以至于孩子們在處理歌曲情境時表達得不夠好,值得好好思考。以后的課應該在孩子理解了情境的基礎上及時的指導聲音,指導孩子們用正確的聲音去表現情境是我教學的當務之急。
《螢火蟲》同步練習 篇3
設計意圖:
《螢火蟲》是一首流行歌曲,旋律非常好聽。此歌曲歌詞簡單,旋律優美動聽,富有感染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藝術領域的目標中指出:“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所以在教學中重點把握歌曲優美,抒情的特征,在學唱歌曲的基礎上,聽辨兩段歌曲結尾處的細微區別,并創造優美的意境,通過歌唱和肢體動作表演,進一步抒發感情,更好的感受歌曲的意境。
活動目標:
1.在欣賞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內容,引起學唱興趣。
2.學習聽辨并唱準兩段歌曲的結尾處細微的區別。
3.通過肢體表演,進一步抒發感情,更好的感受歌曲的意境。
活動過程:
一、創造優美意境,導入活動
1.活動導入:聽音樂排好座位并能安靜下來。
2.出示圖片,在一個寧靜的夜晚,有一個怕黑的孩子怎么也睡不著,媽媽輕輕地在孩子耳邊唱了一首歌,讓孩子安心睡著了,我們來一起聽一聽這首歌。
反思:活動一開始,我彈奏音樂讓孩子們根據常規將椅子放在規定的位置。然后,我彈奏《蟲兒飛》,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安靜下來,并且我想通過《蟲兒飛》這個音樂,順利的引入情境中去“一個寧靜的夜晚”。但因為是臨時蹦出的想法,使得準備不夠充分,語句組織不太妥當。孩子們都聽過這個音樂,不用問他們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而且《蟲兒飛》也不是本堂課的重點,它只是一個引子。只要讓孩子們感受到,音樂的優美,安靜,好像有很多美麗的小蟲在夜空中飛,然后順利引入主題“就在這樣一個寧靜的夜晚……”
二、初步感知歌曲
1.出示圖片,教師清唱歌曲《螢火蟲》。
2.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覺。
3.歌里唱到了什么?(螢火蟲)
4.螢火蟲是什么樣子的呢?請你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在夜空中飛舞的螢火蟲吧。
5.再次清唱歌曲,幼兒欣賞。
反思:經過第一個環節的鋪墊,順利的導入了歌曲《螢火蟲》。第一遍范唱我采用清唱并加入小范圍的肢體動作,讓幼兒初步感受《螢火蟲》這首歌曲的優美。范唱完后,讓幼兒談談聽了之后有什么感覺。有的說“聽了以后我好像也能安心睡著了”有的說“這首歌很好聽,很優美……”孩子們的話語很美,但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總結不太具體,很籠統,沒能讓幼兒很好的感受到歌曲優美的意境。在語句的組織和表達方面,我想我還需要加強。
第二遍范唱是讓幼兒閉上眼睛感受螢火蟲在夜空中慢慢飛舞的情景,同樣采用清唱的形式,這一遍我扮演螢火蟲飛到孩子們周圍看看哪個孩子沒有閉上眼睛,在個環節中,如果配上音樂范唱效果會更好。另外,肢體動作還不夠優美,不夠放開,這一點在以后的執教中,一定提醒自己要注意。
三、學唱歌曲,辨別結尾處的細微區別
1.出示圖譜,引導幼兒觀察,圖譜中除了螢火蟲還有什么?(出示圖譜)
2.教師完整演唱歌曲,提問:
①你喜歡其中哪一句呢?
②圖譜中的波浪線表示什么意思呢?引導幼兒觀察前三個樂句結束音和最后一句的結束音的長度。
3.提出問題,教師范唱
這首歌有幾段呢?兩段聽上去有什么不一樣呢?我們再來仔細聽一聽。
4.提問:①你聽出來了嗎?哪里不一樣?(兩段結尾句)
5.教師重點范唱結尾句,幼兒學唱。
6.幼兒完整學唱,提問:用怎么樣的速度唱這首歌比較合適?
7.教師彈奏鋼琴,請幼兒根據圖譜帶著感情完整演唱歌曲。
反思:這一環節學唱歌曲,可以說是本堂課的重點。在這一環節中,不但要讓孩子們學會演唱《螢火蟲》,還要讓孩子們能辨別出兩段歌曲結尾處的區別。在這一環上,有幾個點的處理還需改進。一個是圖譜的設計與擺放,因為《螢火蟲》共有兩段,所以我一共畫了兩張圖譜,左右擺放。由于歌曲兩段的歌詞前兩句一樣,后兩句才開始有所變化,所以在問孩子們最喜歡哪一句時,他們都只關注到左邊那張,忽略掉右邊那張,而且兩邊的第一句和第二句都一樣。所以,圖譜的設計和擺放還不說很合理。還有原本想讓幼兒通過兩段分開的圖譜看出這首歌曲一共有幾段,但是在執教中發現,幼兒未能很好的發現歌曲一共有兩段。后來我知道,讓幼兒分辨歌曲一共有幾段,這對于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其實這個問題不用設計,直接由教師告訴幼兒,這首歌一共有兩段,我們來聽一聽兩段有什么不一樣。
還有一點就是并沒有很好的將難點突破,本節課主要想突破的難點是讓幼兒能唱準兩段歌曲結尾處的變化,活動中孩子們雖能在教師的帶領下將兩段歌曲的最后一句唱準,但在脫離教師帶領的情況下卻未能很好的將兩句唱準,對于這一點需在下次的跟進課很好的將難點突破。
四、配上肢體表演,進一步抒發感情
1.這么好聽的一首歌,如果配上我們優美的舞蹈就更好了。
2.教師引導幼兒發揮想象,根據歌曲自由創編優美的動作。
3.先請女孩子扮演螢火蟲,邊唱邊學螢火蟲飛舞,男孩子當怕黑的孩子坐在位子上邊唱邊安心的睡覺。(第二遍,角色對換)
4.活動結束,教師總結:今天我們都是美麗的小小螢火蟲。回家后,把這首好聽的《螢火蟲》唱給爸爸媽媽聽吧!
反思:最后一個環節是讓幼兒配上肢體動作,進一步抒發感情。在這個環節中先讓幼兒坐在位置上學一學螢火蟲跟著音樂配上肢體動作,然后再請做得好的幼兒飛到中間來表演,這樣的形式使的這個歌表演很有秩序,不是很亂。但是,總感覺整個意境還不夠美,如果在課前,我先用各種材料準備一些螢火蟲的翅膀,讓幼兒在表演時帶上,這樣幼兒的表演欲望會更強,會使整個氛圍更加的美。在組織一部分幼兒上來扮演螢火蟲表演,另一部分幼兒坐在位置上扮演怕黑的孩子的時候,教師的引導還不夠,使得臺上的“螢火蟲”不知道該怎么飛,怎么表演。如果讓“螢火蟲們”能跟著音樂圍繞著怕黑的孩子們飛,讓他們給孩子們帶去光亮,這樣效果就更好了。
總的來說,本次大班音樂活動《螢火蟲》的整個過程,我所營造的氛圍還可以更美些。孩子們都很喜歡這首歌,早前也都聽過這首歌,所以要讓他們學會哼這首歌的旋律不是很難,關鍵是他們對歌詞掌握了多少,整個流程下來,孩子們對歌詞的掌握度不是特別高,還有我在課堂上的過渡語,回應語,總結語還不夠豐富,不夠優美。這些都需要在下次的跟進課中改進和完善。
《螢火蟲》同步練習 篇4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肢體動作,感應短短長的樂句
2、在游戲活動中,了解螢火蟲的特征
3.感受與同伴相互合作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紗巾 碰鈴 圖片
四、活動過程
(一)進場
聽音樂《hello》音樂進場,
(三)故事引入,了解螢火蟲的特征和生活習性
在一天晚上,寶寶和媽媽一起去露營,他們搭了一個帳篷,天慢慢暗下來了,寶寶抬頭一看,看到天上有許多星星,一閃一閃的,寶寶看得入迷了,突然天上的星星都飛下來了,星星怎么會飛下來呢,原來是螢火蟲飛下來了。螢火蟲是怎么飛下來(跳舞)的我們一起來聽聽音樂。了解歌曲中螢火蟲的一些特征(提燈籠,像星星)
(四)徒手律動,感應短短長的樂句
1.螢火蟲飛累了,會到哪里去休息呢?
2.那讓螢火蟲到我們身上來好不好?
3.聽音樂飛停飛停飛飛停(教師清唱音樂)
(五)道具律動
1.自由玩紗巾
2.還要給螢火蟲裝上漂亮的翅膀
3.集體學螢火蟲飛蹲飛蹲飛飛蹲
4.兩兩小朋友合作飛
5.老師剛才把你們飛的圖畫都畫下來了我們來看看,他們飛了幾次啊?飛得一樣嗎?
(六)樂器演奏
1.螢火蟲媽媽還給我們帶來了一樣寶貝,是什么啊?它說呀要幫我們把它的寶寶都叫回來,我們來聽聽看它怎么叫的?——教師示范敲
2.幼兒徒手學習
3.樂器演奏
4.螢火蟲寶寶回家了
《螢火蟲》同步練習 篇5
第四單元 童年的歌
第八課 唱——《螢火蟲》
教案出處:上海教育資源庫集體備課
【教學目標】
1、在情景式的教學環境中,能正確地演奏打擊樂器并自創節奏為樂曲伴奏;能自然、有感情的用肢體語言表現音樂及嘗試作音響創作來體驗三拍子音樂帶來的美感。
2、通過感受、體驗等方式幫助學生學唱歌曲《螢火蟲》,指導學生用天真、純樸的情感來演唱歌曲,讓學生感受到歌曲給他們帶來的愉快心情。
3、能自信地、有表情地進行交流和綜合表演,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團隊意識,激發學習音樂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在三拍子音樂的伴奏下,能用打擊樂器和肢體動作表現出強和弱。
2、唱好八分音符,附點二分音符 。
3、指導學生能用輕切、自然的聲音演唱。
4、初步嘗試用變奏來演唱歌曲,感受二拍和三拍的節奏特點。
【教具準備】
“螢火蟲”頭飾、打擊樂器、熒光棒、多媒體
【教學內容】
1、感受、體驗三四拍音樂;
2、學唱歌曲《螢火蟲》;
3、綜合表演;
4、拓展;
【教學過程】
(一) 聽音樂進教室,隨三拍子音樂飛進教室
師:與小伙伴一起舞蹈;和老師一起跳一跳。擺出你們最漂亮的造型。
(二) 快樂音樂園
1、師: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去快樂音樂園, 想知道今天還有誰和我們一起去嗎?請你猜一猜。
2、猜謎語
師:夏夜里,誰提來,一盞一盞小燈籠;小燈籠,象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不是燈也不是星,是什么呢?(學生回答)
3、揭示課題(媒體)
4、節奏樂園
(1)、師:螢火蟲把我們先帶到了節奏樂園,你能聽出這首樂曲是幾拍子的嗎?老師想請大家幫助我一起聽,好嗎?(媒體出示)
(2)、師:你知道三拍子的強弱規律嗎?你能用什么方式來表示?(媒體出示)
(3)、師:你能用打擊樂器隨著音樂演奏嗎?(媒體出示)現在就請每一組小朋友拿好打擊樂器一起拍一拍,敲一敲。
(4)、學生小組進行練習。
(5)、師:小朋友都練習得很認真,現在請每一組先來演示一遍。
5、舞蹈樂園
(1)、媒體播放兩只跳舞的螢火蟲
師:看!螢火蟲又把我們帶到了舞蹈樂園。(學生欣賞)瞧!兩只螢火蟲跳著不同的舞姿,你更喜歡哪一只呢?請你也做一做.。學生回答
(2)、學生聽音樂用動作表現出自己喜歡的螢火蟲。
師:現在讓我們聽著音樂和你喜歡的螢火蟲一起舞蹈吧。
(3)、師:音樂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覺?
學生回答
師;老師從你們剛才的舞姿中已經感受到了。
6、歌唱樂園
(1)、師:螢火蟲帶著我們又來到了美麗的草地上,和你的好伙伴找一個最舒服的地方坐下來,聽,螢火蟲唱歌了。(錄音范唱)
師:你聽到螢火蟲唱了些什么?(學生回答)
師:你們都很棒。
(2)、出示歌詞(媒體出示)
(3)、師:接下來老師為你們朗讀一遍歌詞。
(4)、師:你們想和老師一起讀歌詞嗎?現在就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對讀歌詞,蘭色的歌詞老師讀,紅色的歌詞小朋友讀,讀的時候配上適當的動作。(師生對念歌詞)。
(5)、學生用lu哼唱旋律
師:現在請小朋友輕聲用lu唱一遍。
(6)、師:輕聲地和身邊的小朋友一起學唱。
(7)、師:你覺得你有哪些地方不會唱嗎?
學生回答,教師指導演唱
(8)、師;讓我們完整演唱一遍。
(9)、師;現在請男孩子演唱,女孩子聽一聽,然后評一評男孩子唱得怎樣。(交換)
(10)、師:你有什么好方法能更有表情地表現這首歌曲?
(學生回答)
7、表演樂園
師:看,我們又來到了表演樂園,有三只正在表演的螢火蟲,和你喜歡的螢火蟲一起唱唱跳跳。
(三)、拓展
1、創作樂園
(1)、師:聽,這是一首幾拍的歌曲?你覺得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學生回答
(2)、師;你會拍這條二四拍節奏嗎?(學生拍擊)
(3)、師:二拍子的強弱規律你知道嗎?(學生拍擊)
(4)、師:看,現在這首歌曲有哪些不同了?請你先試著念一念。)、師:誰愿意試著唱一唱?
(6)、師:讓我們一起演唱,要表現出兩種節奏帶給你的不同情緒。
2、師;今天在螢火蟲的引領下我們參加了很多音樂活動。你知道嗎?小小的螢火蟲生命非常短暫,但在短暫的生命里還無私奉獻自己的一點點光,我們更應該向它學什么呢?
3、師:無私的螢火蟲又要到別的地方去幫助黑暗中的朋友了,就讓我們也揮舞起手中的小小熒光棒跟著它一起輕輕地飛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