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教學設計(精選14篇)
《窗》教學設計 篇1
窗
教學設想:
1、<<窗>>是一篇自讀課文,把它作為課外閱讀來處理。
2、教給學生分析小說的方法,讓其去實踐。
3、需注意的是:學生的自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的自學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自讀小說的能力;
2、領悟小說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領悟人生哲理
教學難點 :學會分析小說
教學用具:題簽
教學方法:指導閱讀
學習方法:模仿-實踐 質疑-探討
授課類型:自讀課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2分鐘)
同學們,我們平常觀察生活的媒介多有好多種,通過我們的眼睛,通過廣播 電視、新聞報紙------當然,通過那一扇扇明亮的窗戶我們也可以認識到生活百 態。本節課就我們通過澳大利亞作家泰格特的名作<<窗>> 來觀賞一下資本 主義 社會的風景。(1分鐘)
板書課題:窗 (0.5分鐘)
二、明確教學目標
關于這篇課文,本節課要求同學們掌握一個問題--通過泰格特的這扇窗, 你觀察到了什么?你感悟到了什么?
接下來,請同學們把語文書翻到159頁,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窗>>(0.5分鐘)
三、指導學習(約10分鐘)
1、指名朗讀。(5分鐘)
2、提出問題:從這扇窗里你觀察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作答。(1分鐘)
3、明確體裁
問:通過對文章內容的了解,你能確定文章的體裁嗎?答:小說。1分鐘)
4、指導分析小說的途徑
問:小說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板書:三要素
問:三要素的核心是什么? 答:人物形象。
師: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既然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的,顯然小說的主題思想是通過對主人公的刻畫來展現的。(1分鐘)
問:通過剛才對文章內容的粗略了解,你能斷定誰是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嗎?
答:另一個病人。
師:好,現在就請同學們細讀課文分析另一位病人是怎樣一個人?作者是怎樣刻畫這個人物形象的呢?
四、學生自學 (15分鐘)
1、研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思考:(5分鐘)
、僬哂檬裁捶椒ǹ坍嬃肆硪晃徊∪说男蜗?他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讵毩㈤喿x思考,用鉛筆圈畫,可以在書的空白處標注。
2、檢驗效果(3分鐘)
⑴、交流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傩睦砻鑼 ②故事情節推動人物性格的發展。
、、人物形象通過分析一個病態的畸形的扭曲的人物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
3、挖掘主題(1分鐘)小說為我們展示了一個什么主題呢?你有什么感悟?
4、分析小說中環境的作用。(3分鐘)
、、開頭自然環境的描寫;交代特定的環境。
⑵、病人講述的公園景象的作用。
、、虛景。病人憧憬病房外的美好生活。
、、借以打發時間,同時安慰對方病友;更能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五、總結經驗(5分鐘)
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明確了把握一篇小說的主題要從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通過這篇小小說,再結合我們以往學過的小小說談談小小說的特點。
學生思考后作答。
⑴篇幅短。 ⑵以小見大; ⑶構思巧妙。
表現:①以病人作為主人公; ②結尾寓意深刻。
六、鞏固練習(10分鐘)
閱讀短文<<共同的秘密>>,領悟思想內涵。
板書設計 :
窗
泰格特
體裁:小小說
三要素:人物形象(中心) 披露了那些為
故事情節 反映社會生活 滿足一己私利
具體環境 (主題) 而不顧別人死活的人
七、布置作業 (1分鐘)
以<<生日>>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小小說。
注意:要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人物形象來反映主題思想。讓人物形象 在故事情節發展中成熟豐滿起來。
《窗》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79—80頁
教材簡析: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熟悉分數乘法的意義,初步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對“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以及其他相關數量關系”的已有認識,解答一些形如a×(1± )的稍復雜的與分數有關的實際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的發展。所以本節課的教學應當適當放手讓學生去獨立思考,讓學生自主探索,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并掌握復雜的分數乘法應用題的解題方法,能夠正確地解答有關比較復雜的分數乘法應用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借助線段圖,通過自主探索、交流,知道稍復雜分數乘法應用題的特征,掌握稍復雜的分數乘法應用題的解題策略。
2、通過探索稍復雜的分數乘法應用題的解題策略,經歷策略多樣化和一般化的過程,體驗算法優化的過程,獲得探索的體驗,發展轉化的數學思想。
3、通過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探索的精神。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談話: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在學知識的過程中領略了中國的古代文明,大家知道嗎,這其中的文化遺產秦兵馬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2、出示課本情景圖片,簡介秦兵馬俑。
3、出示課本第一組信息,你能提出一個兩步解決的數學問題嗎?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教師充分運用教材中的情境,分層出示信息,避免干擾,
簡潔明了,引入對新課的學習。
二、探索新知:
1、提問: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知道什么?從信息中你都能知道什么?(學生先自己說一說,再在小組里交流。)
2、反饋。
學生充分交流后,感受到:這是一個部分數與總數之間相比較的問題,它涉及兩個基本數量關系,一個是已清理數與未清理數相加的和等于陶俑總數,另一個已清理數數與陶俑總數的分數關系。但一下子要想知道未清理數,問題的思路不是很清晰。
3、以圖促思。試畫圖,表示出總數和已清理數。怎樣表示出未清理數,哪一段表示未清理數?
4、提問:要求未清理數,可以先算什么?
5、學生再一次交流,明確解題思路。(學生通過畫圖后,很容易想到,要求未清理數,可以先算出已清理數,再用總數減去已清理數就能得到未清理數了。)
6、列式解答。指名一生板演。
7、集體批改。(對解題正確的學生進行鼓勵。)
8、探討其它算法。想一想,還可以怎樣算?
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在線段圖上怎樣表示?師生在線段圖上找出1- 即 ,這是表示什么?那么要求還剩多少尊,也就是求什么?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解題時放開思路,加深對數量關系的理解,靈活解答。
9、對比兩種方法,對比線段圖,找出兩種方法的異同點,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
[設計意圖]注意應用線段圖,讓學生理解題意,分散教學難點,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知識,并通過知識點的聯系,進行比較,使學生認清題型結構,掌握解題思路。
三、鞏固深化
1、完成“自主練習”第1題
畫圖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填空。
2、完成“自主練習”第2題
。1)引導學生弄清題意。
(2)讓學生獨立解答。
。3)交流解題思路。
3、完成“自主練習”第3題
。1)指名兩位學生板演,其余在自備本上完成。
。2)組織交流。
(3)集體反饋,重點讓學生說一說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利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組織練習,使學生所學知識不僅得以鞏固,而且得以運用。在整個練習過程中,始終關注學生解題思路。
四、總結回顧。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用今天學到的方法可以解決生活中哪些實際問題?
[教后反思]本節課,力求突出以下特點:
(1)、教師力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學會人人參與、學會發現、學會應用、學會創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出示一組信息、文字、圖表,讓學生層層發現問題。
。2)、因為學生有了學習簡單分數應用題的基礎,因此大膽放手,讓學生同桌或小組討論、分析、試做,做完后讓學生自己說解題思路。學生充分參與了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習的主人。
。3)、圍繞重點難點精心設計提問,并充分利用線段圖引導學生分析題中數量關系,抓住解題關鍵,明確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方法。并通過對兩種不同的解法對比及課后小結,進一步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第二課時
一、 談話引入,提出問題。
1、出示情境圖及2、3、4組信息,繼續上節課的話題。
2、提出問題。
二、探索新知。
1、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出解決第二個紅點問題:1號坑占地多少平方米?
2、學生交流:該問題是根據窗口中哪條信息所提出的?
3、師:你能用線段圖表示出該條信息及問題嗎?畫線段圖時我們應該先畫什么?再畫什么?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之后師指生交流并板書線段圖:
[設計意圖]通過指導學生畫線段圖,可以使學生更加直觀而形象地觀察到題中的信息和問題,從而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夯實基礎。
4、學生思考并交流:根據線段圖中的信息,除“1號坑占地多少平方米?”這一問題之外,你還能提出并解決哪些數學問題?(提中間問題)
[教案預設:1、如果學生提出問題有困難,教師可點撥:在線段圖中,每條線段應該是既可用分率表示,又可用具體數量表示的,那么,在這個線段圖中有哪些未知的分率或數量呢?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2、如果學生在第一環節中已提出如下問題,則此處直接過渡到:下面我們先來解決如下兩個問題:]
①1號坑比2號坑大多少平方米?
學生交流:1號坑比2號坑大2號坑的 ,即9000平方米的 ,列式:9000× =5000(平方米)
、1號坑是2號坑的多少倍?
學生交流:1號坑比2號坑大單位“1”的 ,所以1號坑的面積是2號坑的(1+ =1 )倍。
5、教師引導:根據上面①、②所得的數據,現在,你能解決“1號坑占地多少平方米”這一問題嗎?數量關系是什么?
數量關系:
。1)2號坑面積+1號坑比2號坑多的面積= 1號坑的面積
(2)2號坑面積×1號坑是2號坑面積的倍數=1號坑的面積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之后進行集體交流。交流時要求學生說明為什么這樣列式。教師板書算式。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線段圖提出不同問題,構成問題串,從中理清數量關系,解決本節課的新知識。]
6、對比兩種解法。
討論:有什么異同?引導學生合理選擇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學生會發現比單位“1”“多”幾分之幾和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的分數應用題,在解題思路和方法上的異同,訓練學生分析、比較和概括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總結經驗的習慣,教學生學會數學地思考。
三、鞏固深化。
1、出示綠點問題,2號坑有多少尊陶俑、陶馬?
2、嘗試解決問題。
生畫圖分析數量關系,獨立完成。
3、交流思路。你是怎樣想的?以誰為單位“1”?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要求2號坑有多少尊就是求什么?
四、練習提高。
1、自主練習1(2)、(3),畫圖分析數量關系。
2、自主練習4、6。交流時重點讓學生溝通解題思路。
五、總結評價。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反思】
稍復雜的分數乘法這類應用題的數量關系雖稍復雜些,但基本解題思路與前面學過的應用題是一樣的。解答這類應用題的關鍵是找到與已知量對應的幾分之幾,特別是將比單位“1”多幾分之幾,轉化為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因此這節課先把握整體,將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用線段圖直觀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解答新問題。在解題時總是有意讓學生畫出線段圖進行理解與比較,將文字轉變成圖,數形結合。在練習中也讓學生根據線段圖找到數量關系,并列式,又將線段圖轉變成文字,從而讓學生更清楚這類應用題的特點,把握問題的關鍵所在,使問題明了化、簡單化。
《窗》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人性的美與丑;
2.理解對比描寫對凸現人物形象的作用;
3.理清情節結構,學習本文精巧的構思方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完成《練習冊》第116-117頁的一到四題)
二、學生速讀課文,理清小說結構。(按照小說的結構特點,把課文分為四個部分)
明確:第一部分(1-3)開端。寫兩人關系的融洽。
第二部分(4-7)發展。寫“不靠窗口的病人”從“享受”到“困擾”。
第三部分(8-12)高潮。寫“不靠窗口的病人”見死不救。
第四部分(13-15)結局。寫“不靠窗口的病人”被抬到靠近窗口的那張床上,但“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
三、學生再讀課文,把握人物形象。
1.文章一開始反映出兩個人的關系應該是融洽的,請在文中找出證據。
明確:“兩人經常談天,一談就是幾個小時”;靠近窗口的病人,每天在仰坐時,都為同伴描述他“所見到的窗外的一切”,“每天的這兩個小時,幾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的全部內容”。
2.文章第三段寫靠近窗戶的病人為同伴描述他并未見到“窗外景物”,他為什么要這樣做?表現了他怎樣的品質?
明確:他這樣做是為了在生命的最后階段為他人送去一些快樂,用對美好生活的描述鼓舞病友的意志,表現了同志臨終前仍為他人著想的高貴品質。
3.讀完全文,我們知道窗外的這座美麗的公園,都是“靠近窗口的病人”精心編造的。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目的是解除同伴的痛苦。編造得如此豐富優美,描述得這么生動有趣,這正是他自身美好心靈的寫照。
4.文章第六段的“想法”在文中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實際是指什么?“他愈加克制,這種想法卻變得愈加強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確:①為什么偏是他有幸能觀賞到窗外的一切?為什么自己不應得到這種機會的?②嫉妒心③“不靠窗口的病人”的自私的心理。
5.文章8-12段中,“不靠窗口的病人”“文絲不動”“仍然盯著天花板”,刻畫出此人什么形象?
明確:自私、丑惡、冷酷無情。
6.為什么同是在一個位置觀看,一位病人看到了豐富多彩的窗外世界,另一位病人只看到了一堵光禿禿的墻?請思考本文題目“窗”的豐富涵義。
明確:一扇窗,分明是第一位病人的心窗。在他的眼里,充滿著一方光明、美麗、令人向往的凈土,人們在自由自在的生活,這也是他活下去的動力所在。通過他的描述,又給第二位病人帶來了一幅美麗的人間生活場景。這種寫照逼真、富有感染力,使他們面對疾病,戰勝病魔的力量,然而偏偏后者心里滋生了另一種不平。
從這扇窗子,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更看到了卑劣的人性!
窗—在高尚者的心靈中幻化出了燦爛的生命之花,而在卑鄙者眼中只是“以堵光禿禿的墻”。
窗—即兩個病人的心窗,一個利他,一個利己。
高尚和丑陋之間的距離,只有一扇窗,第一個人以自己的想象來換取自己和第二個人的開心,可第二個人誤解了第一個人,從兩個人都開心到兩個人都悲慘.一個死了;而另一個人將永遠也沒有下一個安靜的夜晚。
在第一個人眼里,世界是美好的,他把一堵槍想成美麗的景象,他也帶給了第二個人歡樂,而第二個人卻以嫉妒的目光,去看待第一個人,在第一個人生命垂危的時候,本有能力救他的,第二個人,為了自己的私利,見死不救,導致了現在的結局窗外確實只有一堵墻,那另一位病人用眼去看,當然只看到墻了,而靠著窗的原來的那人病人是用心去看,用心,用感情來描述生活,所以看到的是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看到窗外世界的人,栩栩如生的向同室的病友描述所見,他一方面是借以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情感,一方面是借以喚起病友對生活的熱情,對生命的意識,激勵病友頑強地與冷病斗爭,生存下去.他是一個熱愛生活關心別人,意志堅強的人,而另一位病人則是一個同樣熱愛生活然而自私的家伙,一個人的卑劣毀滅了兩個人的幸福。
作者先以第一個病人根據自己的想象而編造出來的使別人快樂的描寫為開頭,也為第2個病人的嫉妒埋下伏筆~!當他知道自己“親手”殺害了1個給他制造快樂的人后,相信他,這輩子不會有1個睡安穩的夜晚!
7.“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痹嚫鶕宋镄愿窈托≌f情節,發揮想象,續寫一段“他”心理活動。
四、作業
完成《練習冊》第118頁九和119頁十。
21.《錯過》教案
一、學習目標:
1、誦讀課文,熟悉內容,把握文章清晰的思路、嚴謹的結構。
2、理解“錯過”產生的原因,體會本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把握住最關鍵、最美好的機會。
3、品味本文鮮明、生動、含蓄的語言,學會辯證地對待人生中的“錯過”,獲取人生的體驗。
二、學習重點:
學習本文清晰的思路,嚴謹的結構,學會辯證地對待人生中的“錯過”。
三、學習難點:
學生有“錯過”的經歷,但缺乏對“錯過”的深刻體驗。
四、教學設想:
1、預習要求:
(1)利用工具書,掃除生字詞障礙,能正確而流利地朗讀課文。
。2)收集整理作者劉心武的相關資料(生平及作品)
。3)以小組為單位,課前交流自身“錯過”的經歷,談自己的體驗。
2、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雜文。教學中,要結合議論文的有關知識,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結構,分析作者所運用的論證方法和修辭方法,指導學生了解文藝性政論文的特點。
安排學生合作探討語言的哲理性,并結合自身對“錯過”的體驗,與作者的體驗進行比較,從而加深對哲理語言的理解。
3、學法設想:
熟讀課文,從感情上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對人生中“錯過”的認識和態度。
學習方法上,采取整體感知,重點研讀、聯系生活、自由討論的模式進行。
4、課時安排:一課時。
5、教具準備:投影儀、小黑板。
五、學習過程:
(一)名言欣賞結合實際導入新課
1、有一名人說過:當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時,那你必然也會錯過月亮和星星。
2、聯系實際暢談:你在學習和生活中經過“錯過”嗎?
。ㄒ螅河煤啙嵉恼Z言談談)
3、結合學生的回答,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及作者)
明確:是否錯過并不重要,關鍵是你應該如何對待錯過。
。ǘ┳呓髡摺獎⑿奈
1、學生交流收集的資料。2、師稍作補充。
。ㄈ┞撓蹬f知,熟悉課文,理清結構。
1、介紹文藝性政論文(即雜文)知識:現代散文的一種,不拘泥于某一種形式,
可以議論;可以敘事。本文以議論為主,可作為文藝性政論文學習,文章的結構是怎樣的?
2、師生討論文章的結構,明確并板書: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3、速讀課文,思考劃分層次,交流明確:
引論:1——2段
本論:3——6段
結論:7——15段
5、提問:各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板書內容)
6、學生討論后回答。(可以借助原文中相關語句)
7、文中運用的論證方法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先回顧學過的論證方法,后組織學生討論明確)
板:第2、5段:事實論證
第7、8段和第9、10段:對比論證
第14、15段:比喻論證。
。ㄋ模、精要段落研讀,品味其哲理。
1、文中12、13段看似矛盾,應怎樣去理解?
(提示:“錯過”能否避免呢?你能從文中找出理由嗎?既然不能避免,我們當然只能“習慣”它,“錯過”的存在,有什么意義或價值?)
2、找出文中富含哲理的語句,誦讀品味。
。ù祟}開放性較強,只要學生能找出句子,并言之有理即可)。
如:第14段的比喻句。
明確:“窗外的美景、奇景”比喻的是人生中的一些小的“過錯”;“預定的到站”比喻的是人生中最關鍵、最美好的追求。
反復誦讀找出的語句,進一步領會本文中心。
。ㄎ澹、探究活動。
文章中說:“錯過,即‘有所失’,我們要習慣它。”“錯過,也往往構成另一種得,我們要品味它!睘槭裁匆傲晳T”和“品味”“錯過”?試結合閱讀課文并談談你的看法。(學生討論、交流,不求統一答案)
(六)、結合實際,體驗人生。
從文章來看,“錯過”可以轉化為“掌握”,也幾近于“過錯”;叵胍幌伦约旱慕洑v。你當時是怎樣做的?學習了本文以后,你覺得如何做才是正確的?
。▽W生回顧自己遭遇的種種“錯過”),合作探究,自由討論,相互交流,在這一活動中,樹立起正確對待人生中的“錯過”的品質,獲取人生的體驗。)
。ㄆ撸、梳理鞏固。
這是一篇教育意義很強的文藝性議論文,即雜文。學習本文,不僅要了解文章內容,分析篇章結構,更重要的是學會怎樣面對人生中接踵而至的“錯過”,在“錯過”中,體會人生的真諦,含笑對待“人生的終點”。
。ò耍、練習設計
在你的記憶中,哪些“錯過”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以“錯過”為題,將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寫下來,
附:板書設計:
提出問題:大小錯過之多
把握關鍵機會分析問題:產生錯過原因含笑到達終點
解決問題:怎樣對待錯過
《窗》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 學習小說中對比手法的運用。
2. 分析小說中兩個主要人物的人物形象。
(二)過程與方法:
1. 梳理小說的情節,體會作者精巧的構思:對比描寫和出人意料的結尾。
2. 分析解讀人物,體會小說所揭示的人性的光輝與黯淡,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聯系生活,感悟小說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解讀小說中的兩個主要人物,理解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小說所揭示的人性的光輝與黯淡。
教學難點
聯系生活感悟小說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啟迪同學們聯系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方法
探究法、對話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著名作家錢鐘書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窗》,說人們最初建造房子的時候是沒有窗戶的,后來,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再建造房子的時候便有了窗。透過窗,屋子里的人可以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里面的人在看到外面精彩世界的同時,外面的人也窺探到了屋子里面的秘密,那么,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澳大利亞作家泰格特的小說《窗》,看看里面又會有怎樣別致的故事……
二、學習目標:
1. 學習對比手法的運用,品析人物形象
2. 梳理小說情節,體會作者精巧的構思:出人意料的結尾
3. 聯系生活,體會小說所揭示的人性的光輝與黯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三、檢查預習結果:
消遣(qiǎn) 一泓清泉(hóng)
玫瑰(guī) 栩栩如生(xǔ)
草坪(píng) 爭奇斗研(yán)
俯瞰(kàn) 氣喘吁吁(xū)
窄小(zhǎi) 五彩斑斕(lán)
手肘(zhǒu) 津津有味(jīn)
挪動(nuó) 扣人心弦(xián)
四、體裁:小小說
。浩绦
新:立意創新
巧:構思精巧
奇:結尾驚奇
五、情景再現,復述情節:
時間:“曾住過”表明這是過去發生的事情
地點:一家醫院的病房
人物:兩位病人
環境:病房十分窄小,僅能容兩個人,設有一扇門和一個窗戶
開端:近窗病人和遠窗病人關系融洽
發展:遠窗病人從“享受”到“困擾”
高潮:遠窗病人見死不救
結局:遠窗病人看到的是光禿禿的一堵墻
六、互幫互助,共同探究:
為了幫助別的同學理解這篇小說,你可以提出哪些問題來幫助同學們理解文意?
同學們各抒己見,共同探究,共同解決問題
重點明確問題:
一、靠近窗戶的病人為同伴描述的“窗外景色”是真的嗎?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二、為什么這個故事的結局是如此的出人意料?同樣的窗口,為什么昔日的病友能看到美麗的風景,而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
三、小說以“窗”為題,有什么作用?
六、拓展延伸,探究結尾:
故事結尾“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想象和感慨……
七、聯系生活,感悟哲理:
人性的黯淡:環境污染、食品污染等
人性的光輝: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等
課堂總結:
一扇小小的窗戶,不僅是一簡單的“物”,還是心靈的窗戶,映照了美與丑不同的靈魂,它是上帝的眼睛,讓我們看清了人性的光輝與黯淡,一個利己,一個利他,一個熱情,一個冷漠,一座是高尚者的墓志銘,一張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正如北島的一句名詩: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讓我們在生活中,用至仁、至善、至美的心靈,用黑色的眼睛去尋找美麗的風景,把這美麗的風景送給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人。
作業布置:
有一句諺語說得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泵總人的人生道路上,都會遇到種種困難,在他人遇到困難時,伸出你的友愛之手,去幫他一把,余香就不僅僅留在手中,還會沁入你的心脾。
請結合上述內容,自選角度,自選文體,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
《窗》教學設計 篇5
【例題】對下列句子所用修辭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有錯誤的一項是
。 )
a.星星在頭上眨著慵懶的眼儉,也像要睡了。(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表現了夜空星光的暗淡)
b.這是什么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精神,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這種精神。(運用設問的修辭手法,提出問題,引起讀者的思考,同時引出了論點)
c.風過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地上折射出無數的箭頭。(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寫出了雨落地后濺起的形態)
d.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形象地描繪出春花競相開放的情景)
精析 此題既考查了對選項所涉及到的修辭手法的辨識,又考查了對其表達作用的理解。題中共考查了擬人、設問、比喻三種修辭手法,而并沒有夸張手法的運用。d項也是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桃樹、杏樹、梨樹人格化,賦予它們人的特點,達到了形象生動描寫事物的效果。解答這類題時,對表達作用的理解是難點,要在掌握各種修辭手法一般表達作用的基礎上,聯系語境仔細揣摩、體味。
答案 d
思考練習
一 先速讀課文,了解小說的主要內容。然后仔細閱讀,回答下邊的問題。
1“漸漸地,每天的這兩個小時,幾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中的全部內容了!薄斑@個時刻的每一分鐘對他來說都是一種享受!边@些敘述說明了什么?
說明病人的生活單調、無味,而這僅有的兩個小時,由于*窗病人的努力,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歡樂,帶來了值得欣賞、值得記憶的東西。
2有一天,躺著的病人“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想法?你認為這個想法是否合理?
為什么他能*窗自己不能?為什么他能有幸欣賞窗外的一切而自己只能躺在里邊?自己也應該享受這種權利。
就常人來說,其實這個想法也是合理的。也許有人會把他歸結為嫉妒,其實嫉妒也好,羨慕也罷,應該說是人的一種天性。(學生可自由回答。)
3*窗的病人病情危急時和死后,另一位病人有什么表現?試從小說中找出能夠反映他表現的關鍵性詞語,簡單加以說明。
病情危急時,他沒有給予幫助,而是“紋絲不動地看著”,固執地重溫著自己的想法。人都已經死了,他“仍然繼續盯著天花板”,既沒有伸出援助之手,內心也沒有任何不安。幾天以后,他提出了自己的請求,而且當醫護人員“剛一離開”,他就“十分痛苦地掙扎著,用一支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氣喘吁吁”地朝窗口望去,那種急不可待的心情讓人不禁心生厭惡。
4作者這樣安排小說的結局,你是怎樣理解的?
結局顯示,寫自然存在的“窗”是虛,寫人心靈中的窗子才是實。窗是全文的線索,由窗引起的故事恰如洞悉人們內心世界的“窗口”。
《窗》教學設計 篇6
一、認真審題,明確題意。
仔細地弄清題目的要求,重點和范圍,這是做好命題作文最關鍵的第一步。
二、確定中心,選好材料
在弄清題目的要求,重點和范圍以后,就要認真回憶與這個題目有關的材料,哪些事兒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準備表達一個什么思想,這就是回憶材料,確定中心。中心明確了,就要環繞中心,選擇最能表達中心的材料。這就是環繞中心,選擇材料。
三、例文
我家的“俠女”———紀曉旭
你不要小看這個女生哦,她可是我們家的“俠女”,只不過這個稱號至今沒有被人認同而已?丛谖液退慕磺榉峭话愕姆輧荷,在此宣揚一下她多方面的特點,看你到底怎么定位她。
感評:第一段總體寫主人公的外貌特征,描寫比較傳神,抓住了典型的特征。語言簡練,又深刻勾畫出了人物外貌,給人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她的性格超活潑。說到這里,就不得不介紹她家的另外一位大將——臭兒,一只白色的小西獅狗。這位“女俠”總是把這只可憐的小狗當作假想敵,所以小狗從來到她家起就受盡了她的折磨虐待。每逢周末就是臭兒的世界末日。她要么就起臭兒,來個大概,然后
到床上;要么就用牛肉臭兒然后都它雙腳獨立前進。有時興致起來了干脆全身上下裹得嚴嚴實實,還自命為“特效蒸汗減肥法”。可憐的小狗兒受盡了折磨,卻又偏偏離不開她,夜里總鉆到她的被子里,自以為愜意的找個溫暖的小角落舒服的臥下,卻被她睡夢中一招“連環奪命腿”踢到床下,唉。你肯定以為這小狗早已瘦的像非洲難民,可它卻比誰都肥嘟嘟呢!因為這“俠女”其實也很疼它的,所有好吃的東西都分一半給它,每天又好細心的照顧它,它不肥才怪呢!
感評:此段意在表現“俠女”活潑而略顯瘋狂的一面。抓住了典型的動詞,動作描寫很逼真,讓人真的有一種“俠女也瘋狂的”感覺。同時也能看出她對小狗的那種憐寵,展示了她性格的兩面性。
她也有軟弱的一面,“俠女”也會哭嗎!記得那時她看《藍色生死戀》的時候,真是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看上去好不凄慘!她喜歡看言情小說,對于瓊阿姨的作品如數家珍,總是感慨世間的悲涼。她也愛看柯南,每次看的時候是她一天中表情最豐富的時候:開始看到血腥的尸體總是“哇”的一聲大叫,所以通常別人看尸體沒什么,到被她的叫嚇得魂都沒了;然后就開始深思,時而皺眉時而傻笑,時而又坐立不安,真是讓人不明白她到底在想什么;最后等真相揭露她又一陣陣惋惜,說自己怎么那么笨。反正看她看電視可比看電視有趣多了。
感評:這段意在寫“俠女”安靜淑女的一面,但是所選事例不恰當,讓人覺得還是在寫她瘋狂的一面,應當修改。
四、修改
別看她,可她對待卻是一點也的!她很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會為了目標努力。她很能吃苦,可以晚上只睡幾個小時,第二天扮熊貓嚇我們這些膽小的人,所以她的成績也一直是不錯的,讓很多人都恨得牙癢癢。
感評:這一段寫出了“俠女”并非傻玩傻鬧,而是有自己堅定的人生目標,劃線的詞語寫出了她這一特點。語言較幽默,不刻板。
她的初中老師曾評價她說,她是那種會用200%的精力去享受生活的人。她看書,寫作,聽歌,聊天;她上網,運動,郊游,打游戲,她感慨,多愁,愛哭又樂觀。她就是我們家的“俠女”,她就是我。哈哈,我沒有騙你,我真的是“俠女”哦!我可是“絕對快樂派”的第一代掌門人!我們的信物就是開心的笑快樂的笑。加入我們這個門派吧!因為我們的宗旨是沒有什么不快樂,快樂萬歲!
感評:最后一段揭曉謎底,這個“俠女”就是“我”。引用老師的話高度概括了“我”的特點。并且引出了新奇的“絕對快樂派”,讓人回味。
她也有安靜的一面。別看她平時好像很神經質,可是她卻瘋狂的迷戀文學?催^她作文的人都會比較詫異,有點不相信那柔美的文字,纖細的心是屬于她的。她看書的時候,和平常的樣子完全不一樣了。她喜歡在陽光灑滿屋子的下午躲在床上的小角落里,捧一本瓊瑤的小說,放上一張唱片,細細的接受小說中意境的洗禮。那時候的她會出奇的淑女,因為她愛文學,愛寫作,愛這世間上所有的快樂所有的痛苦,愛這美麗的文字,這柔和的世界。
感評:改過之后就比較容易凸現“俠女”與“淑女”之間的對比。是作者讀出主人公安靜柔和和女孩的一面。
本文通過第三人稱,介紹了“我”的特點,避免了“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的尷尬。語言詼諧幽默又略帶叛逆,人物個性鮮明寫真,內容生動有趣。不足之處就是在主次上應該在加以揣摩,更好凸現主體
同學點評:
1:文章通順連貫,人物的特點突出,內容生動有趣,吸引讀者。如果在內容上再多安排一些突出自己的事例將會更好。
2:語言個性活潑,角度獨特,人物個性鮮明寫真。
3:語言生動,形象的刻畫自己,吸引讀者,個性突出,題材新穎。
《窗》教學設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情境和圖片,初步了解彩窗。
2、嘗試用均勻涂色的方法創作彩窗。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在一個古老的城堡里,住著漂亮的公主一家。這一天是公主的生日,她許下了一個美麗的愿望……
音頻:我想要漂亮的彩色玻璃窗。
二、感知
國王相繼向公主出示不同的玻璃窗,并問道:“是這樣的玻璃窗嗎?”
1、出示圖片(綠色玻璃窗)。
師:這個玻璃窗用黑線分割成了許多塊塊,塊塊里涂滿了綠色,你覺得公主會喜歡嗎?
幼兒大膽猜測。
音頻:我不喜歡,我喜歡的玻璃窗是五顏六色的。
2、出示圖片(彩色玻璃窗,但是涂色不均勻)
師:公主會喜歡嗎?
幼兒大膽猜測。
音頻:我不喜歡,我喜歡的玻璃窗是涂滿了顏色的。
3、出示圖片(實物:彩色玻璃窗,涂色均勻)
師:公主會喜歡嗎?為什么?
教師小結:公主喜歡五顏六色的玻璃窗,而且是涂滿了五顏六色的玻璃窗。
三、操作
國王請來了全城最有名的工匠來打造公主喜歡的玻璃窗,可是,他們不分晝夜的工作,也做不出公主喜歡的樣子。公主急的飯也不想吃,覺也不想睡,眼看就要病倒了……怎么辦呢?
1、出示城堡。
引導幼兒觀察城堡的窗戶。
師:城堡的窗戶挺特別,有很多不同的形狀,它們都是什么形狀?
2、出示操作材料(卡片窗戶、油畫棒)。
師:老師這里也有不同形狀的窗戶,同樣用黑色的線條分割成許多小塊,老師還為你們準備了有著漂亮顏色的油畫棒。
3、示范
。1)上下或左右挨著涂色,偶爾跳著涂,引導幼兒發現問題(一來一去挨著涂)。
。2)快涂到黑線時提問:涂到邊邊要怎樣。ㄍ康竭呥呉⌒模?
小結:小朋友只要記住——一來一去挨著涂,涂到邊邊要小心,你就一定能做出最漂亮的玻璃窗,當你做好后,請你把它貼到城堡對應的窗戶上,現在請你用巧巧手幫公主實現愿望吧!
4、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配樂)。
四、評價欣賞
幼兒把涂好的彩窗按形狀安裝到對應的窗框里。
師:玻璃窗,玻璃窗,這是誰做的玻璃窗?
1。點評好的作品。
師:你做的彩窗有很多漂亮顏色,而且顏色均勻,公主一定非常喜歡。
2。點評弱的作品。
師:如果你能夠把顏色涂均勻,公主一定更喜歡的。
3。整體評價。
音頻:謝謝你們幫我實現愿望,我非常喜歡你們為我做的彩色玻璃窗!
師:你們在做彩窗的時候都非常努力,非常認真,你們都有一顆樂于幫助別人的心,公主愛你們,老師也覺得你們是最棒的!
五、拓展延伸
你們為公主做了一件這么有意義的事,老師也想為你們做一件事,那就是——帶你們去看更多美麗的玻璃窗!
欣賞圖片(配樂)。
小結:美嗎?生活中有很多美的東西,需要小朋友學會觀察、發現、欣賞。"本,文來源:屈;老。師教;案網"我們不需要走的很遠去尋找美,也許我們就站在幼兒園的操場,看看天空潔白的云,遠處高高的山,聽聽小鳥的歌聲,聞聞花朵的清香,只要你用心,你就會發現:我們的世界真美好!
活動反思:
1。內容設計符合現階段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和知識技能水平,幼兒在故事情境中熟練掌握涂色技巧,同時產生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欣賞之情。
2。故事情境貫穿始終,幼兒以主人翁的角色感完成作品,調動了其積極性,較好的達成了目標。
不足:
1。故事講述不夠生動,語氣稍顯生硬,沒有親和力。
2。作畫要求不必老師口述,可借助錄音以公主的口吻說出來,不僅有強調作用,也增加了童趣。
3。結束部分欣賞彩色玻璃窗時,圖片可適當減少,以免造成審美疲勞。
《窗》教學設計 篇8
教學設想:
1、《窗》是一篇自讀課文,把它作為課外閱讀來處理。
2、教給學生分析小說的方法,讓其去實踐。
3、需注意的是:學生的自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的自學。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自讀小說的能力;
2、領悟小說蘊含的人生哲理。教學重點:領悟人生哲理教學難點:學會分析小說教學用具:題簽教學方法:指導閱讀學習方法:模仿-實踐 質疑-探討
授課類型:
自讀課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2分鐘) 同學們,我們平常觀察生活的媒介多有好多種,通過我們的眼睛,通過廣播電視、新聞報紙------當然,通過那一扇扇明亮的窗戶我們也可以認識到生活百態。本節課就我們通過澳大利亞作家泰格特的名作>來觀賞一下資本主義社會的風景。(1分鐘) 板書課題:窗 (0.5分鐘)
二、明確教學目標 關于這篇課文,本節課要求同學們掌握一個問題--通過泰格特的這扇窗,你觀察到了什么?你感悟到了什么? 接下來,請同學們把語文書翻到159頁,我們一起來看一看>。0.5分鐘
三、指導學習(約10分鐘)
1、指名朗讀。(5分鐘)
2、提出問題:從這扇窗里你觀察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作答。(1分鐘)
3、明確體裁 問:通過對文章內容的了解,你能確定文章的體裁嗎?答:小說。1分鐘)
4、指導分析小說的途徑 問:小說的三要素是什么?答: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板書:三要素問:三要素的核心是什么?答:人物形象。 師: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來反映 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既然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的,顯然小說的主題思想是通過對主人公的刻畫來展現的。(1分鐘)問:通過剛才對文章內容的粗略了解,你能斷定誰是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嗎? 答:另一個病人。師:好,現在就請同學們細讀課文分析另一位病人是怎樣一個人?作者是怎樣刻畫這個人物形象的呢?
四、學生自學 (15分鐘)
1、研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思考:(5分鐘)
、僬哂檬裁捶椒ǹ坍嬃肆硪晃徊∪说男蜗螅克烤故且粋什么樣的人呢?
、讵毩㈤喿x思考,用鉛筆圈畫,可以在書的空白處標注。
2、檢驗效果(3分鐘) ⑴、交流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①、心理描寫②、故事情節推動人物性格的發展。 ⑵、人物形象通過分析一個病態的畸形的扭曲的人物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
3、挖掘主題(1分鐘)小說為我們展示了一個什么主題呢?你有什么感悟?
4、分析小說中環境的作用。(3分鐘) ⑴、開頭自然環境的描寫;交代特定的環境。 ⑵、病人講述的公園景象的作用。 ①、虛景。病人憧憬病房外的美好生活。 ②、借以打發時間,同時安慰對方病友;更能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五、總結經驗(5分鐘)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明確了把握一篇小說的主題要從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通過這篇小小說,再結合我們以往學過的小小說談談小小說的特點。學生思考后作答。 ⑴篇幅短小; ⑵以小見大; ⑶構思巧妙。
表現:①以病人作為主人公; ②結尾寓意深刻。
六、鞏固練習(10分鐘) 閱讀短文《共同的秘密》,領悟思想內涵。
《窗》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1、初步培養學生通過比較的方法閱讀小說,把握人物形象;(重點)
2、 領悟小說蘊含的人生道理,試結合文章談對真善美的感悟;(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通過預習,簡簡單單的一扇窗,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景象,這是為什么呢?透過這扇《窗》你又能看到什么?
二、作者、作品簡介:
三、檢查預習:
四、整體感知:
1、本文的線索是什么?
2、兩位人物(近窗人和遠窗人)透過同一扇窗分別看到了什么景象?
3、既然是透過同樣的窗口,兩人看到的景象為什么不同呢?
4、哪個人看到的景象的真的?近窗人為什么要虛構窗外的一幅幅美景?
[這美麗的慌言,讓病人乙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增強與病魔抗爭的信心。]
5、 由此可見,近窗人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近窗人面對病魔,不僅沒有屈服,還不斷用自己的力量給他人帶來生活的情趣和勇氣。表現了樂觀、善良、熱愛生命、心靈美好、高尚
。◤倪h窗人的角度)
6、 面對這個窗口,遠窗人的心情發生了幾次微妙的變化?
明確:“躺著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聽著這一切。這個時候的每一分鐘對他來說都是一種享受!薄盀槭裁雌前ぶ翱诘哪莻人,有幸能觀賞窗外一切?”
“為什么自己不應該得到這種機會呢?”——“緊挨窗口的為什么不該是我呢?”——“他憑什么要占據窗口那張床位呢?”
7、 由此看來,遠窗人又是怎樣的一個人?
明確:自私、冷酷、漠視生命、殘忍
8、為什么用《窗》作題目?[一是病房里真實的窗,一是指人們的心靈之窗]
五、小結:窗既是病房的窗口,同時也是指心靈的窗口,兩人看到景象不同正是因為內心世界截然不同。
六、拓展:通過這扇窗你又看到了什么?
七、作業:
八、板書:
近窗人 遠窗人
多姿多彩、充滿生機 對 單調、閉塞、死氣沉
樂觀、善良、熱愛生命、 比 自私、冷酷、漠視生命、殘忍
心靈美好、高尚
《窗》教學設計 篇10
《窗》單課淘金
◇黃衛東
一、 基礎知識沉淀
1.根據下列的拼音寫出漢字。
俯kàn( ) 一hóng清水( ) xū xū如生( )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充塞( ) 氣喘吁吁( ) 爭相斗妍( )
3.辨字組詞。
竭( ) 按( )
遏( ) 安( )
4.改正下列語句中的錯別字。
。1)一對對年輕的情侶手挽著手在樹蔭下散步。( )
。2)公園里鮮花盛開,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還有五彩斑闌、爭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盞草。( )
。3) 第二天早晨,醫護人員送來了蔌洗水,發現那個病人早已咽氣了……( )
5.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入括號中。
躺著的那位病人( )地聽著這一切。這個時刻的每一分鐘對他來說都是一種享受。描述仍在繼續;一個孩童怎樣差一點跌入湖中,身著夏裝的姑娘是多么美麗動人。接著,又是一場( )的網球賽。他聽著這( )的描述,仿佛親眼看到了窗外所發生的一切。
a.栩栩如生 b.津津有味 c.扣人心弦 d.爭相斗妍
二、 精彩句段品析
6.下列名句含有深刻的含義,請談談你的理解。
。1)醫生剛一離開,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掙扎著,用一支胳膊支起了身子,口中氣喘吁吁。
。2)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
7.對照課文第4、5兩段,然后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1) 解釋下列詞語中的加點字。
一泓湖水( ) 爭相斗妍( )
。2) 選段中所描述的環境的特點是:
(3) 第5段中有一句話表明,*窗口的病人精心編造窗外景象的目的已經達到,這
句話是:
。4) 從小說《窗》的整體看,4、5兩段中環境描寫對表現人物的作用是:
三、 主題文意梳理
8.填空
。1)本文兩個人物對比非常鮮明,在對比中二者的 與 、 與 表現得十分突出。
。2)本文的體裁是 ,焦點是 ,線索是 。
。3)分析標題“窗”含義
9.《窗》這篇課文雖短小,但結構清晰,請簡要敘述文章結構及主要內容。
四、 課文內容拓展
10. 就課文主題寫一副對聯 。
11.我們平時熟記的一些名句中就有與本文主題一致的句子,請從下面選擇一句( )
a.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b.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c.安不忘危,盛必慮衰 d.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五、 寫法解讀運用
12.仿句練習
仿照畫線句子,按照不*窗的病人當時的思維邏輯,在下面再補寫一句話。
一天下午,當聽到一名板球隊員正慢悠悠地把球擊得四處皆是時,不*窗口的病人,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為什么偏偏是挨著窗戶的那個人,能有幸觀賞到窗外的一切?為什么自己不應該得到這種機會呢? ?
13.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說說所表現的主題。
最后一片藤葉(節選)
華盛頓廣場西邊的格林威治村房租低廉,街道橫七豎八,便于躲債,這里住著貧窮的人們。一幢樓的底層住著一位老畫家貝爾曼,他窮愁潦倒,性格孤傲,藝術上失意。三樓住著兩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女畫家——蘇艾和瓊珊。秋天里,瓊珊患了肺炎,貧病交加,醫治無望。她躺在床上,透過窗口,看到空蕩、陰沉的院子里,一株根已枯萎的常春藤,在深秋的寒風中,藤上的葉子差不多都吹落了,只剩下幾根藤枝依附在破墻上。瓊珊一片片地數著藤葉,看著它飄落,沮喪極了。她想到自己生命之樹的葉片也正往下落,她認定最后一片葉子落地之時,便是她生命的終結之日。同患肺炎的老貝爾曼從蘇艾那里知道此情況后,在一個風雨交加、凄冷的夜晚,艱難爬上墻,畫了一片永不會墜落的藤葉。瓊珊在這不落的藤葉的感召下,重獲生的信念,病愈活了下來,但是老貝爾曼卻因受涼病重去世,他用自己的生命繪出了畢生的杰作——最后的一片葉子。
參考答案:
1.瞰 泓 栩栩
2.sè chuǎn yān
3.竭盡 怒不可遏 按鈕 安排
4.(1)陰(2)斕(3)漱
5.b c a
6.(1)形象地寫出另一個病人急不可待想臨窗觀景的心態。(2)這樣的結尾含蓄雋永,耐人尋味,諷刺了自私的人心胸狹窄,目光短淺,反村了無私的人心胸寬廣,視野開闊。
7.(1)清水一片;美麗(2)充滿生機(3)這個時刻的每一分鐘對他來說都是一種享受。(4)表現*窗的病人關愛他人的美好心靈。
8.(1)美、丑、善、惡(2)小說、窗、兩個重病人相互間的態度(3)“窗”是貫穿于整個故事情節的線索,一語雙關,既是病房的窗口, 也是心靈的窗口,由此可以看出病人甲、乙兩種截然不同的內心世界。
9.全文分為四個部分,即小說的開端——關系融洽,發展——從享受到困擾,高潮——見死不救,結局——光禿禿的一堵墻。
10.頌揚美德,鞭撻私欲 / 頌揚高尚品格,鞭撻丑惡靈魂
11.b
12.略
13. 小說《最后一片藤葉》讓我們不僅看到了在冷漠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小人物的辛酸遭遇,更從普通人身上看到了偉大的心靈,從人生的苦難中見到了人性的光輝,希望我們每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能努力弘揚人性美,使人間充滿溫情。
《窗》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設想:
《窗》是一篇小小說,設計時主要抓住小說情節、人物與環境三方面,去探究典型環境中典型人物性格。對小說精巧的構思及精練的語言也要加以學習與運用,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此外,我的教學對象是初二的學生,根據他們目前的思維發展水平及知識結構,理解此篇小說不成大問題,關鍵是要讓學生用已知的分析小說的方法,在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通過學生、文本與教師三者的交互對話,能夠正確把握人物形象,受到情感的陶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兩個病人形象,看清人性的美與丑;
體會小說精巧的構思及對比手法的運用;
品味小說精練含蓄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目標:教給學生分析小說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領悟到做人要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靈。
學習重難點:
1、理解人性的美與丑;
2、學會在作文中有波瀾起伏的構思及精煉的語言。
學習方法與手段:
朗讀法與討論法
學習課時:1課時
學習過程:
一、導入
窗是我們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物體,但透過窗會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下面請同學們展開想象,透過教室這扇窗,你想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時,教師給予適時的評論。
我透過這扇窗,我想到了高中的莘莘學子們在埋頭苦讀,為了自己的未來打拼,我也仿佛看到他們拿到錄取通知書時激動的臉龐。
今天我們一起推開澳大利亞作家泰格特的那一扇窗,透過他那扇窗,我們可以看到或想到什么?
板書課題作者
二、把握小說情節
過渡語:課前已經讓大家預習了這篇文章,我們找位同學來復述一下這個故事,提示要注意語言的簡練,情節的完整。
小說內容梗概:《窗》講述的是兩個重病人的故事,一個病人靠窗,抬頭能看見窗外的景色,一個病人不靠窗,也動彈不了身子,靠窗的病人每天為不靠窗的病人講述窗外的美景。有一天,不靠窗的病人產生嫉妒的心理“為什么靠窗的位置不屬于我?”終于有一天,靠窗的病人病危,不靠窗的病人不按鈴,不呼救,看著病友死去。當他如愿以償地占有那張床,抬頭看見窗外的所有景色卻僅僅是一堵光禿禿的墻。
師生共同形成板書:
開端:關系融洽
發展:從“享受”到“困擾”
高潮:見死不救
結局:見到一堵光禿禿的墻
此處的設計既能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三、分析課文情節發展部分,展示靠窗病人形象
過渡語:小說的情節大體就是這樣,情節的一步步發展就是為了展示人物形象,下面我們來看看小說中兩個主要人物。
1、提問:兩個病人的主要話題是什么?
明確:靠窗病人為不靠窗的病人描繪窗外的景色。
2、朗讀課文第四段與第五段若干句(一個孩童……網球賽)
過渡語:窗外的景色如何呢?我們請位同學給我們描繪一下,其他同學合上書傾聽,好象你現在就是那位不靠窗的病人,享受美景。
此處設計一個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的考慮文本深意,這也是符合情境教學理念的。
3、提問:窗外的景色如何?
明確:景色充滿生機活力,幸福美好。
4、提問:如此美好的景色是真實的嗎?
明確:這是假的,是靠窗病人想象出來的,編織的謊言。
5、提問:那靠窗的病人為什么要這樣做?
明確:是為了消除寂寞,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增強與病魔做斗爭的勇氣。
此處是一連串的追問,在逐步加深的理解中感受靠窗病人的美好情操。
6、下面請大家結合全文關于靠窗病人的文段,思考一下,你如何評價靠窗病人,理由?
學習方法: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要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體驗,再在合作學習中進一步全面的把握人物形象。
師生合作形成板書:
靠窗病人:熱愛生活熱愛生命
關心他人心靈美好道德高尚
四、分析不靠窗病人形象
1、范讀課文6-12段
2、分析不靠窗病人形象,理由?
師生合作形成板書:
不靠窗病人:嫉妒心強自私
卑劣丑惡無情
3、不靠窗的病人想靠窗看景的想法正常不正常?你如何看待?
此問的設計是要結合生活實際,來看待不靠窗病人的所向所為,讓學生有個心里的道德行為的底線。
明確:不靠窗病人也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想占有靠窗的床位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退一步說,人有點自私心也是正常合理的,況且他還曾為有過這種想法感到慚愧,也控制過,可是他的私欲膨脹到無法控制的地步,為了私欲,竟然在病友生死掙扎關頭,見死不救,自私心泯滅了良心,行為卑劣無恥,不可原諒。
小結:兩個病人,懷有兩顆不同的靈魂,一個純潔美好,擁有許多向善的品質;一個靈魂齷齪,行為卑劣無恥,無情無義。小說在塑造這兩個人物時采用了什么手法?
明確:對比手法(板書),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更有力的表現了人物性格。同學們在作文時也要運用這種創作手法,增強文章表現力。
有意識的提醒學生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
五、解題
過渡語:隨著情節的發展,人物形象也一步步明了,請同學們從人物與情節兩方面考慮一下:小說以“窗”為標題有何作用?
明確:①本文的故事情節圍繞著“窗”來寫
請學生結合具體故事情節闡述一下
、诖凹词遣〈怖飳嶋H的窗(在板書上給靠窗,與不靠窗加下劃線,明確是實際窗),也是二人的心靈之窗,通過窗我看到了人性中的美與丑,善與惡。
板書:心靈之窗,折射人性的美與丑,善與惡
六、拓展延升,探究小說結尾
好的作品的結尾,往往不是思緒的終結,而是更能引起讀者的思考。我們這篇《窗》也有一個精彩的結尾“他看到的只是一堵墻”讀到這一結尾,你是不是受到了心靈的震撼?
學習方法:討論法,讓眾多學生打開思路,各抒己見。
1、想象一下,他當時看到這堵“光禿禿的墻”時的情形?
學法:寫小文段,運用描寫的方法。
明確:大致兩種情形
、倭夹氖艿阶l責,內心自責,懊悔
小結:他受到了向善心靈的感化。
②責怪靠窗病人撒謊
小結:無藥可救,靈魂與肉體一起病入膏肓。
2、假如,病房中又來了一位新的病人,那么原先那不靠窗的病人回怎樣做呢?
大概有以下幾種情況:
、偎麜蛞郧澳强看暗牟∪四菢咏o新來的病人描述虛幻的景色,以此來激勵他活下去,用以懺悔,贖罪,這也算是他靈魂洗禮后進步的表現吧!
、谒裁匆膊粫f,什么也不會做,只會呆呆地朝窗口望,因為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害怕新來的病人會像他一樣為了靠窗位置加害于他。
③他一直自責,內疚,病情越來越嚴重,在臨死之前,把這件事告訴了新來的病人,以此告戒人們不能心胸狹隘,不能太自私,要關心別人,善待生命。
七、人生啟示
一篇富有哲理的小說會給人啟迪,打開你的心靈之窗,可以看見你現在是怎樣的一個人?若干年之后,再次開啟你的心靈之窗,會有怎樣的變化呢?
學生發言,認清自己,要努力的向好的心靈發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這也是在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的目標。
小結:希望同學們能將此啟示付諸于行動,完美自己。
八、總結
如此一篇出人意料的小說,透過這扇窗,我們看到了人性的美與丑。我認為只有純潔的心靈,高尚的人格才能澆灌出絢麗多姿的生命之花,才能幻化出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幸福溫馨的生活畫卷;如果一個人靈魂丑惡卑劣,那么他看到的永遠是荒漠,達不到真善美的境界。希望每一位同學都有一顆美好的心靈,學會關愛生命,關心他人,如此才能構建和諧的生活環境。
九、作業
1、給課文續寫一個結尾
2、對比閱讀小小說《最后一片藤葉》
鍛煉知識的遷移能力。
十、板書設計
開端:關系融洽靠窗的病人:熱愛生活熱愛生命
發展:從“享受”到“困擾”關心他人心靈美好對比
道德高尚心靈之窗
高潮:見死不救
結局:見到一堵光禿禿的墻不靠窗的病人:嫉妒心強自私人性美與丑
卑劣丑惡無情
情節圍繞“窗”寫
教學后記:這堂課通過以教師為主導,授以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放手把思考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通過學生、文本與教師三者的交互對話,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能夠清楚的把握小說的主題及小說寫作方面的特色,并在作文中能夠借鑒。另外學生在情感上也受到了陶冶,有利于正確的價值關的形成。
《窗》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初步掌握擦玻璃窗方法及注意事項。
2.培養學生關心集體,講究衛生的良好習慣,努力掌握勞動本領。
3.學生通過勞動實踐,體會勞動的艱辛和歡樂。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初步掌握擦玻璃窗方法及注意事項。
教學準備:
抹布,報紙,水盆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一個課題是:擦玻璃窗。在此之前,同學們一定也實踐了好多次,有一定積累了不少如何把玻璃擦得又干凈又快捷的好方法,好點子。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交流一下。
二、動手實踐,得出擦玻璃的方法。
先用干抹布擦拭一塊臟玻璃,讓學生觀察玻璃是否已經擦干凈了。再用濕布擦拭另一塊臟玻璃,待稍干后讓學生觀察是否擦干凈了。(都不干凈了)那該怎么辦呢?引導學生讀書找出答案,并合作完成填空部分。
注意點:在擦玻璃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具體怎么做呢?小組議一議,說說以往在擦玻璃窗時,老師或家長是怎么要求的?
如果有條件的,可動手實踐一下,填寫探索實踐報告,得出實踐結論。
三、學習技術信息部分內容:擦窗工具的改進。
然后談談體會和感受。
《窗》教學設計 篇13
基礎題
1.選擇下列加粗字的正確讀音。
(1)俯瞰 a.kàn b.hàn
。 )
。2)爭相斗妍 a.yán b.yàn
( )
。3)肘子 a.zhǒu b.zǒu
( )
(4)氣喘吁吁 a.xū b.yū
。 )
。5)草坪 a.pín b.píng
( )
(6)漱洗 a.sù b.shù
。 )
2.解釋加粗的詞語或根據意思寫出詞語。
。1)漫游:
(2)徹底:
(3)俯瞰:
(4)斑斕:
(5)形容詩文、表演等有感召力,使人心情激動:
(6)一點兒也不動:
。7)形容生動活潑的樣子:
3.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在橫線上。
(1)這間病房十分________(a.窄小b.狹窄c.狹小d.狹長),僅能容下兩張病床。
。2)另一位病人仍然________(a.盯b.望c.看d.注視)著天花板。
(3)乘下的這位病人就提出是否能讓他________(a.移b.搬c.抬d.挪)到窗口的那張床上去。
(4)醫生剛一離開,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掙扎著,用一支胳膊肘________(a.撐起b.托起c.支起d.頂起)身子,口中氣喘吁吁。
4.這篇________(體裁)的作者是________(國名)作家________(人名)。
5.課文以________為線索,通過________手法,表現了________的主題,小說的高潮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
能力題
6.體會下列加粗詞語的含義或表達作用。
(1)每當這時,他就開始為同伴描述起他所見到的窗外的一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躺著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聽著這一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結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醫生們對其病因不得而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簡答題。
。1)“躺著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聽著這一切。這個時刻的每一分鐘對他來說都是一種享受。”這種享受究竟是指哪方面的享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緊挨著窗口的為什么不該是我呢?”一句包含的潛臺詞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樣一個窗口,為什么一個病人能幻化出燦爛的生命之花,而另一個病人眼里只有光禿禿的一堵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很顯然,這個窗戶俯瞰著一( )公園,公園里面有一( )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著一群群野鴨、天鵝。公園里的孩子們有的扔面包喂這些水禽,有的擺弄游艇模型。一對對年輕的情侶手挽著手在樹陰下散步。公園里鮮花盛開,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還有五彩斑斕、爭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盞草。在公園那端的一角,有一( )網球場。有時那兒進行的比賽確實精彩,不時也有幾場板球賽,雖然球藝夠不上正式決賽的水平,但是,有得看總比沒有強。
8.在括號內填上適當的量詞。
9.這段開頭為什么要加上“很顯然”這三個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排列下列三個句子的順序:________________。
、僭谶@些商店的后邊,鬧市區隱約可見。
、谀沁呥有一塊用于玩滾木球的草坪。
、酃珗@盡頭是一排商店。
11.*近窗口的病人為什么要把窗外的一切描述得這么生動有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說的最后表明“窗外的一切”其實都是“*近窗口的病人”精心編造的,為什么不在這兒先交代一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創新題
13.去澳大利亞打工的人們稱打工為“吃苦”,有人在品嘗了澳洲打工的酸甜苦辣之后,不無感慨地說:“吃不著苦的苦比吃苦的苦還要苦!逼渲腥齻加粗的“苦”字的含義分別是
( )
a.困苦 勞苦 痛苦 b.痛苦 艱辛 辛酸
c.困苦 痛苦 艱難 d.痛苦 艱難 勞苦
14.為下面文字補寫幾句話,使之與前文自然銜接。
讀書可以使人拓寬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才干;可以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充實精神世界。相反,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永不貶值的財富
、倌鞘鞘嗄昵暗氖铝。當時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大學,這在偏遠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鮮事,村里為此專門請鄉電影隊來放了場電影,以示祝賀。左鄰右舍,張王李趙的嬸子、大娘知道我們家窮,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送錢,幫我籌學費。望著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幣,我被這淳樸的鄉情、善良的父老鄉親深深地感動著。
、诘钗医K身難忘的卻是入學前發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準備啟程。忽然,聽到門外有個蒼老的聲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嗎?”母親聽見了,趕忙去開門。門外站著村里那個瞎眼的老婆婆。________老人家一生沒兒女,相依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場,兩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著根竹竿,摸索著向左鄰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母親急忙把瞎眼婆婆讓進屋里坐下,然后,喊我倒茶。瞎眼婆婆對我母親講了一大堆贊揚我有出息的話,把我喊到她身邊,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顫顫抖抖地從灰藍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張皺皺巴巴的一元錢,對我說:“山子呀,我這個瞎老婆子也沒錢,這兩元錢是我用地瓜皮子從小販手里換來的,2毛錢1斤,我共賣了10斤,你別嫌少,添著買本書吧!
③怎么,兩元錢?瞎婆婆手里分明拿著一元錢呀!望著這一元錢,我和母親瞬間都明白了。多么*詐的小商人,他們竟傷天害理地欺騙一個孤苦伶仃的老婆子!要知道,這10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風里來、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戶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話打斷了我的沉思,母親含淚示意我快接下,我顫抖著手從瞎婆婆手里接過那山一樣沉重的“兩元錢”,眼淚已經奪眶而出。
、茉S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給我的那一元錢,我卻一直珍藏著。因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一元錢了,而是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永不貶值的精神財富,它讓我在人際關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顆真誠的愛心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15.本文名為《永不貶值的財富》,表面上看這筆財富是指________,而實際上是指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采用了________的記敘順序,在圍繞“幫我籌學費”這件事上,略寫了________,詳寫了________________。這樣安排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
17.根據你的理解和想像,在第②段的橫線處補寫幾句描寫瞎婆婆外貌的句子,請把補寫的內容寫在下面的方格內。(不少于20字)
18.揣摩下列句中加粗詞語的含義,說說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心理狀態。
(1)(瞎婆婆)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顫顫抖抖地從灰藍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了一張皺皺巴巴的一元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顫抖著手從瞎婆婆手里接過那山一樣沉重的“兩元錢”,眼淚已經奪眶而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第③段中“我和母親瞬間都明白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談談你對文中這筆“永不貶值的財富”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基礎題
1.(1)a (2) a (3)a (4) a(5)b(6)b
2.(1)隨意(2)通、整(3)從高處往下看(4)燦爛多彩(5)扣人心弦(6)紋絲不動(7)栩栩如生
3.(1)a (2) a (3)d (4) c
4.小說(或小小說)澳大利亞 泰格特
5.兩個病人相互之間所持有的態度對比 揚善貶惡 “不*窗口的病人”見死不救
能力題
6.(1)表現了*窗口的病人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還重。
(2)表現了*窗口的病人的無私和對別人的關愛。
(3)表現了不*窗口的病人的心胸狹隘和自私。
。4)這是對他靈魂卑劣的諷刺,同時使讀者真相大白,不禁對“*近窗口的病人”的美好心靈產生敬意。
7.(1)對窗外美景的享受,對兩人之間融洽友好關系的享受。(2)而偏偏是他呢?
。3)兩個人有不同的心靈。
8.座泓 塊
9.強調*窗病人的講述更顯真切自然。
10.②③①
11.讓不*窗病人忘記痛苦(或想解除同伴痛苦)。
12.更能諷刺自私者,反襯出*窗病人的心地善良,道德高尚。
創新題
13.a
14.所寫內容與上句相反,且從知識才干和精神世界兩個方面寫。例如:不讀書則目光短淺,知識貧乏;心靈空虛,精神委靡。
15.瞎婆婆給的“兩元錢”(或“一元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永不貶值的精神財富
16.倒敘父老鄉親往我家送錢 瞎婆婆來我家送錢 更好地表現這“永不貶值的財富”
17.略(只要符合瞎婆婆身份的描寫句子即可)
18.(1)說明瞎婆婆年事已高,動作緩慢,同時這也是瞎婆婆對這來之不易的“兩元錢”做出重大決策的表現。
。2)我被瞎婆婆的舉動深深地感動了,深知瞎婆婆送這“兩元錢”的深情厚意,所以這是不能自已的表現。
19.都明白了瞎婆婆說的“兩元錢”為什么會變成手中的一元錢的緣由。(或:明白了小商販欺騙瞎婆婆,說好是兩元錢,而實際只給了一元錢的事情。)
20.略(只要符合文章的主旨,語言通順即可)
《窗》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①體會課文的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學習于平凡中見深意的觀察方法和思想方法。
、趯W習議論文以自我的情感體驗、觀察理解為基礎,書寫個人的見解和感受的方法。
、蹖W會從新的角度、用新的眼光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從熟悉的事物和現象中去發現新穎的東西,體會出不一樣的情感,得出不一般的認識。
重點、難點:
理解作者在對比門和窗之于人的不同意義時所闡發的獨到見解。
單元模塊目標:
①欣賞課文精彩的語言,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深刻的思想和哲理。
②學習于平凡中見深意的觀察方法和思想方法。
教法和學法:
①引導——揣摩——領悟——體會——品味——分析——總結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細致揣摩作品,領悟文章豐富深邃的內涵,體會文章思想的深刻性和新穎性,品味文章語言的韻味,分析總結文章的結構特點和語言風格。
、诎盐罩攸c,內容適量,化難為簡。切忌貪多嚼不爛。
、郾容^閱讀。使學生體會對于同一事物,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和感受,從而得出不同的認識。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學習的時候,有誰曾留意過和我們朝夕相守窗戶呢?又有誰認真地思考過它存在的意義呢?我們不妨就“窗”這個話題談談自己的感受或想法(穿插活動規則,組織活動:四組競賽)!梢姡究找姂T的窗戶還真不簡單,可以解讀出這么多的文化內涵,挖掘出這么多的新穎獨到的意義。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我們身邊平凡的事物常常蘊涵著豐富而深刻的哲理。學貫中西的錢鐘書先生就為我們打開一扇人生的智慧之窗,就讓我們追隨錢先生一起去飽覽人生的風景吧。
二、簡介作者和作品
請學生自由介紹自己所知道的錢鐘書:注釋①;家族名流:錢穆、錢學森、錢基博;名字故事:仰先、
鐘書、默存;鐘書熱:《圍城》;楊絳《我們仨》(控制在1分鐘內)……
教師補充和引導:錢鐘書在國內外文藝界刮起一陣“鐘書熱”,他帶著“一種業余消遣者的隨便和從容”,以旁觀者的姿態對世道人心發表看法,博聞善說,睿智幽默,妙語橫生,啟人心智。《窗》這篇文章就很好地體現這一特色。
三、檢查預習情況,請學生寫出結構提綱
點評。《窗》由“春天”入筆,寫“春天是該鑲嵌在窗子里看的”,道出“窗”的作用,總領全文。
(窗有什么作用呢?哦,使多得賤了價的春天變得更加美好。春天只有經過窗戶的取舍和切割,陽光才更明亮,風才有生氣,鳥語才更動人)。
接著在第二段對比了門和窗對于人的不同意義,自然引出“窗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著一中心論點。
在第三段中進一步談“窗”之余人的意義是人對自然的精神上的勝利。
最后總結全文,用一形象的比喻“窗可算是房屋的眼睛”,道出窗對于屋內與屋外人的意義。
最后一句“因為只是春天,還留著殘冷,窗子也不能鎮天鎮夜不關的”完美地照應了開頭。
四、掌握課文內容,了解作者的觀點
(一)同學們:要我們描述一下窗的外型算不得怎么困難,甚至能不費吹灰之力地區別一扇窗和一臺電視機,但我們能很好地比較門和窗嗎?我們能看出異中之同或同中之異嗎?請看錢鐘書在文中是如何比較門和窗的。請女同學齊讀第二段,男同學讀第三段,將集中體現他的觀點和感悟的句子劃記下來(點撥查找觀點句的方法)。
(二)請學生公示所找到的句子。
明確:
第二段:
“有了門我們可以出去;有了窗,我們可以不必出去!
“窗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風和太陽逗引進來,使屋子里也關者一部分春天,讓我們安坐了享受,無須再到外面去找!
“門和窗有不同的意義!
“門許我們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許我們占領,表示享受
第三段:
“窗比門代表更高的人類進化階段!
“門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種奢侈!
(三)欣賞這些語句,具體分析這些獨特的感悟的由來,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深刻的思想和哲理。
導:這些句子都集中體現他的獨特感悟,現在作者“高山流水覓知音”,誰和他“心有靈犀一點通呢”?
1、提問:第二段作者著重闡述了門和窗的不同意義,說“窗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門許我們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許我們占領,表示享受”,請問作者是如何論述這一觀點的?
明確:先破后立,橫向鋪陳。
先駁斥了把“有沒有人進來出去”作為門和窗的根本分別;再舉“賞春”一事說明窗有“賞春”功能而門沒有;繼而又引用陶淵明的詩句(哪兩句?什么意思?稍微提提)證明,從容主宰自己生活的“羲皇上人”確實可以通過窗戶來獲取享受;后面又引用繆塞的“妙語”和學習的“捷徑”說明通過“窗”執行自己的意志的是真正的主人。在這里,作者廣征博引,鋪陳設譬,信手拈來,直指心靈。
2、“窗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風和太陽逗引進來,使屋子里也關著一部分春天”這句中的“逗引”是什么意思?誰處于主動地位?
明確:
用言語、行動招惹對方借以取樂。一開窗,“風和太陽便進來占領”,表面上是風和太陽處于主動地位,其實是窗將計就計,使“占領這個地方的就給這個地方占領去了!”
3、門會不會逗引風和太陽?如果不會,門和窗的意義究竟又有什么不同呢?如何理解“門許我們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許我們占領,表示享受”呢(小組討論)?
明確:
人為了生存,必須通過門從屋里出去,匍匐于大自然的懷抱,勞動生息,生死歌哭,做自然的奴隸;而窗隔開了人與自然的心理距離,將人與自然的生存、生死關系轉化為審美欣賞和享受的關系,借此,人執行了主人的意志,保全了人性?梢哉f:“門許我們追求,表示欲望”洞開的是人的世俗社會,通向人的動物性存在;“窗子許我們占領,表示享受”洞開的是人的精神世界,通向人的人性存在。作者發人之所未發,見解獨到,充滿著人生的哲理。
4、這個問題確實很有研討價值,當然有研討價值的不止這個問題。接下來,就比比誰提的問題最有研討價值,最能撞擊出我們思想的火花(提問權和回答權都交給學生)?
可能問到的問題:
①提問:這里作者在表達春天太多時用了個“賤”字,這么形容好不好?
明確:
“物以稀為貴”,春光一多,就不值錢了,這是從實用美學的價值角度去評判的,表意準確,用語新穎傳神。
、谔釂枺涸趺蠢斫獾谌沃小伴T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種奢侈”?
明確:
物質是人的第一需要,精神是更高層次的享受。“門”之于人的意義是自然對人物質上的征服;“窗子”對于人的意義,是人對大自然的精神上的勝利。
③提問:第四段“窗可算是房屋的眼睛”道出了窗對于屋內與屋外人的意義:“窗子許里面的人看出去,同時也許外面的人看進來”。正因為如此,作者認為凱羅《晚歌》所謂“雙瞳如小窗,佳景收歷歷”同樣只說了一半,請問“一半”具體指什么?“另一半”又指什么?
明確:
“一半”具體指窗和眼睛一樣,都可以看到外面,另“一半”指的是窗也和眼睛一樣,從外面可以看到里面的東西。
④齊讀最后四句話(假使窗外的……鎮天鎮夜不關的)你是怎樣理解“關窗和閉眼的連帶關系”的?
明確:
文章的解讀是多角度的,言之成理即可。
五、宣布競賽成績,向勝出方表示祝賀
六、總結評價
全文以獨特的自我情感體驗、觀察理解為基礎,借助常見的窗子,以小見大,鋪陳譬喻,直指心靈,讓我們明白從新的角度、用新的眼光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會體會出不一樣的情感,得出不一般的認識。
七、比較閱讀訓練。使學生體會對于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和感受,從而得出不同的認識(可作為作業布置下去)。
P69:第三題:比較錢鐘書的《窗》和波德萊爾的《窗》
討論、發表
參考答案:
相同點:都是議論散文,寫的都是窗,都從窗出發進行聯想,聯系生活,抒發富有哲理性的認識
不同點:視角不同(內、外);思路不同(哲思、感受);表達方式不同(引證觀點,想象抒情)。
八、作業:
①交流對這節課的體會,寫下收獲
、陬A讀莫利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