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術教案撕紙(精選4篇)
小班美術教案撕紙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秋天樹木的特征,認識白樺樹。
2.嘗試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緊報紙的方法撕出直直的長條進行粘貼。
3.對撕貼活動感興趣,體會手工活動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對季節特征的了解,感知秋天樹木的特征以及變化。難點:能捏緊報紙,撕出長而直的線條。
活動準備
幼兒前期制作好的《多彩的秋天》底板,報紙,膠棒,白樺樹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們,秋天到了,你們有沒有發現大樹有什么變化呀?(變黃,風把樹葉吹落在地上)
二、創設情境,欣賞白樺樹林圖片,發現白樺樹的形狀,顏色特征
1.出示秋天的白樺樹林圖片,幼兒欣賞。
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去看一個神秘的'地方,我們一起去看看那里的。
2.觀察發現白樺樹的形狀顏色的特征。
師:瞧,這就是白樺樹林啦,它是什么形狀,什么樣子的呀?請你用師幼共同討論:樹干用什么表示,樹枝用什么表示?
教師總結:雖然樹的葉子落了,可是他們依舊把背挺得直直的,高高三、嘗試制作白樺樹,探索撕長條的方法。 1.介紹操作材料,探索制作方法。
師:今天我帶來了一樣東西,它是誰?怎樣把它變成白樺樹呢?請
(并請幼兒自由嘗試)
2.集體討論,引導幼兒用大拇指和食指嘗試撕出長長直直的樹干。
3.請一名幼兒示范。
師:你是怎樣撕出長長的樹干的?
幼兒示范操作,并粘貼在預先做好的《多彩秋天》底板上。還可以的做為樹枝。
小結:大拇指和食指捏的緊緊地,雙手向不同方向慢慢地才能撕出一些小而短的可以作為樹枝。
四,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師:我們一起來做幾棵這樣漂亮的白樺樹吧。
4.教師指導
五,評價欣賞,結束活動
作品展示,多個作品組成了一片白樺樹林
師:小朋友們,冬天快要到啦,小熊要去樹林里找一些甜甜的蜂蜜過冬啦,讓我們去你最喜歡的那片白樺樹林里找擇最喜歡的作品,說一說喜歡它的原因
活動總結
撕紙活動屬于藝術領域的范疇,幼兒可以通過撕紙作品進行欣現美的情感體驗。每一幅撕紙作品都是給幼兒一次美的熏陶,美的以讓撕紙活動成為單一的美術教學手段,也可以讓撕紙活動成為幼的途徑。在探索和引導撕紙的活動過程中,不僅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心,同時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發展這次的撕紙活動,我做了精心的準備,從背景的裝飾到選用的
挑選的,它們更貼近生活,讓幼兒更有親切感。底板是幼兒親自點貼好的“白樺樹”,幼兒更加有成就感。充分驗證了那句:“在生活而教育”的觀念,善于從日常生活中挖掘教育素材。
小班美術教案撕紙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使85%幼兒能撕2-3cm長度的紙,15%的幼兒依靠幫助也能完成,并粘貼在蘑菇房相應的位置上。
2.鍛煉幼兒小手肌肉群、發展幼兒手指動作的協調性。
3.幼兒感受“幫助”后的'愉快心情。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教具墻上、地板各畫2間蘑菇房
學具供幼兒用的彩色紙、漿糊、抹布等。
活動重難點:
重點:撕貼過程動作較協調
難點:逐步掌握撕紙要領
活動過程:
1.啟發幼兒觀察:這幾間新建的小動物蘑菇房有的地方還不是完美,需要請小朋友幫助裝修。
2.裝修的內容是:房頂和欄桿
3.教師講解示范
房頂:把小肥豬卡片白色的地方撕掉,然后粘貼。
把小猴哥哥卡片深綠色的地方撕掉,然后粘貼。
欄桿:把彩色紙撕開,然后粘貼。
撕紙要領:左右手的拇指食指緊捏紙,撕一撕、移一移,重復到完成為止。
4.要求:粘貼動物卡片(貼斜和倒均可)、欄桿(豎橫均可)。
5.布置作業:裝修小肥豬、猴哥哥的蘑菇房,做好欄桿保護小花小草。
6.講評:分別講蘑菇房和欄桿的裝修情況。猴哥哥、小肥豬、謝謝小朋友的幫助。讓幼兒感受、體會“幫助”后的愉快心情。
小班美術教案撕紙 篇3
活動目標:
1、熟練地點數4以內各數,能不受物體的顏色、大小、形狀等影響,在眾多物體中辨認出數量為1、2、3、4的物體。
2、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貼絨圖片:1條腿、2條腿、3條腿、4條腿的板凳各一條,1―4的點卡一套,1―4的點卡頭飾30個。
2、每個幼兒1―4的點卡一套,數量分別為1―4的實物卡片一套。
3、地上畫30個小圓圈,小圓圈分別畫1、2、3、4個圓點,不同點數的圈交錯排列,相同點數的圈之間相距約25厘米。
活動過程:
1、在貼絨板上擺出1、2、3、4條腿的.板凳卡各一條,問幼兒:這是什么?它們有什么區別?任意指著一條板凳,要求幼兒迅速點數,并說出板凳腿的數量或舉起相應的點卡。
指導幼兒比較分析:哪條板凳的腿最多?哪條板凳的腿最少?
2、在貼絨板上擺出1―4的任意一張點卡,讓幼兒點數點卡,說出它是幾。然后在桌子上擺出相應數量的實物圖片。
3、游戲:跳圓圈。
4個幼兒分別點數自己頭飾上的圓圈,說出自己頭飾上的圓點有幾個,然后戴上頭飾,站在起跑線上,老師說:“開始”時,每個幼兒沿著與自己頭飾上的圓點數相同的圓圈一個接著一個雙腳跳,誰先跳完,誰就為贏者,全體幼兒跳完后,交換頭飾,再玩一次。
活動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于是就需要教師在選擇和設計數學活動時要多花心思,采用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學習。
小班美術教案撕紙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撕紙畫的藝術魅力。
2.初步了解撕紙畫的技能,并產生創作興趣。
3.增進參與環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資料3幅。
2.各種顏色的彩紙。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欣賞撕紙作品。
(1)教師:你看見了什么?這些小動物可愛嗎?圖片上這些可愛的小動物是畫出來的嗎?
(2)引導幼兒發現這些圖畫是用紙撕出來的。
2.欣賞圖片小獅子,感知撕紙邊緣不光滑的特點。
(1)引導幼兒觀察撕紙作品的特點,用手感知撕過的紙的邊緣是不光滑的,看上去有毛茸茸的感覺?
(2)教師:這是用紙撕出來的,知道交警是指揮車輛和行人的。因為紙的邊緣撕得不光滑,所以看上去像獅子身上長長的、亂蓬蓬的毛,非常可愛!
3.教師示范撕一個毛茸茸的小動物,邊示范邊講解,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
鼓勵幼兒動手嘗試,積累撕紙創作的經驗。
活動建議☆環境創設
在美工區布置一些撕紙作品,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繼續欣賞,積累豐富的視覺經驗:
☆領域滲透
在欣賞過程中滲透語言領域的活動,激發幼兒用較連貫的語言大膽講述對作品的感受。
活動反思與建議
今天的活動撕貼畫《蘋果》,撕出撕成小碎片,沿著實線將撕出的碎片粘貼在蘋果里面,活動前我估計一般孩子能完成的,可實際操作過程中卻發現孩子們困難重重,有的甚至手足無措。我仔細分析了原因:首先,這些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動手能力方面幾乎都沒有重視過培養,做任何事都是大人一手操辦的,導致這些這些孩子一遇到要動手操作的活動就顯得很茫然,不知道該從哪里入手,只會說“老師,我不會”。他們的撕紙有些其實就是“拉”紙,這對于小班的孩子確實有些困難,需要空間概念和手部力量及手眼協調等能力,所以我想多練習就能提高他們這方面的發展。但是大部分孩子完成的還是比較好的,第一個環節我創設了情景,讓幼兒以“我的大蘋果”來激發他們創作的欲望,而且我在示范時,語言用的比較有趣,動作夸張,孩子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在我反復強調并演示了幾次撕紙的動作要領之后,孩子們也能按照我的方法撕了雖然孩子們有著的個別差異,撕出的作品也不相同,但他們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貼到了主題墻上時,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我想撕紙是一個反復練習、不斷提高的過程,以后要給予幼兒多練習撕的機會,讓他們在做做玩玩中體驗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