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五章 《發展與合作》教案
[教師總結] 國家不論面積大小,人口多少,政治制度有何不同,地位應當是平等的。美國對伊開戰,遭到了盟國的反對,這是世界各地反戰的最好證明。我國一貫倡導和主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經逐漸成為指導世界政治、經濟諸多領域的國際關系準則。我們相信,和平與發展是時代潮流,是任何人和任何勢力都阻擋不了的。不過伊拉克戰爭再次告誡人們,和平之路是曲折的,世界的未來是光明的。
[教師承轉] 你知道世界上面積位于前6位的國家嗎?,它們分別位于哪些大洲?
能否舉出一些面積較小的國家?
[學生活動] 識記面積占前6位的國家,并找出其所在的大洲。
[教師承轉]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哪一個?你還知道哪些國家的人口較多?
[學生活動] 識記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并找出其所在的大洲。
[學生活動] 在圖上找出格陵蘭島以及觀察太平洋的一些島嶼名稱下邊用括號括有“丹”“美”“法”等,并閱讀課文p87第2自然段,讓學生知道,世界上還有一些地方沒有獲得獨立的殖民地或屬地這些地 方不能稱為國家,叫“地區”。
[教師過渡] 縱觀當今國際形勢是總體緩和、局部緊張,這些局部的動蕩、戰爭引發因素是諸多的,但國界和領土的爭端是其中重要的因素。那么,什么是國界?什么是領土?它們對一個主權國家又意味著什么呢?
[課堂提問]1.什么是國界?2.國界是如何劃分的?3.國界劃分的依據是什么?4.什么是領土?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87活動2,讓學生了解國界都是通過國家之間的談判,人為劃定的。人為劃分國界的依據很多。有些國家以自然的山脈、河流和湖泊為界,有些國家以經緯線為界,還有一些國家根據歷史、語言、宗教等劃定國界。
[學生活動] 1.讀圖并依次總結國界劃分的依據,完成課本a、b、c。
2.讀一讀:有關領土的知識
電腦展示閱讀材料,列舉國際社會中解決國界和領土糾紛的正反案例。
材料1、1980至1988年,伊拉克和伊朗為爭奪邊界、領土及海灣霸權,進行了一場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共造成兩國53萬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高達9千億美元。兩國的綜合國力受到很大的削減,結果“兩敗俱傷”。
材料2、20世紀60年代后我國先后用和平談判的方式與緬甸、尼泊爾、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越南簽定了邊界條約,解決了相當一部分歷史遺留問題,加深了鄰國間的了解,增進了與鄰國間的友誼。
[分組活動2]如何解決邊界和領土糾紛問題?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得出結論:“和平談判”是解決邊界領土糾紛的最佳方式。
[教師總結] 世界上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都主張用和平談判的方式,協商解決邊界和領土糾紛,反對用武力和強權政治單方面改變國界,侵犯別國領土。我國提倡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必將成為國家間交往,處理國際糾紛和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法則.