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美術教案(精選14篇)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1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了解有關春節(jié)的文化、歷史,欣賞不同地區(qū)的不同習俗,培養(yǎng)學生注意觀察生活、熱愛生活、體會美好生活的情趣。
應會:嘗試采用多種材料和工具來制作春節(jié)的小禮物,表達自己美好的心愿。將記憶中的春節(jié)的美好場景用繪畫的方法表現出來,畫面要體現出春節(jié)的喜慶。
2.隱性內容與目標
使學生簡單地了解有關春節(jié)的歷史、文化、習俗,了解民族傳統文化。啟發(fā)學生感受并表現周圍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從而體驗到生活的樂趣。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了解有關春節(jié)的歷史、文化、習俗,加深對民族傳統文化的了解。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喜愛之情、贊美之情;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種小禮物,來表達自己節(jié)日愉快的心情和對他人的美好祝愿。難點:繪畫要表現出歡樂的場面,畫出生動、有趣的畫面。 教學準備:
有關春節(jié)的錄像、圖片。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檢查學習用品擺放情況)
二、 猜謎導入:
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文明古國,每年都有許多的傳統節(jié)日,今天老師帶來一首兒歌和節(jié)日有關。
邊讀邊想一想兒歌說的是我國的哪個傳統節(jié)日?
二十三進年關,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貼窗花,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師:說的是哪個傳統節(jié)日?生:春節(jié)
師:喜歡過春節(jié)嗎?生:喜歡。今天,我們來學習新課16過春節(jié)。
三、歸宗分類:
師:春節(jié)是我國最隆重的一個傳統節(jié)日。其中蘊含了豐富的文化! 你們都想了解關于春節(jié)的哪些方面呢?
生1:你來說說,對,為什么過年要吃餃子?有哪些飲食上的習俗呢?我們就來了解春節(jié)當中的——食。
生2:你想知道古代的人們春節(jié)的服裝是什么樣子的?也就是有關著裝方面的內容——衣。
生3:對,為什么人們在過年時要在家里掛福字,貼年畫呢?這是有關春節(jié)的——住。
師:衣食住,還有一個是什么?行,春節(jié)中還有一個習俗就是逛廟會,一會咱們去了解一下。
師:除了民俗文化,你們還想了解哪些?
生:是的,我們可以用哪些方式來表達春節(jié)的喜悅之情?咱們之間真是有默契,想法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就是我們要了解的有關春節(jié)中的——美術知識
四、了解民俗文化:
(一)衣
1、師:我們來共同走進第一個板塊——衣。
2、師:你想知道古代時人們春節(jié)的服裝是什么樣子的嗎?
我們怎樣才能了解呢?
看看中國傳統的年畫就知道了,你還有別的方法嗎?
3、師:中國有許多民族,人們總是在節(jié)日里穿上最漂亮的服裝,說一說你的家鄉(xiāng)過春節(jié)時人們的穿戴是什么樣的?
(在你的家鄉(xiāng)每逢過年時人們就會穿著色彩鮮艷的衣服,在街上載歌載舞,說得可真形象,謝謝你)
4、師:在過年期間,中國人最喜歡用紅色來裝扮自己,因為紅色是中國人的傳統喜慶顏色,它鮮艷、熱烈、代表紅紅火火,吉祥如意!在春節(jié)中總也缺不了紅色!
總結:
春節(jié)里穿衣的文化,就是大家對于節(jié)日的一種態(tài)度,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二)食
1、師:欣賞了春節(jié)當中的穿衣文化,接下來咱們了解一下飲食文化。
2、師:每到大年三十的時候一家人都要干什么?對,包餃子。為什么過年要吃
餃子呢?誰來給大家講講。 生:你的知識可真豐富!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醫(yī)圣張仲景首先發(fā)明的。相傳東漢末年,“醫(yī)圣”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后辭官回鄉(xiāng)。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陽的老百姓饑寒交迫,兩只耳朵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便在當地搭了一個醫(y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后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xiāng)里人與后人就模仿制作,稱之為“餃耳”或“餃子”。 這就是餃子的來歷 。
3、師: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飯要慢慢地吃,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據史書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4、師:看!廟會里的小吃,不光好吃,好看,有的還帶有美好的祝愿,不信你聽一聽這首歌里是怎樣唱的'。
5、總結:糖葫蘆好看,竹簽串,象征幸福和團圓,春節(jié)中的每個習俗都寄托著這樣的情感,就連過年時掛福字,貼年畫也不例外,咱們看看去,春節(jié)中的——住文化。
(三)住
1、師: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 每逢春節(jié)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
2、師:過年,人們除了貼春聯,剪窗花,掛福字,還喜愛在客廳里、臥室中掛貼年畫。一張張新年畫給家家戶戶平添了歡樂的節(jié)日氣氛。
3、師:春節(jié)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它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4、師: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它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與祝福。
你想進一步了解年畫嗎?
①、仔細觀察這兩幅年畫,畫中除了可愛的人物還畫了哪些形象?
②、蓮花:代表連年,年年,每一年。
魚:代表富裕,生活有余,日子過的好。
把意思合起來就是年年有余。
(行)
1、師:咱們來了解最后一塊——行
2、師:在過年期間需要走親訪友,給大家拜年。學一學,你是怎樣給人拜年的。 在拜年中我們最喜歡的就是家人給的紅包。
派發(fā)紅包給孩子們,是表示把祝愿和好運帶給他們。紅包里的錢,只是要讓孩子們開心,其主要意義是在紅紙,因為它象征好運。請注意:在發(fā)放紅包的長輩面前打開紅包,是不禮貌的做法。
3、師:在春節(jié)期間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逛廟會。你逛過春節(jié)的廟會嗎?給同學講一講哪些活動給你的印象最深?有的同學啊,就把這樣的場景記錄在了畫面當中。你認為這三幅畫的優(yōu)點是什么?選一幅你最喜歡的,介紹給同學。
五、動手制作: 1、師:表現熱鬧的春節(jié)不僅可以用繪畫的方法去表現,也可手工制作的方法。你們看!出示制作的范品(花和燈籠)
教師示范制作燈籠步驟。
2、師:自己制作的春節(jié)禮物不必很大,很復雜,只要美觀、新穎就一定會帶去你的心意,受到大家的喜愛!可以是春聯、福字、窗花、燈籠,也可以用繪畫表現。
六、展示評價:
1、師:春節(jié)快到了,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進步,健康快樂,好么?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參考交通圖的表達方式,繪畫從學校到家的路線圖。能夠畫出一路上有標志性的建筑、景或物。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清晰地口述出從家到學校的線路及途中的景物,能清楚地辯認方向。
2、引導學生完整地畫出從家到學校的線路及路上主要景物。
教具學具:
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導入:
師:小朋友,在我們生活的城市中有許多道路,每條路都有不同的名字,你知道我們學校所在的路是什么路嗎?
2、新授:
(1)我們從自己住的地方來上學,你住的地方又是什么路呢?
(2)平時我們上學、上街、去玩都會經過許多道路,這些路四通八達,你是怎樣記得這些路的?
(路牌、兩邊的建筑、路口等)
師小結:對,這些有特點的標志和建筑都可以幫助我們記得各條道路,那如果你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或是有外地朋友來,可以用什么辦法記得道路和地點呢?
3、畫地圖可以讓我們對身邊的道路和環(huán)境記得更牢,首先你要能說出身邊環(huán)境中的一些明顯的重要的道路和轉彎,還有比較大的建筑物,讓我們從學校到家的過程畫起吧。
三、學生作業(yè),教師輔導
以學校為中心,畫出往各人家的路線,出了校門往何處去,畫出主要的標志性建筑和路口的景物,重點畫出家與學校。
四、作業(yè)講評:請學生介紹學校到家的路線圖。
五、拓展:嘗試畫出從家到公園或親戚家的路線圖。
六、板書設計:
13回家的路
七、教學反思:
利用創(chuàng)設情境、介紹示意圖、游覽圖的小知識,在本市的地圖上找找學校和家的位置等方法進行教學。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利用彩泥表現生活中的蔬菜、菜肴,體驗材料帶來的美感。
2、強調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發(fā)揚團結協作的。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用彩泥表現生活中的蔬菜、菜肴。
教學難點:
讓學生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體驗材料帶來的美感。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小朋友,今天在后面坐著的是你什么人呀?(學生自由回答)讓我們用掌聲向他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爸爸媽媽要工作要關心我們的學習,還要為我們做好吃的,得多辛苦啊!為了感謝父母,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為父母做幾個拿手的好菜,親自體驗一下給爸爸媽媽當廚師的滋味。每個小朋友就是一名“小廚師”,每個小廚師都要學會做一道色香形俱全的菜,然后我們請坐在后面的爸爸媽媽來參觀“品嘗”,好不好?
2、要當廚官啦,今天的菜單是什么呢?(板書課題)
二、引導回憶,了解菜單
1、交流討論:首先,我們把自己最喜歡吃的菜向大家介紹介紹?說說你為什么喜歡?是喜歡它的顏色、味道、還是漂亮的造型?
2、學生自由回答,老師適當補充。
3、啟發(fā)回憶:除了最喜歡吃的菜,你還見過什么非常有特色的菜嗎?或者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樣的菜才是最好吃、最漂亮的!
4、學生自由回答,老師適當補充。(水煮活魚、青椒炒肉、油炸螃蟹、白灼蝦、松仁玉米……)
5、:大家說了這么多好吃的菜,老師都好像聞到香味啦。老師這里也準備了幾道好吃漂亮的菜,想不想欣賞“品嘗”一下?“想”,好!但是老師有個條件,你得猜猜這些菜是怎么做成的?
三、欣賞激趣,討論方法
1、欣賞教師制作的菜肴,感受其色形美。小組討論一下:這些菜的主料是什么?它們都是怎么做成的?都用了些什么方法?(彩泥作品)
2、指導分析構圖:你覺得哪個菜最漂亮?擺得最有特色?為什么?
3、復習泥工的一些基本制作方法:切、搓、揉、捏、團、壓等,并進行適當的示范。比如做魷魚卷:先團成小圓球,在桌面上壓平,再用小刀切成方塊,然后用小刀畫出小格子,最后進行卷曲。
四、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1、引導學生分組討論,“我準備制作一盤什么樣的菜?都有些什么主料和配料?”
2、小組進行簡短的匯報,老師及時作出調整和補充。
五、布置作業(yè),實踐探索
1、學生根據喜好利用彩泥制作一至兩盤自己最喜歡吃的菜肴并給它取個名字。
要求:色彩醒目,造型有趣,外形美觀漂亮。
六、展示作品,評析
1、每個小組的同學到別的小組去欣賞別人的作品。
2、依次參觀完后,說說各自參觀后的感受或印象最深的菜、最漂亮的菜、最有特色的菜。
3、把最漂亮的、最有特色的菜集中起來,放在投影儀下,全班欣賞評述。
七、課堂拓展
這節(jié)課,小朋友們積極合作,精彩地當了一回小廚師,做了一道有趣美味的菜,還品嘗了許多有特色的菜肴。收獲大不大?老師看到小朋友們用橡皮泥做菜,真是太棒了,現在就請你們把自己親手做的菜拿給爸爸媽媽品嘗一下并且對爸爸媽媽說一句感謝或祝福的話。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4
1會變的線條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A.初步感受不同線條帶給人的美感。培養(yǎng)學生的造型能力。
B.能用不同線條組織一副畫面,表現出一定的美感。
C.通過對作品的觀察、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2)隱性內容與目標:
A.通過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B.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初步感受、體驗藝術作品中線的美感。
(2)難點:如何運用不同線條表現美感。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具準備]
相關圖片的課件、有各種線條的范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
1、課件出示畫有各類線條的繪畫作品給學生欣賞。
2、啟發(fā)學生了解線條的作用,體會線條組合的美。
3、揭示課題:會變的線條。
(二)、重點、難點的解決方法:
1、引導學生觀察書中的景物照片,了解大自然中各種和繪畫方法。
2、線條練習。
(1)以小組為單位,嘗試畫幾組不同排列形式的線條。
(2)展示交流,教師指導評價。
3、以一些圖形讓學生選擇其中—種并用線條加以裝飾。
4、用投影講解同一種圖案添加不同線條產生的不同效果。
5、欣賞范例,了解用線條可以表現一幅完整的作品。
6、分組練習,用線表現一幅作品。
7、師生交流,明確用線排列方法。
8、學生明確方法、構圖設計完成制作。
三、實踐操作的要點指導:
1、觀察書中圖片時,要引導學生觀察景物中線條的排列規(guī)律,從中體會密集線條排列的美感。
2、作線條的練習是為了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想象出各種不同的線條以及排列方法,為以后的作業(yè)作鋪墊。
3、以小組形式討論及繪畫,能讓學生集思廣益,開拓思路。讓學生先添加后創(chuàng)作,由易到難,解決了難點。
4、繪畫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用彩水筆直接作畫,培養(yǎng)學生肯定用線的能力,同時要鼓勵畫出新穎獨特的線條。
四、評價建議:
1、先小組評選,再集體交流
2、展示作品,學生互評。
第二課時
—、情景導入:
1、課件欣賞圖片,使學生初步了解線條的種類和作用。
2、揭示課題:認識線條。
二、重點、難點的解決方法:
1、回憶大自然中不同形式的線條。
2、線條練習。
(1)在紙上用水彩筆畫幾組不同的線條。
(2)展示并評析。
3、欣賞范例。
(1)討論范例中線條的排列方法。
(2)教師小結歸納。
4、討論圖案中不同形式的線條的變化。
5、讓學生選擇一個圖案添加花紋,也可自己創(chuàng)作添加。
三、實踐操作的要點指導:
1、回憶大自然中的線條,引導學生開擴思路,啟發(fā)他們了解并認識線條的美感。
2、線條練習目的是讓學生想象出不同的線條以及排列方法,鼓勵他們思維的獨特性。
3、在欣賞書中范例時要引導學生認識用線條也能畫出一幅美麗的圖畫,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興趣。
4、老師出示圖案讓學生添加花紋,為了降低難度,認識和練習線條。
四、評價建議:
1、集體評價。
2、分組評價再集體交流。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5
一、課時:
1課時。
二、課堂類型:
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1、能用半圓形變化出各種不同的動物和物品,添加組合成不同的動物和物品,添加組合成各種畫面。
2、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觀察記憶、動手合作、語言表達、邏輯思維和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組織畫面的能力。
3、增強友誼觀念、提倡互相幫助。
三、教學重、難點:
學會用半圓形變化出不同的動物和物品。
四、教具學具:
彩紙、剪刀、膠、繪畫用具。
五、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導入:小朋友們,我們生活在形狀的世界里,生活中有哪些半圓形的景物?
2、欣賞生活中各種半圓形的動物、物品、拓展學生的思維。
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想象游戲:
老師發(fā)給學生每人一張印有若干半圓形的紙,同學們在半圓形上添畫出各種景物,再進行交流,比一比看誰變化的最多。(有的變成了小刺猬、小汽車、小烏龜、小玩偶……)
3、剛才我們小朋友用的是繪畫的方法,想想我們還學過什么方法可以來設計呢?——剪貼
4、今天老師帶了幾個小玩偶,你們喜歡嗎?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它是怎么做出來的,用半圓形的卡紙做身體,裙子等,上面再裝上頭部。
5、我們比較一下它和平面剪貼有哪些區(qū)別,分組討論設計制作方法。
6、作業(yè):用剪貼或繪畫的方法在半圓形表現各種物象
(三)學生作業(yè),教師輔導。
(四):表揚優(yōu)秀作業(yè)。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6
第 一 課 時
教學重點:
能說出現代玩具的造型、色彩、花紋、材料、玩法等特點。
教學難點:
比較民間與現代玩具的造型、色彩、花紋、材料、玩法等特點的異同。
教學過程:
1、 活動一:分享與表現。
把自己喜歡的玩具帶回來與同學分享,并向大家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如何玩?
同學們都毫無拘束的交流玩具玩,并且大膽的探討玩具的特點。
2、 活動二:發(fā)現與探秘。
我們來到什么地方?你發(fā)現了什么?它們叫什么?誰知道他們的故事?它們會動、會說、會唱的秘密在哪里?
通過討論他們踴躍舉手回答問題。
3、 活動三:欣賞與描述。
選一件自己喜歡的民間玩具,說說玩具給你什么感覺?什么地方使你這種感覺?
4、 活動四:比較與探究。
a、 選一件自己喜歡的民間玩具與一件現代玩具進行比較,找出異同點。
b、 探究現代玩具逗趣與科學益智結合的特點。
c、 探討玩具功能與審美性的雙重作用。
第 二 課 時
5、 活動五:創(chuàng)作與評價。
a、 用線條設計自己喜歡的、想象中的現代玩具;
b、 布置小玩具畫展。
c、 提出評價要點,引導評價。
d、 教師小結。
教學后記:
能畫出玩具的基本特征,構圖飽滿。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氛圍中,相互交流,資源共享,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2、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愛大自然,保護綠色生命的情感。
3、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兒童畫創(chuàng)作能力。
本課重難點:
1、教學重點:圍繞大樹的特點進行充分的想象和表象。
2、教學難點:畫面構思和組織。
解決重難點方法:
在繪畫的構圖上,要分清屋次,不一定將大樹各部分都表現出來,可以選擇大樹各部分都表現出來。
教學程序:
一、表演.回憶.發(fā)表
1、誰能到黑板上畫一棵大樹。
2、請一位同學到黑板上畫一棵大樹。
3、誰能說說大樹由幾個部分組成。
二、觀察.賞析.感受
1、教師將學生畫的大樹各部分補充完整。
2、有誰到這棵大樹這兒來玩呢?
3、你還能想象出哪些有關樹的故事?
三、思考.探索.創(chuàng)作
1、誰能根據課本上的繪畫作品,講一個有關大樹的故事?
2、你是通過畫面中的哪些形象了解了畫面的故事?
3、小組同學合作,表現出大樹的故事。
四、展示.評價.延伸
1、大樹對人類有什么作用?
2、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課后活動:
課后可以畫一幅保護綠色的作品。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進入系統畫板程序界面。
2、指導學生采用界面上的繪畫工具進行簡單繪畫游戲。
3、引導學生通過簡單的電腦創(chuàng)意和操作感受電腦美術課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感受電腦美術的樂趣。
教學難點:
會進行簡單的畫圖板操作。
教學思路和建議:
以教師的電腦演示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概括動物的特征,使學生能運用圓和矩形等工具進行電腦繪畫創(chuàng)作。
教學準備:
電腦演示操作示范作品以及電腦軟硬件設備。教育學生要愛護電腦設備及專用教室中的各種教學設施。
教學活動:
活動一:
組織教學:作好學生進電腦教室上課的組織工作,安排好每個學生的座位及上機的電腦。
活動二:
欣賞:
1、欣賞一些電腦美術的優(yōu)秀作品,產生對電腦繪畫的直觀印象。請學生談感受。
2、欣賞電腦美術作品,當場演示電腦繪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激發(fā)學生對電腦美術的強烈興趣。
活動三:
師生共同演示并操作:
1、請學生跟著教師的演示進入WINDOWS畫圖程序。
2、教師講清畫圖程序界面上的各種工具的用途,重點使學生了解復制工具的基本用途。
3、一個自己喜歡的形象?用圓和方來概括它的特點。一位學生到前面來操作,其他學生畫在本機電腦上。
4、運用粘貼、復制工具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活動四:
學生操作:
用圓和方概括特點進行操作。利用摸板中的各種工具和形狀等,繪制一幅電腦畫。
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進行繪制。
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進行個別輔導。
活動五:
評價:
共同評價,有自己的特色或操作中能敢于大膽嘗試的。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習風的表現方法。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對大自然、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發(fā)展想象能力和繪畫表現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觀察記憶刮風時周圍事物和人物的變化。
2、運用線條大膽地表現對風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聽風、感覺風、發(fā)現風
1.多媒體播放風的聲音,讓學生聽,引入課題《風來了》。
【同學們,你能摸到風嗎?那你看得見風嗎?現在我們坐在教室里,你能感覺到風嗎?】
2.讓學生想想,現在你可以怎么來制造風。(用手扇、嘴巴吹)
3.通過什么感覺到了風,(頭發(fā)晃動)及對風的感覺。【我們通過臉上有涼氣、頭發(fā)擺動、紅領巾揚起這些現象都可以感覺到風的存在】
二、了解風的形成、風的種類,對不同季節(jié)的風的感受,了解風吹過之后物體變成什么樣子?
1.教師提問,風是怎么形成的?在自然界有哪些種類的風?
教師答案,風是由云冷熱分布不均而產生空氣流動而形成的,有微風、大風、狂風、龍卷風等
2.提問,不同的風跟什么有關系?(天氣)不同天氣的風給我們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那么請大家回憶一下,不同季節(jié)的風吹過之后給我們什么樣的感覺呢?(春天—溫暖,夏天—涼爽,秋—有些涼,冬—冷)
【不同季節(jié)的風給我們不同的感受,春天的風溫和,使我們感覺舒適;夏天的風涼爽,使我們感覺清新;秋風颯爽,使我們寒意漸濃;冬天的風寒冷,使我們畏懼。】
3.風吹來時物體有什么變化?小組討論一下。
【風吹過之后樹枝會搖動、湖面上有波紋的時候就知道風從那里經過】
4、學生和教師一起歸納風來時物體形態(tài)的變化。
周圍景物的變化:花草樹木隨風傾斜擺動人物的變化:
(1)人物頭部,強調頭發(fā)的飄動或帽子飛起來。
(2)人物身體,強調衣服的飄動,飾物隨風飄揚。
(3)人物的手,捂頭或捂住衣服,用力抓住手中的物品。
三、欣賞作品,學習用線條表現風
1.欣賞畫家陳龍、周若蘭的作品《陣風》,強化學生記憶。
【我們大家一起來看這幅作品,在作品中是大風還是小風?】(大風)
【大風來臨,作品中的人和物體變成什么樣了呢?誰愿意來說說】
(風把帽子吹掉了,頭巾被風吹的飄起來了,人都是抱著頭往前走,衣服飄起來了。沙被吹起來了)
2.欣賞教材,學習用線條表現風的感覺。
【其實風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那在繪畫中我們怎樣表現風來了的效果呢?你們覺得我們該用什么樣的方法畫出風呢?】(相似方向飄動的弧線、旋轉的渦狀線)【板書怎么用線條表現風】
(1)線條來表現風的.飄動、旋轉、迅疾和方向;
(2)通過物體形態(tài)的變化來表現風
四、嘗試畫風
1.出示書本上的幾幅畫,讓學生說說在微風、大風時,他們表現出的是什么樣的。
2.請學生選擇其中一幅進行練習,體現出風來時方向的變化。
3.出示學生的作品,請學生觀察作品中物體發(fā)生的變化,及出現的錯誤。
4.欣賞圖片學生作品,體驗風來時不同表現形式。
第二課時
五、作業(yè)要求及指導表現
1.作畫要求:
(1)大膽的表現對風的感受。
(2)使畫面中的人和物在風的作用下體現方向的一致性。
(3)不必畫太大的場景,以免影響作品的完成。
2.教師巡回指導
六、交流評析
說風:學生作品賞析。
1、學生自評:說一說你是怎樣用物體形態(tài)的變化來表現風來了的?
2、學生互評:你認為哪幅作品較好的表現了風?為什么?
3、教師總結。總結課堂所學的內容,并對學生作業(yè)做簡單評述。
在咱們的身邊隨處可見美好的事物,只要你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我們的世界將越來越美好!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欣賞各式菜肴作品,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分析能力,通過彩泥制作“菜肴”,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表現力。
過程與方法:了解“菜肴”的制作方法,運用團、搓、壓、切等彩泥制作方法表現生活中的各式各樣的“菜肴”,體驗材料帶來的美感。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彩泥制作,感受彩泥帶來的創(chuàng)作樂趣,養(yǎng)成作業(yè)時細致耐心的態(tài)度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把自己想象的菜肴或記憶中的菜肴的造型和色彩大膽表現出來
難點:作品是否有所創(chuàng)新,色彩的搭配和大膽有趣的造型設計。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引出課題
喜羊羊村要舉辦美食節(jié),想聘請小朋友去做廚師,還寄來了招聘啟事。招聘啟事
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羊村的村長,村里要舉辦“美食節(jié)”啦!我們想聘請幾位能干的小廚師,成為村里的大廚師,但是首先要通過考核,考核題目:請你“做一道拿手‘菜’”!
二、聯系生活,展示美食圖片,享受視覺盛宴
為了讓我們的小朋友們在這次廚師大比拼中發(fā)揮出自己最出色的本事,羊村長還特意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靈感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原來村長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美味的佳肴,欣賞各式美味菜肴,喚起記憶
這些菜看上去很美很誘人,你吃過嗎,知道叫什么菜名嗎造型:塊狀的、條狀的、丁狀的等,還有雞鴨魚等形狀以及各式各樣的蔬菜和點心形,豐富多樣。
色彩:色彩鮮艷,搭配漂亮,讓人看了就想吃。
三欣賞繪畫、彩泥制作作品,感受其他表現形式
1、請同學們欣賞。
農民畫作品《廚房一角》,用非常夸張的色彩表現出了一道道的菜肴,具有濃烈的農家生活的味道。
2、欣賞彩泥作品
魚肉類、青菜類、面食類
師:這些菜用什么做的?漂亮嗎?為什么?
學生:色彩鮮艷。擺放的很漂亮。形狀美麗。
總結出一盤“好菜”的特點:
1)、色彩鮮艷
2)、造型美觀
3)擺放漂亮。
你覺得哪個菜最漂亮?擺得最有特色?為什么?
四、學習制作的方法
復習泥工的基本制作方法:切、搓、揉、捏、團、壓等,講解示范螃蟹制作
1)團泥制作身體2)搓粗條捏大鉗子3)搓細條做螃蟹腿4)搓小球做眼睛
五、美食節(jié)廚藝大賽
欣賞了這么久,老師已經看到每個小朋友摩拳擦掌,已經迫不及待想大顯身手了比賽要求
1、用揉、壓、搓、盤、切、拼接等方法制作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
2、給自己做的拿手“菜”取一個好聽的名字。
3、請小朋友們幫羊村長評選出”小廚師“。
我希望造型別致我希望色彩亮麗我希望裝飾精美
六、小廚師展風采
將自己制作的拿手菜擺放在桌子上,老師和小組長幫助羊村長評選出色香味的“菜”造型的“菜”,色彩搭配的“菜”,最后授予這些小朋友為廚師。
請每組的“小廚師”到前邊來,全班掌聲鼓勵。欣賞他們的作品,請他們介紹自己的作品。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11
教學重點:
第 一 課 時
多角度觀察與表現玩具。
教學難點:
運用繪畫工具,多角度表現玩具。
教學過程:
1、 活動一:分享與觀察。
說一說:我的玩具伙伴給我?guī)淼目鞓贰?/p>
看一看:我的玩具是由什么形狀組成的?同學的玩具又是什么形狀組成的?
摸一摸:我(你、他)的玩具是什么質感?
想一想:看課本,思考小作者是如何表現玩具伙伴的?
小組匯報。
第 二 課 時
1、 動二:欣賞與發(fā)現。
看一看:大師想說些什么?作品給你什么感覺?哪些地方使你產生這種感受?大師然后表現物象的?在小朋友的畫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想一想:我哦準備向大師、小朋友學些什么?
2、 活動三:創(chuàng)作與評價。
想一想:我準備用什么工具、材料表現我的伙伴?
畫一畫:玩具的正面、側面、背面……各有什么形狀組成?用什么表現它的質感?
評一評:誰的玩具畫得最可愛?
教學后記:
色彩鮮艷,想象力豐富但部分同學畫面組織較差。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設計一個會轉動的簡易玩具。
2、指導學生采用繪制、剪貼等方法對玩具進行簡單的裝飾。
教學重、難點:
1、啟發(fā)學生研究、發(fā)現玩具會轉的原理。
2、鼓勵學生制作出有創(chuàng)意的會轉的玩具。
教具學具:
紙盒、吸管、小瓶蓋等材料及制作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教授新課:
1、導入:
看書中的作品圖片,相互討論:這些玩具為什么會轉動?
2、新授:
師介紹風車及陀螺的制作方法及步驟。
看一看,找一找:在你帶來的材料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來做風車和陀螺?其它的材料又能做出什么會轉的玩具?
作業(yè)要求:請用你喜愛的材料,通過想象與構思,設計并制作出一個會轉動的小玩具,并用畫、剪貼等方法進行簡單的裝飾。
三、學生作業(yè),教師輔導:
四、小結:將自己做到的玩具進行實驗,比比誰的玩具轉得久,轉得快,轉得穩(wěn)。
五、拓展:回家去尋找更多會轉的玩具,請家長一起研究玩具會轉的原因。
六、板書設計
會轉的玩具
教學反思
教學中,引導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思,思中研。由于像紙風車這樣的玩具大多在幼兒園做過,可以讓學生間相互學習。不會制作的,可以讓學生利用拆解的方法探究制作方法。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13
裝飾自己的名字
課題:3裝飾自己的名字
課時:1課時
教材簡析:
名字是一個人的符號,也寄予了家長對孩子的無限祝愿。上學期學象形文字時,好多學生已經用象形文字表現了自己的名字。本節(jié)“閃光的名字”是引導學生運用多種造型手段將自己的名字象形化。
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用多種造型手段將自己的名字象形化,達到形、色、意的統一。
2、用閃光膠或其它有光澤的材料使自己的名字“閃光”。
3、在表現自己名字的過程中體會家長在名字中寓于的對自己的期望。
學習重、難點:
1、在表現自己名字時將自己的名字象形化,達到形、色、意的統一。
2、名字與底色、裝飾的顏色要來開,一定要突出名字。
學習準備:
教師:以班里同學的名字為表現對象的范作若干。示范工具。實物投影儀。
學生:美術作業(yè)紙、水彩筆、油畫棒、閃光筆、閃光中性筆等。
學習活動過程:
活動一:
出示一幅上學期班里一位同學用象形文字表現的自己的名字供大家欣賞。
請幾位同學起來談談家長為什么為自己起這個名字,其中有什么寓意,談談自己對自己名字的認識。
活動二:
誰不想做個頂天立地的人,誰不想自己的簽名富有特色,誰不想讓自己的名字閃閃發(fā)光! 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教師為班里幾位同學設計的名字,通過比一比、說一說等,引導學生在欣賞中體會怎樣根據名字的外形、筆劃、意思來進行造型加工。
活動三:
怎樣讓表現好的名字閃閃發(fā)光?請學生們通過看書、討論、試著畫一畫等,找尋讓名字發(fā)光的多種手法。
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活動四:
試著用多種手法表現自己的名字,并運用閃光膠或其它材料表現自己的名字。
“閃光的名字”作品展覽。
相互參觀與評述。
拓展:
有什么方法讓自己的名字“站起來”呢?試著做一下。
后記: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14
流動的顏色
課題: 流動的顏色
課時:1課時
教材簡析:
紅、黃、藍三原色在幼兒園時學生就已接觸過。原色互混產生間色、復色,在以前的教材中都是以調色、色譜等形式向學生介紹的。而本課教材引導學生讓這三種顏色相互流動,觀察色彩的變化。
學習目標:
1、通過讓紅、黃、藍三原色互相流動、混色的游戲,引導學生發(fā)現色彩的調配規(guī)律。
2、用攪拌、流淌、吹,等方法引導學生發(fā)現色彩規(guī)律。并根據想象將偶然得到的繪畫效果進行合理添加,使之成為內容充實的一幅畫。
3、在游戲式的互動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實踐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學習重、難點:
1、引導學生在游戲中找出色彩調配的規(guī)律。
2、引導學生合理想象,將然得到的繪畫效果進行合理添加,使之成為內容充實的一幅畫。
3、在游戲中要遵守秩序,保持教室的衛(wèi)生。
學習準備:
教師:玻璃皿、滴管、彩色墨水、水粉或水彩顏料、調色盤、毛筆、玻璃、光滑的卡紙、吸管、實物投影儀。
學生:水粉或水彩顏料、調色盤、生宣紙、毛筆、玻璃、光滑的卡紙、吸管、抹布。 學習活動過程:
活動一:
教師出示三個玻璃皿中裝的紅、黃、藍三原色的墨水,為大家表演“變色魔術”——運用滴管將三原色在玻璃上混合,請學生通過實物投影儀觀察玻璃上的變化。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色彩的變化。
活動二:
引導學生運用自己帶來的工具材料以小組為單位,試著從以下幾個試驗中選以—到兩個進行實驗:
1、將紅黃藍三色水粉顏料擠到調色盤里,分別用小棒充分的攪拌,看看一共能出現多少種變化。
2將紅、黃、藍三色的墨水滴在玻璃上,晃動玻璃,讓玻璃上的顏色充分的混合,然后將生宣紙覆到玻璃上,小心的揭開,看看宣紙上會出現什么樣的畫面。
3、在一片玻璃上涂紅色墨水、另兩塊涂黃色和藍色,晾干后將三片玻璃兩片兩片的覆蓋在一起,迎著光線看看有什么變化,再試著將三片玻璃摞在一起看看。
各小組派代表起來說說自己組通過實驗有哪些發(fā)現?大家討論一下通過實驗可以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即紅、黃、藍三色混在一起會有什么變化的規(guī)律。
活動三:
用嘴或者利用吸管等材料吹畫,然后根據自己的想象添畫成各種形象。
鼓勵大膽創(chuàng)新,有些畫從正面看不出像什么,可以換個角度來看,激發(fā)自己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鼓勵合作,凝聚集體的力量來進行創(chuàng)造。
課后拓展:
回家在紙殼上掏圓洞,尋找紅、黃、藍三種顏色的玻璃糖紙貼到洞上,做成三張濾光片。使用這幾張濾光片組合著來觀察世界,體會色彩流動帶來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