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的統一"一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秦統一的時間,秦朝都城;專制集權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匈奴族;秦長城;越族;嶺南三郡;靈渠;秦朝疆域"四至".
能力培養:分析秦統一的重大歷史意義和影響;秦鞏固統一措施的作用;理解靈渠施工的創造性.
態度,情感,價值觀:認識秦統一對當時及后世的積極意義;文字,貨幣,度量衡餓統一對于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發展的重要意義;長城以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創造力和悠久歷史的象征.
二,教具準備
計算機,正投
三,教學過程
導入:展示一幅空白的《戰國七雄》圖,讓學生填出戰國七雄的位置.提問:戰國后期哪個國家實力最強 簡述商鞅變法的作用,由此導入新課.
(一),秦滅六國
1,秦滅六國的經過(板書)
提問:戰國后期秦,趙之間發生了一次著名的戰役 結果如何 簡述長平之戰.講述秦王嬴政滅六國的經過,并配合電腦演示,按順序逐一讓六國從地圖上消失.強調秦朝統一的時間,都城.
2,秦統一的歷史意義(板書)
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教師總結.
展示李白詩句及秦王嬴政畫像,解釋詩句,描繪畫像,肯定嬴政在統一中的作用.
(二),鞏固統一的措施
1,建立專制集權統治(板書)
解釋專制和集權的意思,并指出專制集權制度的三方面內容.
⑴ 最高同志者稱皇帝(板書)
提問:夏,商,周時的國君稱什么 嬴政為什么沒有繼續稱王 皇帝的稱號是怎么來的
⑵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板書)
展示秦朝行政機構示意圖,介紹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職能
⑶地方推行郡縣制(板書)
介紹當時大臣們的不同建議,給出《史記 秦始皇本紀》中的材料,并設置問題:秦始皇為什么選擇了郡縣制 如果你是當時的皇帝,你會采取什么制度 學生在討論后回答.教師總結,并闡述這種政治體制的影響.
2,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板書)
問:秦始皇為什么要統一文字 展示戰國時各國的"馬"字和"安"的不同寫法,并提問:文字的不統一有什么不便和弊端 讓學生再舉出具體例子,從而認識到應該統一文字.展示秦統一后小篆的寫法,并比較后來民間流行的隸書與小篆寫法的不同.
展示并介紹戰國時期各國的貨幣,問:貨幣的不統一有哪些弊端 讓學生舉出實例,認識到貨幣統一的重要性.問:貨幣應統一成什么形狀最好 為什么 展示秦統一后的圓形方孔半兩錢,并簡介圓形方孔的寓意.
問:什么是度量衡 展示秦朝的陶量,商鞅方升和秦權圖,并簡介.
提問: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的統一對國家和百姓的生活有哪些影響
(三),秦與匈奴,越族的關系
1,北御匈奴,筑長城(板書)
展示秦同匈奴關系示意圖,學生找出匈奴位置. 展示內蒙古出土的匈奴騎兵銅像,展示秦分析民族特點.展示秦朝長城示意圖,找出東,西所至.通過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引導學生分析出秦朝勞役的繁重.展示明長城和秦長城的遺址圖,并讓學生進行比較.
2,南征百越,鑿靈渠(板書)
展示地圖,學生找出越族所生活的地區.在圖上標出嶺南三郡的位置,靈渠的位置,靈渠所溝通的河流和水系.讓學生思考和討論梯級船閘的設計,請學生講解,并用動畫進行演示.
展示秦朝疆域圖,學生根據課本內容在圖中找到并標出秦朝疆域的四至.
小結:
提問:秦始皇對中國歷史的發展作出了哪些貢獻 學生根據本節內容回答后,教師總結,得出結論: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